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卓有成就的现代图书馆学者中,既没有正规高等学校学历,更没有留过洋,完全靠自学成才,勤奋成家,据我所知恐怕只有一个人:他就是蒋元卿先生。  相似文献   

2.
作为长江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在中国工作时间不够签约的9个月的,隋况,确实存在。但真正的问题不是拿了钱却没有干活,而是一些没有全职回来的海外学者,却占用了较大的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6,(7):F0004-F0004
2006年4月27日,美国安利公司创始人之一理查·狄维士先生,因其在服务公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赢得了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国际学者中心所授予的“模范企业公民”殊荣。该项荣誉专门授予那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行诠释责任与理想”的商业人士。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是一家著名的政策性机构,旨在研究全球统一认知  相似文献   

4.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瞳结束60周年之际,《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张晰 《浙江档案》2006,(3):30-30
人生在世能做到博学多才已相当不易,但爱国之心比之更可贵,更有价值。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著名书法家,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两者兼而有之且不可多得的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6.
与中国以前的重大事件一样,奥运会也引发了一股与此相关的起名热潮  相似文献   

7.
今年欣逢孙云畴老师九十华诞,我们在此聚集一堂,向孙老师祝寿,倍感欣慰。我是专程从北京赶来向孙先生祝寿的。饮水思源,感谢他五十多年前在北京大学讲授图书馆学,使我和我当时的同学们得以对此学科有所了解,他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当时在北大图书馆学系任教的,还有刘国钧、王重民、王利器等先生,他们都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学识渊博,是名副其实的饱学之士,先生现在是硕果仅存了。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统计,2005年经过各口岸来到中国的韩国人有350余万.已经有3万多家韩国企业在中国注册.4.5万名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已经达到50万。  相似文献   

9.
学者王世囊     
2009年11月28日,王世襄先生驾鹤西去,回归道山。虽知这一天早晚会来到,但看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噩耗,仍独自发呆,半天没愣过神来。王世襄先生已95高龄,福建人,但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走在街上就是一个北京老头。一直到前些年,老爷子走到哪儿都爱拎着一个自己编织的提篮,任谁也看不出他是大学者,完全一副老北京的派头。  相似文献   

10.
11.
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山东鱼台县人,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他不仅在经学、史学、古文字学等领域,造诣精深,佳作传世,而且在版本目录学方面,成就斐然,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岁末.我们有幸拜访了著名档案学家陈兆禊先生。陈先生是我们景仰已久的著名档案学者.遗憾的是先生十多年前已告别杏坛。我们没有机会领略先生执教的风采.想到这次将面对面、近距离地聆听先生教诲,内心十分激动。但是.又想到临行前和陈先生通电话时他那严谨缜密的话语.我们一时有些踌躇,不知见面后和陈先生谈点什么才好,怀着一丝忐忑.不知不觉来到了陈先生的府第。  相似文献   

13.
1 概说出版业与学者文人的关系出版是精神产品的传播工作 ,它一开始便注定了要与知识分子发生密切的联系。如果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人生选择着力于仕途的追求 ,希图通过政治活动将其拥有的知识价值转化为社会财富 ,出版还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的话 ,那么 ,到了近现代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 ,帝制的结束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赖以生存的学统失去了效用 ,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转移 ,思想文化运动成为失去了仕途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主要活动方式。而举凡革命主张的鼓吹、世界思潮的介绍、现代文学的提倡、新兴艺术的引进、科学精神的展开、哲学…  相似文献   

14.
朱德、罗瑞卿都以曾是先生的学生而为其荣。  相似文献   

15.
印永清 《中国索引》2005,3(1):61-63
1月23日中午,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大图书馆黄秀文馆长告诉我,罗友松先生已于22日晚上10点去世,我心头猛地一震,一个恂恂儒厚的慈者浮现在我眼前,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如此温厚受人尊敬的长者就此走了,眼睛顿时一酸。罗友松先生是中国索引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是华东师范大学图情系的副主任,也是我多年的朋友,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故人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6.
“可以看到大家都同意两个月内再开会,说明大家未来还是愿意在谈判的轨道内解决问题,这在解决问题上是一个积极的迹象。”金灿荣如此评价8月27日-29日在北京举行的朝核六方会谈。  相似文献   

17.
地山是我的最好的朋友。以他的对种种学问好知喜问的态度,以他的对生活各方面感到的趣味,以他的对朋友的提携辅导的热诚,以他的对金钱利益的淡薄,他绝不像个短寿的人。每逢我看见他的笑脸,握住他的柔软而戴着一个翡翠戒指的手,或听到他滔滔不断地讲说学问或故事的时候,我总会感到他必能活到八九十岁,而且相信若活到八九十岁,他必定还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有说有笑。还能那样说干什么就干什么。永不驳回朋友的要求,或给朋友一点难堪。  相似文献   

18.
单士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年轻时攻读过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课程,以故宫为基点,立志研究祖国的古代建筑文化,并参加第一个以研究古建筑为主的中国营造学社,从理论到实践,习研几十年成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9.
近日,收读《中国博物馆》杂志,惊悉我国唯一留苏深造的博物馆专家(准博士)罗歌先生,不幸已仙逝十一周年!悲痛之余,特咏俚诗一道以遥祭焉!  相似文献   

20.
莫砺锋教授的《宁钝斋杂著》不仅彰显了他的学者姿态,同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经历反复地沉潜涵养,也极大地滋养了莫砺锋教授的人格境界,我们可以从那些怀念师友的文字中感受到莫先生不但腹有诗书,且气质超逸,那些雅洁畅达的文字背后所传达出的是一个仁者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