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提出,为当前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典籍外译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典籍翻译教学是培养典籍外译人才的基本途径。如何以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指导,更新典籍翻译教学理念与方法,拓展典籍翻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是现阶段翻译专业建设要思考的问题。自近代以来,海外汉学家一直是中华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重要力量。汉学家译本数量多、选材广,可读性强,包含着对中国语言、文化、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研究,反映出不同时期海外译者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将优质的汉学家译本融入到典籍翻译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典籍翻译活动本质的理解,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典籍翻译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典籍外译人才。  相似文献   

2.
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从语言文字结构障碍、语言惯用法障碍、语义表述障碍和文化传递障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翻译中的局限性;对翻译中的再创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张景忠 《科教文汇》2009,(6):249-249,273
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从语言文字结构障碍、语言惯用法障碍、语义表述障碍和文化传递障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翻译中的局限性;对翻译中的再创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邱春英 《科教文汇》2013,(22):136-136,140
商务英语翻译是通过语言的转换来实现不同语言、多元文化间有效传递商务信息的活动。论文以跨文化意识为切入点,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探讨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丽平 《科教文汇》2008,(22):249-250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两种语言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容易受到母语语言规则和文化特点的影响。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异干扰翻译时,便产生了负迁移。本文从语言特征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说明了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典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并日趋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而典籍翻译的桥梁作用不可忽视,在大学里开设典籍翻译教学课程则显得尤其重要。然而传统的典籍翻译课堂并未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降低了典籍翻译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对典籍翻译教学进行研究,试图说明以读者为核心的接受美学在指导典籍翻译教学实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来指导英语专业典籍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7.
李勍  何大顺 《科教文汇》2012,(22):146-148
翻译过程中的对等涉及读者反应及语言、文化背景等问题;新闻的独特性又决定了其翻译需有别于文学翻译等其他文本翻译。本文从新闻翻译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动态对等理论指导下,通过增译、减译和重组信息后的改译等策略,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同时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最大趋同的认知感受。  相似文献   

8.
作为跨文化交际语言-商贸英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难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为了商贸活动的正常进行,翻译人员必须尊重对方国家的风俗与文化,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因素,尽量有效真实得传递原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造就了英语习语独特的文化内涵。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本文就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递与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昊 《科教文汇》2010,(17):135-13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跨文化活动的增加,翻译的重心逐渐从语言层面转移到了文化层面。文化空缺是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笔者认为,汉英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找到蕴含文化内涵的语言转换规律,真正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翻译家,擅于用语言的魅力把异国的风情传递给大家,让我们领略翻译精神的神圣所在。那些翻译史上的神来之笔,永远都值得我们所景仰和膜拜。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交流以语言为媒介,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传统的翻译研究历来比较重视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而对语言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则研究不够。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普遍存在于社会风俗,宗教文化,历史典故,传统习俗等等文化体系中,是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积累的精华与结晶。同时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翻译要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传递成语中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于是在此试图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从语用学的顺应论角度,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顺应来研究成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依柏、相互影响。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正是不同的文化才形成了各民族间不同的语言特征。本文着重从历史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思维方式这四个文化层面,分析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告的语言风格,内容及形式,借助语言通过文字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目标读者。跨文化的广告传播需要通过翻译达到广告宣传效益,为达到翻译目的,创作者与译者会适应时代与市场的发展要求。本文将以广告为材料着重探讨语用学中适应论在广告创作与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文化精品和语言典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语言特点,因此对其进行英语翻译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本文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英国翻译家霍克思两个英译版本的分析,阐述杨译版本和霍译版本分别采用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产生的语言效果和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刘励  刘珊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20-221
幽默带给人们欢笑,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翻译幽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之间得以分享幽默。好的幽默翻译,不仅应当译文地道,而且能够准确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使译文读者理解幽默的内涵。本文首先探讨了幽默翻译的目标,即语用等值,以及关联理论对幽默翻译的启示。并将幽默分成普遍幽默,文化幽默和语言幽默三种情况。通过分析英汉互译的幽默实例,着重论述了注释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这两种策略在幽默翻译中是可行和值得提倡的。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使译文读者理解幽默内涵是幽默翻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模糊理论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它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及其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即戏剧;诗篇;散文和小说.文章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语际转换中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模糊理论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可或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忠实和流畅地传递原文的风姿和神韵.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翻译理论的加强,在这个翻译市场日益扩大的"大媒体时代",如何培养兼具语言能力、翻译软件技术及翻译管理能力,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是高校翻译教学的重要指南。文章通过学生参与翻译项目管理的实例,反思高校翻译教学的目的与方法,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毕业就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是一门开放型、综合性的学科,它跟其他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联系最紧密、最基本的学科当属语言学。本文从语言对比分析和翻译的定义简述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以期在翻译研究视阈不断扩大的今天,仍正确对待翻译与语言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张瑾 《科技风》2011,(1):21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不同语言之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传递的等值。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本文以英汉的许多习语和名著中许多隐喻的运用为例,旨在探讨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