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介绍辛弃疾下面两首词作前,先从词这种诗歌样式在艺术风格上发展变化的角度,简括地介绍一下有关宋词豪放派中苏轼、辛弃疾两位巨擘的异同,供读者阅读和评析两词时的参考。前贤论述宋代词人,大都按照他们词作的风格区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虽然这种两分法只是粗线条的,但在没有更科学、更精确的区分法前,两分法依然可以做为我们研究宋词的一种依据。总的来说,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断传承着初期——唐五代词作广泛一致的风格,及至宋代,又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等等背景的影响,婉约词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只是到了北宋苏轼的笔下,豪放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辛弃疾下面两首词作前,先从词这种诗歌样式在艺术风格上发展变化的角度,简括地介绍一下有关宋词豪放派中苏轼、辛弃疾两位巨擘的异同,供读者阅读和评析两词时的参考。前贤论述宋代词人,大都按照他们词作的风格区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虽然这种两分法只是粗线条的,但在没  相似文献   

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所作,词中描绘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的《永迂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已编入我省高中一年级语文补充教材。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主要的爱国词人。其爱国词篇慷慨沉郁,表达了词人为国家兴亡而痛惜的感情,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对南宋朝廷缺少英雄、不用英雄、不图恢复中原的憎恶与感慨,表现出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现仅就其中三首略加分析,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体现了所谓苏辛词派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教育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选了这两首词,这里作一些简单的解说,以资互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在黄州写的。当时他四十七岁,贬谪黄州已两年多了。元丰二年,新党的何大正,舒亶、李定等指控他作  相似文献   

7.
一、争议之一:感情过“度”课堂进行到教师引领学生品读“英雄泪”环节,学习《水龙吟》的一位同学自主赏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从“遍”“无人会”中品读出了辛弃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无人赏识的悲慨。教师补充“看了”一词的品读。品赏之后,请这位学生朗读。遗憾的是学生朗读的“味”儿不够,教师就来点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8.
9.
一一七六年(南宋淳熙三年)秋冬之际,朝廷调辛弃疾任京西转运判官,管领财政税收.当他接到朝廷的通知,立即到襄阳任职。但是他到襄阳任职不到半年,一一七七年春天又改派他为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他来到了江陵. 辛弃疾南归的目的,是为了抗金,带兵杀敌,统一祖国。南渡以来,他虽然遭到南宋小朝廷的排挤,但他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从未改变。他来到  相似文献   

10.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言情词是宋词的主旋律,具有百代不衰、陈香弥笃的魅力。长期以来,不知为何,人们总是讳谈言情,甚至以言情为低俗,殊不知,宋词的开山之祖柳永就是言情的大家。谈宋词,我们不能讳谈言情。那情爱的忠贞缠绵是现代开放的婚恋观所无法比拟的。无论哪类言情作品往往都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的共性特征。就让我...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而奔波,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1182年至1191年,他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由词前的小序可知写作的具体情景,词人在游览鹅湖之后,趁着酒兴挥笔抒怀,留词  相似文献   

12.
章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的遣词造句、意境创造、生活感受的不同,揭示了词作品跟其他学作品一样与作的生活境遇有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词作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词两首     
不是梦中景,残败庭园成一新,大楼高挺。荧光处处传道业,硕果累累盈盈。堪回首,十年风暴,俱遭凋零。喜迎春,重振奋,独木终成林。功与罪,自分明。 园丁耕耘倍艰辛,晚眠早起勤浇灌,期盼殷殷。更兼护苗拳拳心,百计修校防虫,倾注了厚意深情。他日良材承大厦,乐陶陶胜获万千金。此等爱,何处寻!  相似文献   

14.
15.
《贺新郎》一调在宋代颇为流行,共430多首,辛弃疾有词23首,且名作较多。其章法、句法和用韵等皆体现出该调的基本特征和情感基调;用语用典,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化用前人诗文熔铸经史子集入词等反映出辛词创作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6.
陆游和毛泽东的两首《卜算子·咏梅》,相同点在于托物言志,移情于景,寓情于物,语 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不同之处则在于意境的凄凉与奔放,孤芳自赏与乐观达变,低 沉与高昂。两首词的作者由于历史地位、个人际遇、思想境界的不同,词所表现的思想 意义也不尽相同,但两首词都不失为历代词作中的佳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河中,一代又一代文学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他除了直接描写民族之间的矛盾、抗金斗争,还反映了一些其他社会生活方面。他的闲适词描写与咏叹自然、山水、动物等,展现给我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体现了词人以物为友生态美学的意识,对当今生态美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仙子 秋韵细听似无声,花丛娇红已飘零。清月西去渐渐冷。雨不停,风不宁,西行路上皆落红。携去春意慰老师,云遮雾罩花舞影。一路明媚草盈盈,夜有萤,日有莺,蓝天朗日雨后虹。诉衷情 雨打芭蕉风吹烛,百年崎岖路。春蚕吐丝不尽,红烛火焰长舞。忆岁月,情如露,汗似乳。桃李满园,儿女心肠,最慰慈母。词两首——纪念老师@晓晴!《文艺报》编辑、中国作协会员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真切的思想情感。本文拟对这两首诗词作一番鉴赏。  相似文献   

20.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乐府题,一作《夜思》。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