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4月1日、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这是我国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据报道,复旦大学为这次被称为“破冰之旅”的招生改革制定了严密的措施,确保“尽量不漏过一个未来人才”。在各省相继公布2006年高考新规的同时,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名校实施了今年高考的最重要改革——直接通过面试来录取新生。4月1日、2日,上海有2000余名考生接受了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考面试,他们每人接受由5位专家组团的面试,而面试的结果于4月5日公布。如果此次面试通过,就意味着他们直接迈过了复旦或上海交大的录取门槛,虽说两个月后他们还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不会影响此次录取结果。而没通过面试的学生,并不影响其通过高考再报考复旦和交大。上海两所名校此次的面试招生改革,之所以引起外界格外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继我国高考保送生制度之外,首次将高考分数与录取完全脱节,直接以面试来录取新生,强化了名校的招生自主权。通过面试,更易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一考定终身”。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8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北大周其凤校长的一封公开信,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摆脱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此信一公开,同样立即引起热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此进行的调查显示74.4%的人对北大教授倡议的高考+面试的招生模式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3.
过去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众多的新政策和新改革为特征的.200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以面试为主要录取依据的考核方式令人关注--高考改革试'破冰'》,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率先试点以面试方式为主的招生改革;同月,教育部批准了9所高职院校为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北京3所,上海6所).  相似文献   

4.
过去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众多的新政策和新改革为特征的。200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以面试为主要录取依据的考核方式令人关注——高考改革试‘破冰’》,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率先试点以面试方式为主的招生改革;  相似文献   

5.
眼下,我国高考改革似乎进入"战国时代":各省、市相继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措施,而拥有自主招生权的50多所高校也各显神通地推出水平测试、"冬令营"考试、面试.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6日,随着598份“预录取通知书”的寄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收到通知书的上海学生将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他们不是通过高考,而是通过面试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资格。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之友》2011,(5):47-48
去年11月8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信,其中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摆脱"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自主招生概况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是高校扩大自主权利的一个体现,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上海地区除外,上海地区考生通过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后,高考成绩可仅作参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若干加分的优惠。因此,许多高中,  相似文献   

9.
2014年12月,教育部连续发布的4个高考改革配套文件,内容包括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规定、高校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等。这标志着国家招考制度改革从逐步完善的顶层设计迈进了具体的实施阶段。接下来,如何实质性推进招考制度改革,2015年将是关键之年。2015年将启动的招考改革上海将实施全新的春季高考制度,眼下已经完成了春季高考报名。这次改革也对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要求,比如促进高校完善自主招生面试考察做到自主招生过程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0.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的时间了。对于这场自主性极大、和高考关系紧密的考试,你了解多少?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绝大多数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仍必须参加高考(少数例外),他们在被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录取时可获得20分或不等的优惠。究竟哪些学生适合自主招生呢?一般而言,有实力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近日再爆招生改革亮点:2012年,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通过北大面试后,高考成绩只需达到—本线即可。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06,(4):57-58
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以面试招生的探索,拉开了中国高考改革的大幕。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上海市的两所高校,面试招生名额也仅仅限定于每校300名,不足两校今年招生总额的10%,但仍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赞成认为此举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模式”,可“不拘一格选人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甚至认为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反对则担心面试招生会引发职务腐败,而导致新的“教育不公”,甚至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感慨此乃“中国最后一道公平防线的失守”……  相似文献   

13.
从2010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高考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高考改革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效:高考改革试点经验逐步制度化、高考考试形式日趋灵活化、高考招生录取模式日渐多样化以及教育考试机构建设日益专业化。但与此同时,当前高考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功利化科目选考、多次考试的过度压力、等级赋分的有效性困惑、招生录取模式的局限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未来时期,应通过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构建高考改革的协同联动机制、优化高考考试招生录取形式、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多元诉求等多种途径来全面推进高考的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14.
针对社会关注的北大今年高招试行"高考(微博)+面试"的录取方式,北大招办负责入表示,目前还没有采用这种形式,录取仍然以高考为主。去年11月,北大11名教授联合致信北大校长周其凤,提出了"高考+本校专家综合面试"方案。北大校长周其凤当时回应说,他本人完全同意这个建议,但"考虑到招生改革事关重大,怕  相似文献   

15.
焦安红 《陕西教育》2009,(12):15-15
近年来,教育内部不断加大高考改革力度,从高考内容“3+X”到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从录取方式的“骡马大会式”录取到远程录取,还有特长生、小语种、降分录取、自主招生和面试等,直至这次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出炉。据说,仅江苏省十年间就推出了五套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在该省平均两年一变脸。足见高考改革路数之广,招数之多,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可谓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高考科目改革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改革的步伐就始终没有停止。而在历次高考改革中,高考科目的改革一直是高考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可以说抓住了高考科目改革的脉络,就等于抓住了高考改革的精髓。本文在对建国以来历次高考科目改革进行全面的梳理的基础上,把我国高考科目改革划分为七个历史时期。一、高考科目改革的探索期(1949年——1965年)1949年,根据中共中央“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方针,各高等学校都实行单独招生,招生计划、招生条件、考试科目、考试办法,均由各校自行决定。所以,1949年的高校招生考试科目各校差别很大。1950年,高校招生考试逐…  相似文献   

17.
杨金燕 《教学与管理》2006,(11):103-104
一、香港大学内地招生英文面试的启示 2006年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第9个年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标准与内地基本按照高考成绩录取新生不完全一样.港大录取内地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生高考成绩,二是英文笔试成绩,三是面试成绩.  相似文献   

18.
高校招生录取标准不仅影响着干千万万的考生.更对基础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对整个教育系统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2010年11月8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信,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摆脱“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此信一经公开,立即引起教育专家与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三位一体”高考招生改革,即高校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和高校综合测试(面试)成绩三项综合在一起录取考生。三项成绩在总成绩中各占一定权重。2011年年初,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两所高校的13个专业,拿出3%的名额进行这项改革试点。两校的综合成绩均按三项各占权重的5:2:3计算。同时,“三位一体”招生放在提前批次进行,与统考招生不冲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制度”,扩大高校自主权,增加考试灵活性,文章参考韩国在高校招生方面的经验,以及他们的“入学面试官制度“定时”“随时”二元化招生体系的实施过程,为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