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凤梅 《西藏教育》2011,(11):17-18
作文历来是令学生头疼的事。以往的作文课,都是语文老师先讲解作文题目,讲明写作要求,然后就是学生绷着脸、皱着眉,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要不就是翻阅作文寻找灵感,一问,他们总说不会写作文。那么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会作文呢?  相似文献   

2.
陈东旭 《教师》2011,(17):66-66
从事语文作文教学十几年来,几乎所有作文老师都有同感,即都发现了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题材上存在明显的雷同,相当一部分作文是抄袭套用范文的;作文材料平淡无味,大部分学生想象力差,构思平淡,平铺直叙,结构简单呆板;语言表达"白话过多",甚至语病百出。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把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选择地  相似文献   

3.
徐红玉 《学周刊C版》2010,(10):182-182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常常听到其他老师各种各样的抱怨,学生写不出语言优美的作文,即使写出也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作文训练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想改变目前作文的状况,真正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广泛积累素材,从中感悟人生,培养感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才精彩,才富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抒写真情呢?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情况下,生活的精彩显得妙不可言,但它的许多妙处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引领学生从感悟生活入手进行写作,学生的作文就只能是干巴巴的骨架,没有了生活的血与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感悟生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常常把写不出作文归因为生活内容太单调,生活空间太狭窄。其实他们面对写作的困惑不是因为素材的贫乏,而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感悟和发现,他们所谓的“写不出”,其潜台词是“没发现什么值得可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作文教学过程中,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常常都会感到“没有写头”。这样,就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难以开展,或者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许峰德 《现代语文》2008,(8):132-132
千人一腔、万人一面是学生习作的痼疾。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们都是花费许多心力旨在改变这一现状,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应该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学生阅读面窄,积累薄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写不出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因此,作文创新,除了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就是教会学生感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是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所在。这也应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因为,语文学习,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而好文章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感悟生活     
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该怎样度过? 有人说:“生活是赌,赌青春。赌成功,赌生命。它是残酷的,不留情面的。”还有人说:“生活是酒,品人生,品真情,品快乐,它是自由的,无拘无柬的。”  相似文献   

10.
“提到作文就头疼”,学生如是说。学生为何视作文为畏途?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生活没有感受。而在这一点上,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没有真正的重视。就作文教学而言,愚以为可以从这上面下些功夫。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听学生抱怨作文时无物可写,无情可抒。其实,只要学生用心感悟,生活中处处是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感悟生活的有心人呢?一、凡所见所闻。必要用心去悟我曾问过学生,当你走在新修好的大马路上时会有何感想?学生张口就说:宽,敞亮。我说:很好,但凡正常人,都会有这种想法。有的学生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就代表孙吴富了、家乡富了。  相似文献   

12.
刘炜 《现代语文》2006,(7):114-115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存在价值在于探索生活的意义,发现和追求生活的生动性、丰富性、深刻性,体味和升华自我的生命价值。就写作而言,语文的这一特性远远大于它的知识性和工具性。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更新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探索互动式作文教学方法,形成一种教学互动、生生互动的作文教学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想让孩子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多彩,必须走进孩子的生活,必须让孩子先有生活、后有作文。我们要提倡孩子写自己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作文的快乐和轻松。  相似文献   

14.
提起学生作文,现在不少人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大力提倡生活作文。在他们的作文题目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在你的生活中……”,“写出你生活中的思考……”等等。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中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生活不应是中学生作文的惟一源泉,作文的源泉还应有阅读、情感等。  相似文献   

15.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需要激发,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咬笔头”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通过“碰撞”来激活思维,从而打开作文思路和拓展作文思路。所谓碰撞就是联系,就是拓展生活空间,为学生作文提供不息源泉。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较之其它学科,作文与思想关系更为密切。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点作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教学生作文,首先要教学生做人。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字感染人、教育人的力量一定程度上跟写文章的人的人格魅力有关。教学生作文,教学生做人,必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带着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因为《课标》如此关注生活理念。所以有人说,生活是兴奋剂,它可以激趣活情;生活是催化剂,它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新知;生活是助长剂,它可以使学生在应用中健康成长。然而,据近几年来的一些调查表明,现有90%的学生不喜欢作文。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脱离了火热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8.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说:“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学中,凡是写得较好的作文,都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然而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便唉声叹气,不会写,不爱写。似乎作文难在无话可说,无情可写,无情可抒。究其原因,是学生作文远离了生活实际。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呢?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一句谚语,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这句话的内涵里,包含着人类摆脱不了的幼稚和局限:我们常常深陷泥潭而不自觉,我们常常守着幸福不知幸福,我们常常望着世界不明就里,我们常常疲于奔波而迷失自己。或许你觉得你有清醒的时候,或许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