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亟待要求作为政治理论共同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为此,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哲学不是政治,但哲学最终反映政治,从灵魂上指导政治。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程中,应将其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有人或许会问,这样会不会破坏哲学自身的体系?会不会是哲学变成了政治的附庸?而我们的观点是:不关心政治的科学是没有前途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解答现实问题,尤其是解答重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上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方法的运用十分重要。须通过生动的实倒增强理论的趣味性,可举办专题讲座,强化核心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一点哲学原。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关键在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观点与材料、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求真与求信等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线性代数是一门非常抽象,难于理解的学科,本文通过对现有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思考,使学生对线性代数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运用到生活中。并且总结了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真、善、美,体现在教育的活动课程之中。素质教育依据活动课程自身特有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设活动课程能增强学生的自立、自强、自律、自主意识。学生在优化的活动课程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增添了人生色彩。这种教育使广大师生在更广的社会背景和更高的文化层次上求真、为善、至美。在追求真、形成善、创造美的和谐过程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和真善美的统一,实现了教育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房金凤 《学周刊C版》2011,(9):102-102
古代人最讲究做事的方法.对于学学习来说.我们也应该去寻找正确的方法。方法得当了.事情就会做得又好又快。大家都知道.学生起步阶段的学习是小学.只有从小学开始就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那么.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目前地方院校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在生源、师资、教材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思考.主要以认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为指导,结合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实际,探讨符合地方院校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指导课堂教学.旨在提高高级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为地方院校担任高级日语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特殊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由于我国尚缺乏《特殊教育法》,在对残疾人的教育上可以说主要维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还非常缺乏。福建的特殊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文章对福建省高等特殊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就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2013,(5):41-41
2012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有条件的中小学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我们班按要求成立了家委会。但一学期下来,我感到家委会形同虚设,家长不够重视、参与热情也不高,。效果并不好。不知今后该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河南段端)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课程在目标上具有强烈的育人性、在内容上具有深远的文化性、在实施上具有鲜活的主体性,课程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研究,课程研究具有文化学与哲学的特质。课程研究的深化可以从深刻性与根本性、修养性与学术性、综合性与分科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性与世界性以及实用性与超越性等六个维度展开,这六个维度具有统一性与体用不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话题。从实践的角度看,学校要从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寻找新思路,基于身体哲学的思考,从身与心的关系建构校本课程,从知与行的关系探索育人方式,从心与物的关系营造育人环境,从而增强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学哲学思辨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开设的课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实力比较强的美、德、日等国的高等教育中都把哲学思辨课程作为必修课,而且哲学思辨课程的学习为构建专业知识学习的理性反思和批判提供了哲学思辨基础。但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哲学专业除了只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外,再无其他哲学思辨课程,这不利于非哲学专业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领域知识的反思、批判和革新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高等院校非哲学专业必须系统的开设至少一学年的哲学思辨课程,以此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开辟一条课程构建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熟练运用英语工具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教学方式。本文结合我院教学实践经验,对MATLAB语言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若干问题及相应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地方理工类高校的哲学通识课程建设遇到了较多的难题。地方理工类高校缺乏相关哲学专业的人才储备,开设哲学通识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很难找到切合本校与学生实际的教材,需要任课教师自己筹备编写课程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很难兼顾到哲学性与本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论文是常用的考核方式,但是批改论文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学生也无法从批改中受益。另外,哲学通识课程更适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要“在场”共同感受哲学的魅力和味道,在线课程建设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互动课程是在“支架式学习”理论和学生认知的“临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利用由计算机和互联网构建的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学习软件,开展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新型课程。互动课程通过互动的多媒体活动程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活动的支架,使学生能够进行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并投入到高级的思考和问题解决活动中去。在互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运用认知的支架来促进复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教师拔节的需要,笔者在学校组织开展了"儿童哲学绘本课程"的实践,通过构建年段教材体系、多样化学习模式以及立体的德育浸润渠道,开展课程及教学研究,从而带来了师生由内而外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适应生态文明的时代需要,在中华文化传统“东方生存智慧”—天人合一—的背景中,展示陶渊明喜爱出游,投身自然,并以生态哲学的独特视角赏景,欣对、悟对生意无限的自然美;进而以丛证方法,尽搜详析陶集中生气贯注的鱼鸟形象及其与诗人的感发、契合关系,见出陶渊明之与物我合一的情结;最后将其与美国《寂静的春天》作对比,凸显解读陶渊明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中华中学充分发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完善学校育人框架顶层设计,建设哲学专用场馆和文化空间,构建普通高中哲学课程体系,系统实施哲学课程,探索哲学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德育与心育、哲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哲学“启思润心、开智导行”的育人功能,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哲学课程基地建设与课题研究双向互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卓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还是教育结果中都明显地存在庸俗化倾向。造成庸俗化的原因比较复杂,教材内容安排上的历史误会、消费主义时代的影响、高校师生对哲学抽象性、超验性的回避以及教师对高校课程设置改革的消极应对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庸俗化不可忽略的原因。而要改变这种积弊已久的庸俗化倾向,研究性教学无疑是值得尝试的策略,因为研究性教学可以弥补单纯由教师宣讲带来的粗浅和不全面,也可以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对学生探索无知世界的需求起到维护和激发作用,研究性教学是真正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