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新闻界揭发出一件“双胞怪胎”的丑闻:《中国人才报》在今年6月11日,用同一个报名,同一个期号,印出真假两种报纸。在假报上,刊登了三个“专版”。这是他们以索取2.15万元为条件,为京郊两个县刊用的。报纸印出后,县里同志发现这是一张只向两县发行的假报,根本不是一张发行到全国的真报。他们看到这些有偿新闻只能供自己阅读后,气愤地说:“过去只听说袁世凯的儿子印假报欺骗他老子,没想到今天有人靠印假报来骗钱!”搞有偿新闻,靠出卖版面挣钱,这在新闻界已不是《中国人才报》一家,但用出假报的办法行骗,《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新闻旧话     
号外的来历从前报纸,是经常爱发行“号外”的。最早的号外,在我记忆中,是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住北京协和医院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关心中山先生的病情变化。那时候没有广播电台,全靠报纸传播消息。报社派人守在医院里,随时向报社报告,报社就印出号外来。各家报社的号外内容,差不多完全相同,只是说在几点钟的时候,脉搏多少跳,呼吸多少次,体温多少度。有的隔一两个钟头就印发一次,第二次印的和第一次印的内容也是相差有限。那些号外,有的是铅印,有的是油印;卖一个“大子儿” (双十铜元,一个约一分)一张。市民们心情关切,见到一种就买一种,  相似文献   

3.
横滨每日新闻是日本的第一张日报。明治3年(1870)12月8日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创刊。这张报纸是八开张,一张两面印,版面是竖排。栏数不固定,宽窄也不一。第一号的第一版是:竖排五大栏,横题。右起第一栏从上到下是“社长伏禀”,说明“报纸的大功用”,有社论的味道。第二栏是社长的“报纸告白”,讲报纸的销售。下面是报纸售价、广告价格。这一栏分三段,用横线隔开。这象是今天报纸自己登的广告。第三栏是汇兑行情,美、英、法  相似文献   

4.
惠人 《新闻记者》2000,(2):22-24
突然接到重印100份半年前那期报纸的指令,当了多年富阳日报记者、此时却被“下放”搞印刷的王军红疑窦顿生;找出原报纸一对照,重印报纸的部分版面竟移花接木变得面目全非,国内新闻界令人震惊的“假报事件”由此发生。为了帮当地供电局验收“达标”,总编竞下令印100份假报;面对部下的交锋,报社领导既“晓之于理”,又故作轻松:“大不了写份检查” 1999年11月15日,某地一位资深记者施念君去浙江富阳采访,在当地的朋友王军红等为他接风。席间,王军红神色凝重,欲言又止。他原在富阳日报当记者,后因屡次采写了一批“…  相似文献   

5.
一年来的办报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要发挥一张地方小报的作用,搞好服务,就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特点,从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那么,县(市)报纸的特点有哪些呢? 第一,是办给农民看的报纸,从我们天门市的情况看,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5%;《天门报》85%在农村发行。这两个85%正好说明了我们这张小报应该把农民作为报纸服务的主要对象,提供的信息要适合他们的胃口。否则,这张报纸就会失去最广大的读者基础,信息容量再大,也是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西方报业“发行螺旋”的理论激发了人们对报纸发行无穷的想像和冲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一张报纸生存的关键因素是广告,而广告主看重的是一张报纸所承载的信息必须到达受众以及产生的于己有利的传播效果,而传播效能要通过报纸的读者拥有量来体现,而报纸的读者拥有量又从哪儿来呢?是报纸发行。可以这样说,一张报纸的采编质量再高,如果不通过发行这  相似文献   

7.
秋去冬来,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大战”接近尾声。纵观去年的发行“战术”,又有了新的创造。先剖析一个“战例”,便可见一斑。有个仅有7人、常年亏本的小事业单位,按章到一个管理机关交纳应交的款项,一个工作人员拿出早就开好了的“收款单据”一张,要他们订阅1992年期刊三种(其中有两种是内部刊物,不得公开发行和出售的)、报纸一种,全年计收费60.08元。他们事前不征求订户意见,订也得订,不订也得订,只好乖乖地交上了60多元。否则日后的“小鞋”有得穿。这一“战例”,是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强制企事业单位订阅。他们的“口号”娓娓动听:“普及法规知识”,戳穿了,是为了捞钱。“重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国内邮报》是1645年由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创立的,迄今已经发行了362年。2007年1月4日,《国内邮报》在其网站正式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虽然在国外报纸停止纸版本发行而发行网络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最老的报纸退出纸质媒体而投身网络,是否验证了比尔·盖茨那句“30年后纸媒体将消亡”的著名预言呢?  相似文献   

10.
宜兴报是一张县报。复刊两年来,报纸发行量不断增加,现在已发行22,860份,其中个人订阅数占一半以上。对发行工作,我们没有采取行政摊派方式,而是在改进报纸内容的同时,努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由于报社的人手少,故确定由群工组分管发行工作。他们平时主动与邮局联系商量,认真工作,特别是集中力量抓好年终的宣传发动和收订工作,使报纸的发行量年年增加。报社还主动配合县邮局多次召开邮电支局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工商银行主办的工商信息报,到今年7月已创刊一年。一年来,这张四开四版的周报发行量达到八万份,居辽宁省经济类报纸发行量首位;发行面扩展到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受到读者的欢迎。该报信息量大,经济实惠,是一张很有价值的报纸。他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 一、“卖啥吆喝啥。”这是他们的办报宗旨。他们把传递经济信息作为自己的本份。报纸刚创办时,有的人给编辑部领导出点子:小报要想招徕读者,必须用一定的篇幅登一些刺激性的、惊险的东西。可该报没有这样做,没有用一寸版面去刊登那些与信息报不相干的东  相似文献   

12.
宜兴报复刊六年多来,发行份数逐年上升,现在已达四万二千多份。在当前报纸林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宜兴报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经常调查,研究读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县报的优势,就在于同广大读者最接近。为了充分利用、发挥这种优势,每年结合发行工作,我们总要派人对读者进行调查,认真听取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今年4月上旬,我们还专门派人作了一次读者抽样调查。记得宜兴报在1980年3月初复刊时,主要是围绕“办给谁看”和“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柯进  吴锋 《新闻界》2004,(5):38-39
近年来,在报纸发行界,“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两个概念颇为流行。对报纸发行业务来讲,提出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的理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需要指出的是,“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这两个概念本身还存在不少缺陷,必须加以理性的修正,否则会给发行业务造成损失。在此,引入模糊论原理就可以有效修正这对概念的偏颇。其实,不仅是报纸发行问题,报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有必要运用模糊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成绩。鉴于模糊论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模糊论作一简单介绍,并结合报纸发行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泉州晚报《读书》专版上发表了一篇拙作,收到样报后,有不少感触,归纳起来为“快”、“细”两个字。“快”:寄出只7天,即获发表,扣除4天的邮程,编者处理稿件直至见报,仅用了3天。再者,文章发表后,赠寄样报及时,作者一周内就收到。“细”:编者心细,在为我寄来一整张样报外,还附有拙作剪报。一个版刊登有好几篇文章,编者多取出一张报纸,一一剪下每篇文章,然后分寄给作者,作者可将此作为剪贴之用,而那一整张的样报则可存留下来作个纪念。多费一张报纸,来  相似文献   

15.
广告小史     
1477年,英国第一个印刷商威廉·凯克斯顿印出了第一张英文广告,内容是出售一本祈祷书。他在伦敦大街和教堂门口张贴,以向牧师们兜售。这是西方印刷广告的开端。 1622年,英国最早的报纸《伦敦周报》发行,刊出了第一份报纸广告。它是一张书籍广告。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为控制舆论,稳定统治,乃强化新闻审查制度,修改“出版法”,实行“新闻用纸供应办法”,限制各报纸的篇幅(不得超过一大张半,6版),并于1954年完全禁止新报发行,台湾于是进入了“报禁时期”(习惯从1955年算起到1987年底,共32年)。 随着形势的变化,民众知识程度提高,新闻界抗拒政治压力的增强,当局不得不转而改为怀柔政策:一方面延请报界头面人物进入国民党中常会,一方面松动对报纸幅篇的限制,1968年放宽为两大张,1971年又放宽至三大张。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广告需求的猛增,各报就采用“换版”的形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谓“换版”,就是头版和副刊不变,其他各版根据发行范围换登当地新闻。发行量大的报纸,有换到19个版面的,几乎每一个县都有换版,连广告也分区换版,等于发行了19家报纸。到80年代,要求开放报禁呼声日高,当局终于迫于舆情,在1988年元月一日开放报纸登记,放宽了对报纸篇幅和言论的限制,管理政策亦趋向开明。台湾报业于是进入了商业化的竞争时期。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元旦开始,台湾当局正式解除“报禁”.所谓“解除报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放报纸登记,开始准许自由办报;(二)是解除报纸限张发行,前次,台湾当局规定各报篇幅均不得超过三张,现在可以增张扩版发行. “报禁”解除以后,在台湾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新报纷纷创刊,从今年元旦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0多家新报办理登记手续。连91岁高龄的著名老报人成舍我先生也重新披挂上阵,正式登记创办《台湾立报》,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另外,现有的报纸除晚报外,大部分均由原来的三大张增为六大  相似文献   

18.
施爱春 《传媒观察》2003,(11):47-49
发行是一张报纸进入市场的“惊险的一跃”,发行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张报纸的成败盛衰,随着报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报纸发行成了报纸的一个生命线,引起每一家报社的高度重视,以前老式的发行模式被不断地消解和替代,新的发行方略不断露出水面,许多类似商品营销的方式方法在报业市场上一展身手,特别是新起报纸的发行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它们撬动推进市场时运用的整合营销方法把新一轮的报业竞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警惕“网络新闻”,是根据目前“网络新闻”假报频传”的现实和互联网的某些特性提出来的。随着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新闻在报上增多。一批“查无实据”的网络新闻也不断露馅。 1998年底,我们就揭穿了一则“网络新闻”的假面具,避免了该文在更多报刊上的发表。这则以《网上葬礼,为美丽哭泣》、《伊人去,茶室温馨如旧》为题的“网络新闻”分别在湖北和辽宁两地很有影响的报纸刊出,该文讲述湖北省孝感市一位才华横溢的花季少女张清仪,幼时为哥哥张清锋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报社员工的“衣食之源”。一张报纸广告量的多与少,是由读者对这张报纸的认可度,也就是报纸的办报质量、发行的数量以及广告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决定的。从一个地市的一张报纸来看,在报纸质量稳定、发行数量稳定的情况下,广告经营管理体制越合理、机制越灵活,广告竞争力就越强,广告就越多。因此,把报业做大做强,探讨广告发行经营体制和管理历来为各家报社所重视,特别是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显得更有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