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展科普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 ,有助于青少年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有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科技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几年来 ,我们在市教委和教师进修学院的领导下 ,在市科协、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及各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以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科普工作。通过实践 ,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科普工作必须真正有“位子”如何使科普教育工作在人们头脑中和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真正有位子 ,这是我们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科普工作在大家的头脑中有位子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发动 ,同时还通过外地…  相似文献   

2.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过程和趋势。在这个背景下,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在教学实践和国家政策两个层面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展望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的未来,我们在重视文化背景、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方面发现了一丝端倪。  相似文献   

3.
李慧  宋佳 《人民教育》2023,(1):72-75
发展科普教育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普教育理念因社会发展语境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增进公众理解科学、促进科学传播是科普教育的发展方向。政府在推动科普教育事业中承担首要责任,政府主导、其他利益相关方协作是科普教育良性发展的保障条件。公众科学素养监测评估为科普教育变革提供了动力。未来,我国应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科普教育生态系统,深化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本土高层次科普教育人才质量,加快建设优质科普教育资源、畅通传播渠道,重视和完善指向“四科-二能力”的科普教育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科普作为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通过政策、立法、组织、资金等手段,积极推动本国科普事业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就业考试导向等诸多原因,科普教育工作在县级各类小学的开展并不理想,科学课程的实施仅以文本宣讲为主要模式,缺少科学实验和科普体验环节。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科普教育的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谢薇 《考试周刊》2011,(74):238-239
在当前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倡导科学精神的科普场馆更应该锐意改革、积极创新。科普场馆要秉承创新理念,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进行改革;把握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充分发挥科普的教育作用,使科普场馆成为培养广大民众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综合素质的殿堂。  相似文献   

6.
沈启容 《职教论坛》2020,(3):112-118
社区教育现代化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连续不断的历史发展过程,并逐步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全民终身教育。鉴于此,有必要从国际的视野出发,对美国、北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取向、模式和体系等进行分析,并根据对以上海为代表的我国社区教育和国外进行对比,从国外社区教育发展重点、运作机制、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得出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分析我国社区教育利用政府的行政统辖力,在机构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发等方面做到了覆盖面广、师资队伍稳定、课程体系完整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教育现代化方向的整体规划思路,就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看,未来社区教育可以聚焦在个体学习、群体组织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科普作品与文学作品具有同根型,都属于文学作品的大范畴,单纯的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展现作品的风格特征,而科普作品的创作主要是以科学事实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文学表现手法,对科学知识进行艺术性的加工,来提升科普作品的感染力。随着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对欧美文学与科普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有利于我们通过对欧美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的了解,来增加我们对欧美文化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丰富和发展。文章从欧美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的特征出发,对两种风格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胡昳昀  刘宝存 《教育研究》2021,42(10):93-103
教育软实力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育软实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教育软实力分析框架,即教育价值力、教育制度力、教育政策力、教育创新力和教育传播力.通过国际软实力排行榜比较发现,中国教育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中国教育软实力存在不善于提出具有价值力的教育理念、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政策设计不健全、教育创新力有待提升、教育传播力受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软实力,我国需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软实力的"硬"基础;构建中国特色、世界认同的教育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理念影响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提升中国教育制度和政策的亲和力;构建教育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对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与国际比较,我们必须面对国民科学素养低下的严峻事实。在我国,由于正规科学教育的严重不足,作为非正规教育的科普教育就注定要对促进公众了解和理解科学技术,进而促进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科普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时代特点,在归纳当今大学科普教育认识误区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定位,提出了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科普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站在时代高度,以新的教育理念出发,从三个方面系统深入阐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9,(3):11-17
文章基于国际比较的视野,首先选取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五个发达国家的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对其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接着,文章重点梳理了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随后,文章从政府层面和教育层面对各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文章揭示了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对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对比,有助于发现国外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优秀经验并加以借鉴,从而为完善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超级女声"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档以电视为载体、以歌唱为内容的娱乐选秀节目.本文试图从"电视人""碎片化""原型""Fans王国"等方面探讨这档大众娱乐选秀"成功"的必然,从而反观当前音乐素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音乐教育新模式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5.
微证书是对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是正式资历证书的附加、替代、补充或组成部分,学分微证书可以被学习者用于职业教育正式资历的入学或学分.微证书认证学习者的非正规学习成果,成为非正规学习和正规教育的纽带,促进职业教育文化的变革.目前一些国家职业教育微证书存在着项目混乱、质量不高和政策缺失等问题.构建微证书项目体系的关键路径在于提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并能带来工作机会的微证书,确定与所需时间和实现的效益相称的微证书价格,提供学习者在线异步学习的条件;构建微证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路径在于考虑微证书可能需要的标准,精确地认证学习者的先前学习,使用可靠的认证技术;构建微证书政策保障体系的关键路径在于创建国家学分框架,实施终身学习账户,完善学习者先前学习认证政策.  相似文献   

16.
微证书是对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是正式资历证书的附加、替代、补充或组成部分,学分微证书可以被学习者用于职业教育正式资历的入学或学分.微证书认证学习者的非正规学习成果,成为非正规学习和正规教育的纽带,促进职业教育文化的变革.目前一些国家职业教育微证书存在着项目混乱、质量不高和政策缺失等问题.构建微证书项目体系的关键路径在于提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并能带来工作机会的微证书,确定与所需时间和实现的效益相称的微证书价格,提供学习者在线异步学习的条件;构建微证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路径在于考虑微证书可能需要的标准,精确地认证学习者的先前学习,使用可靠的认证技术;构建微证书政策保障体系的关键路径在于创建国家学分框架,实施终身学习账户,完善学习者先前学习认证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新高考改革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职业生涯的专业指导呈现需求。通过对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对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国家应以政策为导引,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开发专业课程和培养师资;学校应培训各科教师,实现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从方法视角来看,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占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超然的姿态出现,人文教育则强调学生的融入,是知识对学生的浸染与熏陶;科学教育侧重于"以理服人",人文教育侧重于"以情感人",尽管都强调学生的投入,但二者吸引学生的方法与内容不同,如果前者以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取胜,后者则以形式的跳跃性与丰富性见长;施科学教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纳入,而施人文教育是一种外化的过程,是主体赋意义于客体,是主观体验的向外表达;人文教育强调各人的独特体验,更能容忍多样性与不一致性,而科学教育总是与过去有着更丰富的联系,更注重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UESCO)、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EU)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机构,分别制定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规则标准、框架体系和行动指南。从质量保障内涵和目标上看,UNESCO强调政策引导、OECD注重多维统筹、EU突出质量评估。从质量保障框架上看,三大国际组织主要聚焦于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质量保障机构、质量文化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借鉴国际组织经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应构建内外互通的质量保障体系;健全独立自主的质量保障机构;发展自觉自信的质量保障文化;加强国际合作的质量保障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