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比较明显,而且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应该落实的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陈娟 《天津教育》2020,(3):71-72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怎样借助语文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这一直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部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的方式,目的要求更明确,也更便于教师操作。充分理解新教材,按照新教材的要求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应该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要素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可见,"联系着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统编教材的新常态。一、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关联统编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双线组元"。其中,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传统文化、主流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在教材使用和教学活动中,将人文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研究人文价值的渗透方法,这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一、精准定位,突出人文感悟人文性是语言文化的灵魂,是学生品质与素养的呈现,也是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将人文价值与语文知识放在同等位置。如在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升国旗》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周一学校升国旗的情景,谈谈见到了什么、听到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具有广泛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的任务,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的最佳蓝本,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快乐,展示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渗透人文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甚至内化,最后变成自觉行为.那么,究竟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下面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新课标下编写高中语文教材不但要将文词语法等工具性教育内容与情感态度等人文性教育内容结合起来,还要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应该注重人文性、典范性和时代性。同时,教材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进行交流对话的媒介。在教材使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材贴近学生;要丰富教学过程,使教材生动活泼;要结合时代变化,使教材适当深化。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且其人文性是最关键、最有辨识度的特质,是其他学科所难以媲美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的人文性和情感教育予以了期许,为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类文章,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本文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对高中语文情感类文章的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重申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应该通过美读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探寻教材中所蕴含的美点,对教材进行审美分析和把握,通过联想和想象实现文本美的再创造,从而使美的情趣溢满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启蒙课程,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