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伊言 《科教文汇》2005,(4):54-54
从旧藏的挂历中发现很有几种是人体画,从现在这见惯不惊的事情中,生出了不少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郝励 《科教文汇》2007,(1X):184-185
中国文化由于人文精神的过早觉醒,又因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禅文化”思想影响下的文人都追求一种宁静恬适的艺术情趣和一种平淡朴素的艺术情调,并把这种情趣和情调带到生活中,使生活艺术化。每当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望迭,胜袁之变也常会体现在绘画艺术的题材上,而禅道的盛行要求画面之笔墨简而淡、寄托物象、抒写意绪。日本画家在学习中国绘画艺术时,对汉学、汉诗、中国绘画理论都下过一番功夫,不仅能充分理解中国明清、中国绘画艺术之要谛,更能在消化日本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充实其精神和技法,因而创造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本文试对“禅文化”下的中日绘画艺术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今大凡作画者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其能,无不至极。用墨彩滴于白纸上。口吹成画者为“吹”画:用各色碎花布拼粘于纸板之上而成画者为“布贴画”;用贝壳粘于板壁间而成画者为“贝壳画”;用棉花粘于板壁而成画者为“丝棉画”等等,种类繁多,不一而是。然而用玻璃当纸,堆彩于间,掌指为笔。施于各法反画于玻璃之上的神奇画作,被江淮书画界誉为中华一绝的“手指玻璃反画”则是另一类境界的艺苑奇葩了。  相似文献   

4.
渠春华 《科教文汇》2011,(26):170-171
幼儿绘画形式之美多表现于物的表象,而物的表象所传达的则是心中的情感和语意,即所谓"诗情画意"。诗(对儿童而言包括故事)中的情和意与画中的情和意是可以相通的,诗和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我将绘画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秋科苑》2008,(10):216-216
世纪之交,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东西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信息交融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刷着地球的各个角落。于是传统的中国画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于是一些人打着“创新”的旗帜,认为传统的中国画是阻碍其自身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出了“反对传统就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的口号,他们认为只有“反其道而行之”则可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美感。其实真正的艺术创新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中华文化。我们创新的动力与源泉应是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应是将西方美术艺术的精髓有机地融合到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之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李少田 《科教文汇》2008,(24):F0002-F0002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大颐,别号雷婆头峰寿者等,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和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并称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在上世纪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大环境下,他们仍固守着中国画的笔墨传统。从笔墨深层次的寻求突破发展,成为并峙的4大高峰。我们就潘天寿的卓越贡献和杰出成就,从他创出具有民族派的又有独特个性的代表作品和西方文艺复兴时“三杰”之一的巨匠米开朗基罗代表作品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写意艺术.是人生理念的游戏。它是用"游于艺"的人生方式.去追求和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感受.借助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人生观照.通过"游于艺"的抒发方式.近乎到意;;趣;;戏的审美意境。这里的"戏".并非是随便表演一气.而是强调艺术"无意于佳乃佳"."不似之似"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瑰宝。五代十国时期,国画艺术大师们作了大胆创新的尝试,留下了传世之作《画牛图》。这是一种罕见的匠心独运的艺术珍品,将“夜光”与“日光”巧妙地深藏于同一幅画中,不仅将牛画得栩栩如生,且“灵气”十足,令观者为之惊绝。  相似文献   

9.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技术技巧包括基本素质训练(软度、力度等项)、地面技巧、双人借体以及跳、转、翻等三大类技术技巧。它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具有美感,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内容为终极目标,促进舞蹈表演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王琳 《科教文汇》2008,(8):177-177
颜色对于中西方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待颜色词,基内涵和语用意义便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同质和异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颜色对于中西方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待颜色词,基内涵和语用意义便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同质和异质性能。  相似文献   

12.
罗影  胡程 《科教文汇》2014,(31):5-7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当代中国高昂的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的内涵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梳理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从其与“中国梦”的渊源、融合点、创新性诠释等角度,找到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共鸣点,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梦”进行理论支撑,激活释放“中国梦”的文化活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经典进行重温,对青年学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民族自信指引,有利于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有科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孕育于远古的巫术礼仪之中,逐步形成了个群和谐,物我和谐和自我和谐的内容体系。这些“和谐”理念在“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等政治实践中体现了它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内艺术世界,对于西方艺术世界的新鲜的东西,更具有新奇感,它可以因不同于东方的艺术精神而获得国人的兴趣。忽视对东方艺术精神的开拓和研究,势必会走向庸俗化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15.
张冬梅 《科教文汇》2012,(4):19-19,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广泛,涵盖内容复杂.其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纲要》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很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研究.本文将着重阐述在《纲要》课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期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及本课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式管理”理论批判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以下五个角度综述了对"中国式管理"的批判,即:从它的核心观点和主体内客、"中国式管理"理论不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对中国文化和管理实践的态度、以及对西方文化和管理实践的态度,旨在对该理论的批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开发与东西部发展平衡的问题是由来已久、历久弥新的一个话题。80多年前,胡焕庸立足于当时的国情开展人口分布与农业区域开发问题研究。今天,我们所说的西部开发,决非传统农业的种植业开发问题,而是在新时代的国情下如何提出适合西部的新业态与新发展的问题。"胡焕庸线"(以下简称"胡线")与"美丽中国中脊带"(以下简称"中脊带")的提出,反映的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关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方式问题。"胡线"是近代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人口密度突变分界线的特征反映,"中脊带"则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下的国土空间新规划的战略需要,是缩小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战略抓手。提出如下建议:(1)把"中脊带"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带;(2)把"中脊带"作为构建国土空间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3)把"中脊带"打造成为内外循环发展的枢纽通道;(4)把"中脊带"建设成为生态安全屏障带、国防安全保障带与新的宜居生活区;(5)"中脊带"要创造并形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6)把"中脊带"发展战略与国家其他战略相对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之实现。  相似文献   

18.
尹益臣 《今日科苑》2011,(7):110-113
<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民族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园林建筑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符号。以下通过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特点及其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