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树兴 《考试周刊》2011,(7):161-162
【设计思想】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合作探究”的探究模式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设计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处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问题.这是教学探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杜红月 《考试》2009,(5):46-46
导学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与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提出有利于启发性思考、有利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概括历史知识的结构,谙熟知识间的联系,并作出精要的表达,更要有较强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与学生交流,并作耐心辅导。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效果,能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4,(9)
正教师创设"有结构"的材料,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交流、争论……这些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可借鉴的。应用这个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要教师设计、选择与新授知识相联系的"有结构"的材料。科学的理论支撑美国兰本达教授曾倡导在自然教学中采用"探究——研讨"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组成。在探究环节,教师主要选择与新授概念相联系的"有结构"的材料(即各部分联系紧密,通过其相互作用能揭示一系列有关现象的材料),按层  相似文献   

4.
支明 《考试周刊》2013,(77):93-93
任务型教学原则是英语课程教学倡导的途径方法.能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方向。运用任务设计交流问题让学生在互动探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探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运用能在优化阅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有针对性的学习思维感知。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教育科学中使用的"科学探究"一词往往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科学探究活动;二是科学探究技能。探究技能是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与保证。一个有科学素养的探究者,必然要具备以下探究能力:根据现象和事实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和条件对解决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根据假设和条件设计验证方法的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概括结论的能力;与伙伴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也就是说,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于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源动力.课堂中,有了问题,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才能真正激发思维,实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将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理设计、适时呈现,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来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以"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和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选择有结构的探究材料的基础上,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在设计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现实、学习情绪出发,有序地组织探究。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课本上用杯子里的水进行移多补少的方法,虽然能说明问题,但操作起来过程不太清楚,于是我在教学中改用小棒操作,并设计以下探究过程:(1)操作感知。每一个学生在课桌上放2根、3…  相似文献   

8.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事物,将其应用于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政治课中,可运用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设计趣味性问题等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探究是对文本进行质疑、探讨,生成探究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又能有所发现和思考。这一形式根除了教师满堂灌的弊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受学生喜欢,因而成了高效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成了各种观摩课、赛教课、常规课必备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探究题目设计的随意性、散漫性,致使课堂成了"热闹的集市",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那么,在设计课堂探究问题时应注意哪些细节?一、探究要有针对性1.求本。  相似文献   

10.
1.考查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评估、交流、合作.例1有一组同学对温度计进行了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个温度计,其结构为:一麦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  相似文献   

11.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而探究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必须保证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讨论交流中探究”。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  相似文献   

12.
逻辑推理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运用逻辑推理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此,要设计有结构的问题,提供有结构的学具,创设有结构的活动,重视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师生共同创设学习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基本程序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自学尝试交流、优化重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和提升所学知识。实施中要做到:目标设计科学、问题设计有效、问题解决有策略。  相似文献   

14.
磁铁的两极     
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能从玩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猜想建立假设,能自主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合作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能用语言或演示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法及归纳结论。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经历研究磁铁两极相关知识的活动中,养成乐于动手、动脑及交流的习惯,体验探究乐趣;能从磁铁的性质,找到它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3.科学知识目标:认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N极指北、S极指南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自己发现并归纳磁铁两极有指示方向和同极相斥、异极相…  相似文献   

15.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有实验的新课相对好上,但理论课较为抽象,如果在理论课中也让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或者能感悟化学理论产生的艰辛,理论课就上活了,那么如何在理论课中进行探究教学呢?笔者以"原子的结构"为课例与各位进行交流,拟对理论课中的探究教学进行尝试,以抛砖引玉。首先,我们得弄清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实验才叫探究?其他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可叫探究?新课标倡导以科学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业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在作业的设计中突出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在自主探究中交流。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诱发学生开展探索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并注意把握问题的深度.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给学生多维互动性的交流空间.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的过程,体会整个探究的思维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新课标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诱发他们开展探索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逻辑推理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运用逻辑推理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此,要设计有结构的问题,提供有结构的学具,创设有结构的活动,重视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9.
实验探究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方面之一。实验探究素养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对照实验探究素养的要素,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记录→分析与论证→解释实验与归纳结论→交流与评估"的流程,从创设情境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再围绕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组织教学,从而落实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活动,大致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订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各阶段具体做法如下: 一、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因此,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第一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第二学段),“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三学段),“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第四学段)。这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