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的新的重要部署。《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大政策策略,因而是新时期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献。为推动《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专栏,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对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注、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教育,而没有了道德,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人的一生,就是守护着某一精神价值,不断追寻生活意义的过程,这一精神价值的获得和生活意义的发现,就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最崇高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常被记起、提及、回顾的话题,如果随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意,就会具有永恒的意义,比如“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话题,已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生命,建构着人类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脱离,使其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都启发我们:道德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向生活回归。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就要转变教育理念,从生活中发掘教育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还要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世纪转换时期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然而不幸的是,20世纪的道德教育是以与生活世界的剥离为特征的。因此,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是未来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发展课题。 一、回归生活世界: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向154年以前,马克思写道:“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刘伟伟 《文教资料》2010,(20):131-132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新时期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不幸的是,现行的道德教育却更多的是以与生活世界的剥离为特征的,道德教育处于危机之中。要摆脱此种危机,道德教育必须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并要对生活世界进行批判性的重构。这成为未来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在原初状态上是合而为一、完全融合的,它后来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的学科化、知识化和工具化。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是当代学科综合化、道德教育情感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回归生活并不是要与现实生活重新完全融合、浑然一体,而是要在回归中超越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为大家所熟知,成为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教育共识。立德树人不仅说明"立德"是"树人"的必要条件,而且也说明"树人"是"立德"的目的。站在教育学的角度看,立德树人表明,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树人",在于成"人"。第一,道德教育何以成"人"?道德教育何以成"人"?问的不是道德教育要成什么人,而是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相似文献   

9.
赫耳墨斯一气之下 ,来到一所中学当了教师。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给学生订了很多书 ,并且布置了很多作业。他的教学赢得了普遍的称颂 ,他很快被评为特级教师。可是有一天 ,他偶然发现有位学生觉得书包太沉 ,把书朝垃圾堆里放 ,便大喊道 :“孩子 ,别糊涂 ,那些书都是对你考上神仙最有用的资料呀 !”不料学生却冲他吼道 :“我不要神 ,我要活人 !”。这是一个初中生在课堂上写的一篇寓言。笔者在某中学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文时 ,要求学生以赫耳墨斯另一故事为内容 ,写篇讽谕性寓言 ,便得到了这篇让人心灵震撼的佳作。我从中听到了学生在不…  相似文献   

10.
吴芳 《天津教育》2009,(4):33-34
前不久,笔者重温大文豪雨果写的《悲惨世界》,读及文中“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做人的正途”一句时颇有感触,然后思及时下学校的基础道德教育:缘何“全民皆兵”式的“全员德育”,“响彻云霄”式的“口号呼唤”,“铺天盖地”式的“德育活动”……换来的却是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与无奈?诚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雨果的“圣人”与“正直的人”、“特殊情形”与“做人的正途”这个角度来审视、反思,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基础道德教育之所以“低效”,是因为我们使它远离了“正途”: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具有双向互动性:生活世界构成了道德教育活动的背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重构。道德教育应回归真实的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充斥价值冲突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颜玉 《小读者》2010,(2):33-33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青少年的溺爱和娇宠是青少年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学生们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是道德教育促进人格完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误区.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进一步思考,以促进道德教育更好地实行.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生活中进行德育能实现个体道德的提升。能促进幸福人生。目前,高职院校德育与生活分离,造成德育实效性的低下。因此,高职德育应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世界是鲜活而富有生命意义的,为道德教育所必需。原初的道德教育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但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教育偏离发展轨道而逐渐脱离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有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相似文献   

16.
实效性低是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源是道德教育与生活脱节。生活德育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激发道德需要为原则,以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建设民主化、师生情感联系生活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推动高校道德教育的科学运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不能说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没有下功夫,但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经过了非常严格而且密集的“高考阅读模拟训练“,但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进了大学或走入社会却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中学阅读教学的最大失败!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时,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却消失了--一句话,作为阅读主体的“人“失落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文化背景会造就不同的作家及作品,不同的作家及作品反过来也会揭示不同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本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坛兴起一股“文化热”,其文学目的就是通过对原生状态下民族文化人个体命运的终极关注,探讨我们民族现代化进程之所以缓慢的文化历史缘由,以找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文化追求及最终所能走的文化出路。  相似文献   

19.
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着大量“非道德”和“不道德”因素。“非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非道德因素对道德的渗透、异化,甚至是直接取代;“不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有违道德基本精神的道德灌输和悖离道德基本原则的道德欺骗。“非道德”和“不道德”的遗德教育容易模糊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引发学生的逆反、戒备和敌视心理,不利于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确立道德的道德教育观念,让道德教育回归到道德的范畴之内,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带给我们对当下道德教育的诸多审思。从生命叙事入手,带着对现实的思考与问题的解答,精选适切的叙事内容,运用认知范畴定位、对话回应、情境设计、践行指向等策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激发责任意识,获得长足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