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个喧嚣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愈来愈热衷于追求知识,狂热地进行教育投资,“知识至上”的声音压倒一切。可是我们却深切地感受到在科学知识为人类谋取愈来愈多的福利的同时,当代人的智慧贫乏、精神迷离、生命浮躁的现象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使我们不得不回到教育的本体世界——生命世界中去寻找失落的知识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人看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对立和背离的.然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本体上和自然状态下是有机统一和自然结合的,自然结合于每个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者的教育活动中,也结合于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共存的生活世界中.但是,为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从自然结合到自觉结合,提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质量,既要在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和思考教育知识,从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和提升教育理论,也要实施面向实践的学习,将教育理论还原为我们共存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联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桥梁。我国人文历史悠久,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今天,学生学了世界历史,学了中国历史,却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教育功能,学生成了教材的奴隶,学习历史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审视我们以往的中学教育,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忽视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肩负国家未来的希望的一代,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近年来却屡屡发生犯罪事件,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法律教育,本文认为大学生法律教育应当做到"三个结合"法律教育与信仰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还提高其接受法律、理解法律和持守法律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是怎样界定的?教育是怎样"回归"生活世界的?胡塞尔、哈贝马斯等教育家对"生活世界"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正确理解"回归",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与生活相互统一,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6.
许淑芳 《文教资料》2008,(14):95-96
教育实验是在教育情景中,主动地变革研究对象,采取一定的控制来获得教育现象因果规律的教育研究方法.师生的生活世界作为教育实验的源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实际的教育实验过程中,却出现了偏离师生生活世界的现象.本文主要从教育实验的假设、评价和推广三方面分析教育实验与师生生活世界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晓江 《河南教育》2005,(12):10-12
生命教育正在当今世界尤其是华人世界迅速勃兴。在我国台湾,生命教育受到官方的大力提倡,甚至因此将2000年定为“生命教育年”。在香港、澳门,也相继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推进工作。而辽宁和上海,则在大陆各省区率先颁布了有关推行生命教育的大纲或方案。那么,究竟什么是生命教育,其兴起的背景是什么,生命教育有何特别的内容,它又与我们每个人有何关系呢?我们特约请江西师大郑晓江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和介绍,以期读者对此有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力的呈现过程。所以,只有在课程体系中落实好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然而在当代基础教育领域。学校的形态本质上是一种工业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囿于科学世界与认知控制。导致了人性的生命状态的剥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和异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但长期以来人们却遮蔽了这种本原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教育应当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因而,关注生命才是教育的本真所在,也是21世纪所亟待确立的正确的教育理念。面对长期以来教育领域中生命教育匮乏的现状,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是教育之核心。一、生命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世上对生命的…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川 《青年教师》2007,(2):33-35
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我们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生存于生命世界之中,人的生命并不是纯然作为一个观察、分析、思维的对象性存在。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世界,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生命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我十分欣喜地看到:直面教育、直面人生,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为自己价值导向的“生命教育”新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以教育为天职的人们的共同旗帜。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发动学生准备探究材料,以有效揭示生命成长规律,还要渗透生命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这样一来,在学生自备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加强引导,慎重选择,努力提高学生自备材料的价值,使生命教育目标能够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的确,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生活化教育都不可或缺.将教育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消除学生"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严重脱离的现象.而对于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来说,更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发展是在交往中实现的.生命的价值只有通过交往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细细地感悟、体验后才会真正内在于人.教育是最有交往价值的活动,应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发现、挖掘和提升.生活世界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要关注生活世界,为此,要重建教育观,重新定位学校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促进三生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整合1.生命教育极其重要,但又相当匮乏拥有生命和生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保障,在关键时刻我们就能守护生命。然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上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反观现实,我们发现,当教育向现代科学大踏步地迈进的时候,当人们面对信息洪流而成为一个虔诚的"知识信徒"的时候,我们离智慧的教育却越来越远,教师教育智慧生成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而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传统的羁绊、教育惯习的束缚、教育偏见的禁锢,却成为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阻抗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教育面对人的生命,对生命的理解关涉怎样希冀教育。讨论教育与生命对于我们更清晰、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本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此,西北师大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哲学方向举行了"教育与生命"专题研讨沙龙。取得如下共识:人的生命是自为生命,人只能是个人意义的存在,人的生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生活之中展开,因而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是人的类本质。教育要实现工具性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转变,充分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以人的生命为其出发点与归宿。生活世界理论作为价值信念对澄清教育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回归生活就是将生活作为一切教育认识及其活动的根源和终极意义。唯此,教育才能使人的自为生命在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中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邵怀领 《中国教师》2008,(16):18-20
<正>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也是一切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现实"教育力"的主要场所,理想的课堂应当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主动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的填充和获取为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知识的仆从转变为知识的主宰,教师才会由"代言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为此,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方式、生活状态和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校园,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无限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脱离现实生活而引起的困境,使得教育工作者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于生活世界。我国教育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来源于西方哲学界。生活世界是人活动于其中,有着丰富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活动的世界,具有主体性、主体间性和现实性。教育视域中的"生活世界"因其主体而区别于其它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