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然而由于人类长期囿于形而上学的极端化的思维方式 ,从而在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新自然中心主义 (或反人类中心主义 )以及不恰当地评价主体能动性的误区 ,进而在实践上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 ,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只有借助于辩证的思维方式 ,坚持“以人类发展为主导 ,以自然协调为基础”,并合理地发挥主体能动性 ,才能真正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2.
生态哲学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哲学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从世界观、思维方式和知识谱系等方面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结构;它重新确认了文化产生的生态学源头,并为构建优良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它改善了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借此确立了人与自然的新型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的不朽课题。启蒙运动打倒了神权,确立了人权,人的主体性得到了确立。但是,启蒙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造成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启蒙理性已堕入工具理性思维模式的深渊,启蒙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退化。法兰克福学派主张对启蒙精神进行救赎,用思辨哲学和非同一性思维来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系统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从整体出发,处理好系统内部各要素,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是理论性、认识性的问题,更是价值观念、发展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转变的问题。和谐社会的价值哲学基础是"天地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和思维观。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资源的科学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在经济发展上以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等等。而要全面处理好这些问题,必须用多维性系统思维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公平思维的前提批判中,主体间性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针对神灵思维和主体思维提出的。神灵思维是人类的蒙昧思维、原始思维和前现代思维;主体思维是现代思维,是对神灵思维的扬弃,人走出了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牢笼,绽放出主体的伟大力量。同时也逐渐使主体陷入了自我论的逻辑,自我成为了神灵的替身。现代主体思维成为了人类整体发展的枷锁,更是教育公平思维发展的桎梏。而主体间性思维是共存思维、生态思维、和谐思维、差异思维、后现代思维。是解决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牵涉人类发展生死攸关等重大问题和重大关系的价值选择和思维路径。从根本上、根基上转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核心思想,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公平思维重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各种环境灾难层出不穷,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痛定思痛,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应是人类的唯一出路。然而在大自然中,个人如同沧海一粟,能力非常有限,如何发挥强大的国家力量去保护环境,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对此,本文试通过"国家承担适当的环境义务来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的活动,因此,价值观念便从根本上规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成为人类发展的阶段性标志。所谓价值观念便是人的价值系统的主观形态,是指对人自身实现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念是随人类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的,它有具体的时代内容。但殊为可叹的是,人类对自身价值思考的进程极其缓慢。甚至可以说,人类并不真正知道自身价值所在。因为人们的一切现实活动只不过是在某一时代印象和经验指导下进行的,而实际上,这些印象和经验都无确定的性质。因此,人的价值的探索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人是什么与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类源于自然,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进而人类社会也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存在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觉得其自身似乎可以驾驭自然时,自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和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我们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文山学院学报》2014,(2):24-26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不同文化群体认识客观事物、表达精神寄托等方面的思维特点和思维趋势。贵州岜沙苗人"人树合一"的观念,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世人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生存条件下形成的包括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内的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灵与肉的关系的态度,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方式方法。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的活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运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一受自然界制约,二取决于自身意识成果积累;与其他物质运动既趋同又趋异,其规律呈现结构内容、表现形式互补互动的形态学特征。社会规律形态可区分为价值法则内容和社会法则形式,前者体现与自然界关系,由人类整体生成的价值理念和部分生成的价值原则构成;后者体现自身关系,由人类整体发展的社会形式和部分发展的社会制度构成。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可从社会规律形态得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休闲就是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表现为:第一,人向自然的回归,这是休闲的生命结构,表现为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身体的热爱;第二,人的本性自然化,这是休闲的情感结构,是休闲的本质规定;第三,人自由地掌握运用自然规律与技巧,这是休闲的理性结构,体现为"度"。对自然对象的规律及运动技巧的掌握以及道德法则的遵守、运用,需要人类付出艰辛的劳动与大量的理性。这种三维一体的休闲界定是对休闲本质的全面建构。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最初只是人类天然的肠胃工厂,是功利的对象而非审美的对象。山水自然要体现出其之于人类的"优存价值",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人类提供物质需求的阶段。在中国,山水自然从人类的"衣食父母"变成被欣赏的对象,成为人类诗意的栖居地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这种"优存价值"的凸显与完成既是人类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自然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伦理价值是对科学的伦理价值抽象或伦理价值的思考,是伦理价值在科学中的具体化,即在科学中展示了作为主体的人对协调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主体对自身所处地位、所负使命与责任的自觉程度。在现实中,科学的伦理价值则显现出双重性:正伦理价值与负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人的类本质问题。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可回归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原初态度——对人的类本质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获得征服自然的新的力量和财富,但人们在普遍享用现代科技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在吞噬着技术危害的苦果。事实证明科技负效应的根源在于人,在于人类对科技运用的不恰当。这是现代科技的悲剧。要走出这一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传统价值观念,树立起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新的科技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可能走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a course with many teaching emphasis. Cultural teaching is one of them. It is possible tocultivate humanism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cultural learning. The purpose of fostering humanism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have a correct cognition about themselves,about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gained,about history.They are supposed toset up a correct value system abo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 beings,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the society, between hu-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装饰纹样在历史环境中是最具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它作为审美范畴一出现就显得非常崇高。它是一种文化生存的需要、一段历史的外在表现,在其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连续性与沿袭性,它既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又来源于文化征服的需要,它在诠释自然、改造或征服自然中使人类从困惑中解脱出来。使人类社会在主客观双方的矛盾时立冲突中趋向和谐统一的状态。在历史环境对艺术风格的形成及改变的影响力上.在对内容和形式的关联及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相互影响上,它是最直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