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例1已知:如图1,矩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将△ADE沿DE折叠后得到△DDE,且点G在矩形ABCD内部,延长DG交BC于点F,F恰好是BC的中点,求AB/AB.  相似文献   

2.
有些几何题,若能根据题目内容,运用补形法构造出特殊的四边形,不仅可使解题过程简洁明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一、构造平行四边形例1如图1,已知在六边形ABCDEF中,∠A=∠B=∠C=∠D=∠E=∠F,且AB+BC=11,AF-CD=3,求BC+DE的长.解:延长FA、CB交于点G,延长FE、CD交于点H.由题意知,BC∥EF,CD∥AF,易证△ABG和△DEH均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FGCH为平行四边形.于是有GA+AF=CD+DH,∴AF-CD=DH-GA=DE-AB.∵AF-CD=3,故DE-AB=3.因AB+BC=11…  相似文献   

3.
初中《几何》第二册习题二十二的第8题: 命题矩形ABCD中,AB=a,BC=b,M是BC的中点,DE⊥AM,E为垂足.求证:DE=2ab/(4a~2+b~2)~(1/2). 该题的结构严谨,综合性和规律性较强,而且解法多变. 一、解法探讨 1.面积法将结论变形为:DE·(a~2+(b/2)~2)~(1/2)=ab.等式的右边ab恰好是矩形ABCD的面积,由此联想到利用面积来证明该题.连结DM(图1).不难看出S_(△ADM)=1/2S_(矩形ABCD),即  相似文献   

4.
一、作梯形腰的平行线例1如图1,已知等腰梯形的两底差等于腰长,求底角度数。分析:只要过D作DE∥AB交BC于E,则有EC=BC-AD=CD,又CD=AB,所以DE=DC=EC,即△DEC为等边三角形,∠C=60°或120°。说明:当题设或结论与梯形两腰或两底差有关时,作腰的平行线,将上下底联系起来,往往能解决问题。二、作梯形对角线的平行线例2如图2,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1,BC=4,AC=3,BD=4,求S梯形ABCD。分析:我们将上、下两底联系起来看,得边长为3、4、5这一勾股数组,这启发我们平移对角线A…  相似文献   

5.
原题 在矩形ABCD中,AB=a,BC=b,M为BC的中点,DE⊥AM,E为垂足,求证:DE=2ab/√(4a^2 b^2),(初中几何第二册P247第2题)  相似文献   

6.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其应用极其广泛.如何根据已知条件选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呢?本文总结几条规律供大家参考.一、已知条件中有直角时,可考虑选用勾股定理.例1如图1,矩形ABCD中,AB=8,BC=10,沿AF折叠矩形ABCD,使点D刚好落在BC边上的E点处,求CF及折痕AF的长.(2002年泰州市中考试题)解:由折叠关系可知△AEF≌△ADF,故AE=AD=10,EF=DF.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有AB2+BE2=AE2,故82+BE2=102,解得BE=6.∴CE=BC-BE=10-6=4.在Rt△…  相似文献   

7.
题目 已知如下左图,矩形ABCD中,AB=5,AD=20,点M分BC为BM:MC=1:2,DE垂直于AM,E为垂足。求DE的长。 (1993,天津市中考试题) 此题是由《平面几何》第二册P52第8题“已知矩形ABCD中,AB=a,BC=b,M是BC的中点,DE⊥AM,E是垂足(如上右图)。求证:DE=2ab/(4a~2+b~2)~(1/2)”经特殊化、改变条件、推  相似文献   

8.
题如图1,AC是矩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线段EF垂直平分AC,交BC于E,交AD于F.已知AB=9,AD=12,AC与EF交于点G,求EF的值.思路1 用相似三角形在Rt△ABC中,运用勾股定理可得AC=15,因为EG上AC,AB上BC,∠ACB为公共角,  相似文献   

9.
题 如图1,矩形ABCD中,AB=a,BC=b,M是BC的中点,DE⊥AM.E是垂足.  相似文献   

10.
公式1如图1,△ABC的内切圆I分别切BC、AC、AB于D、E、F,若BC=a,CA=b,AB=c,则AE=AF=12(b+c-a),BF=BD=12(a+c-b),CD=CE=12(a+b-c).证明:由切线长定理知,AE=AF,BD=BF,CD=CE.∴AE+AF=(AB+AC)-(BF+CE)=(AB+AC)-(BD+CD)=c+b-a.∴AE=AF=12(b+c-a).同理可得另外两个公式.公式2△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其面积为S,内切圆半径为r,则r=2Sa+b+c.证明:如图2,连结IA、IB、IC.则S=S△ACI+S△BCI+S△IAB=12r·AC…  相似文献   

11.
几何学习中,有时会遇到一类与三角函数有关的证明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或构造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函数转化为线段的比加以考虑。例1如图△ABC中,以BC为直径的⊙O和AB、AC分别交于D、E。求证:DE=BC·cos∠A。证明:连BE,因为BC为⊙O的直径,则∠BEC=90°,从而△ABE为Rt△,cos∠A=AEAB。∵∠ADE=∠C,∠DAE=∠CAB,∴△ADE∽△ACB。∴AEAB=DEBC。又∵cos∠A=AEAB,∴DE=BC·cos∠A。例2如图,AB是⊙O的直径,CD⊥AB,垂足为D,C在⊙O上。求证:ctg2∠BOC2=ADBD。证明:由…  相似文献   

12.
方程思想在初中数学中是应用最广泛的思维方法.在各类考试中常占50%左右,一般是代数中形形色色的应用题,无不依赖于建立方程(组)来解决,这在前几讲中已获得充分展开.上一讲中其在几何方面的应用也见端倪,在这里让我们再看一些实例,以便深入理解这一好方法的精髓.例1如图1,矩形ABCD中,AB=16,BC=8.将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且CE与图2南东西北EAB交于点F,试求AF之长.分析:∵△ACD≌△ACE,∴AD=AE=8,CE=CD=16.∠BAC=∠ACD=∠ACE.∴AF=CF.设AF=x,则BF=16-x,…  相似文献   

13.
学习了《相似形》一章后,我们可以借助比例来证明很多类型的几何题.一、证明两线段相等例1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N交CM于E,BM交CN于F.求证:CE=CF.证明 由已知易得二、证明两角相等例2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B=∠C.证明  延长BA、CD交于点E(如图2).三、证明线段不等例3 在△ABC中,AB=AC,D是BC延长线上一点,E是AB上一点,DE交AC于点F.求证:AE<AF.证明  过B作BG∥EF交AC延长线于G(如图3),则AG>AC=AB.四、证明线段和…  相似文献   

14.
(四)折折叠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创造的火花,往往可以在活动中得到激发与升华.而折折叠叠活动在融入思考以后,常常可以触发灵感,产生创意.例6用一张矩形纸,你能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本题由于方法的灵活性与步骤的不确定性,因而思考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解法一]如图6-甲,先将矩形ABCD(BC>AB)对折,使AD与BC重合,折痕为MN,再把B点叠在折痕上,得到Rt△AB'E,沿着EB'线折叠,就得到等边三角形EAF.这是书上的方法.(提示:设P为AE的中点,在Rt△AB'E中,由PB'=12AE=PA,得∠1=∠3,易证…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涉及相似三角形的几何证明题中,有关面积之比的重要性质在证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灵活运用面积比,可以巧证几何题.例1如图1,已知:△ABC中,∠C=90°.求证:AC2+BC2=AB2.这是大家熟悉的勾股定理.它的证明方法很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进行证明,是其中一种较好的证明方法.证明:作CD⊥AB于D.∵∠ACB=90°,CD⊥AB,∴△ACD∽△CBD∽△ABC.∴S△ACDS△ABC=AC2AB2,S△CBDS△ABC=BC2AB2.∴AC2AB2+BC2AB2=AC2+BC2AB2=S△ACD+S△CBDS△ABC=1,∴A…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沈阳市“育才环”初中数学邀请赛有这样一道试题:在四边形ABCD中,着∠B=∠=90°,∠=120°,则这是一道四边形问题,解此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作适当的辅助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辅助线的作法有如下10种:1.作DE⊥AB于E,CF⊥DE于F(如图1),则FEBC为矩形,∠ADE=30°,∠DCF=30°.若没AE=a,HF=b,则AH=2a,DE=,CD=2b,所以AB=2.作CE∥BA交AD于E,EF⊥AB于F(如图2),则EFBC为矩形,∠AEF=30°,∠DCE=30°.若设AF=a,DE=b,则AE=2a,CE=BF=2b,CD=所以AB=…  相似文献   

17.
命题已知:如图亚,E为AC上一点.求证:(1)若AB=AD,BC=DC,贝uBE=DE;(R)若AB=AD,BE=DE,贝uBC=DC;(皿)若BE二DE,BC=DC,贝uAB=AD.证明(1)在凸ABC和西ADC中,AB=AD,BC=DC,AC=AC,凸ABC_凸ADC./l二ZZ在rtABE和rtADE中,AB=AD,士1=ZZ,AE=AE,凸ABE_凸ADE.删一脱.类似地,可证(D)、(皿)成立.掌握了此题的证明思路,《几何》教材第二册中的几道习题就迎刃而解了.例1已知:如图2,AB=AC,EB=EC,AE的延长钱交BC于D.求证:BD=CD.(P46第11题)简析…  相似文献   

18.
题如图,矩形ABCD中,AB=5,AD=20,点M分BC为BM:BC一1:2,DE垂直于AM,E为垂足.求DE的长.(1993年天津市中考数学试题)  相似文献   

19.
习题:在圆内接△ABC中,AB=AC,经过点A的弦与BC和BC分别相交于D、E,如图一。求证:△ABD△AEB。(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几何》第三册,第100页第12题)这是一道典型的圆内接三角形问题。教学时,对题没、结论等进行多视角的重构、演变,一题多练,对于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习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演变之一:保留条件,更换结论在题没条件下,求证:是定值。演变之二:更换条件,保留结论把条件AB=AC更换为AB·CE=AE·CD,求证结论不变。演变之三:交换条件和…  相似文献   

20.
应用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许多几何命题,现分类举例如下.一、证明线段相等例1ΔABC中,AB=AC,在AB上取D点,在AC的延长线上取E点,使CE=BD,连结DE交BC于C.求证:DC=CE.证明作DF人AC交BC于F,连结DC、EF,则/DFB=/ACB=/B.DF=IJB=CE.故DF其DE.DFl《为平行四边形….DG=cy.Dn回*且〔二、证明两角相等例2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DC,ADJBC,且AB$t:D.求证:/B=/C.证明作ACVDC.ADffBC,四边形ACCD是平行四边形.DC=AC.而AB=D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