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洲动物最毒钟南澳大利亚这个被称为“地球之角”的偏僻国家,生活着一些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澳大利亚毒蛇的毒性之强和种类之多,都堪称世界之最。如果按毒性排列,其中至少有十种毒蛇比著名的印度眼镜蛇还要毒,全世界陆地毒蛇的冠、亚、季军全都在澳大利亚,它们是澳洲...  相似文献   

2.
以毒攻毒     
毒王之战 从陆地到海洋,蛇、蝎、蜘蛛、蜈蚣、毒箭蛙、杀人蜂、鲶鱼、石头鱼、箱形水母、海洋蜗牛……自然界有剧毒的动物成千上万.它们的体内都有能分泌毒液的腺体,这些腺体常常和动物的牙、骨刺、尾刺或其他锐利器官相连接.动物分泌这些毒液,主要是为了杀死或麻醉猎物,也有少数动物毒液还兼有消化功能.好奇的今日中学生经常会问:它们中谁最毒?事实是,没有“最毒”,只有“更毒”.  相似文献   

3.
蛙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蟾蜍等。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南部,还生活着一种毒蛙,叫箭毒蛙。这种毒蛙能分泌一种毒素,这种毒素是迄今所知最毒的动物毒素之一,当地人就曾用它作为箭毒。毒蛙的毒素是从皮肤内微小的“粒状”腺体中排出来的,其排出微孔分布在蛙皮肤表面的粘液体孔之间。蛙的粒状腺体似乎是所有蛙共有的原始特征,但在有些蛙身上这些腺体就成为一种进化的标志,以便合成、储存和释放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4.
人类战争有化学战,动物界同样也有化学战。许多动物拥有诸如毒液、麻醉液、腐蚀液、黏结液之类的“化学武器”,经常展开一幕又一幕生死存亡的斗争。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毒蛇、毒蝎、毒蛙、毒蜘蛛等能够分泌毒液,以此作为武器,用于进攻或防卫。它们分泌的毒液一般含有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类型。前者作用于对手的中枢神经使其心脏停止跳动,后者则经过对手的血液循环系统破坏其组织,最终使其丧命。如非洲有一种毒蜂,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有些生物拥有不可思议的“抗冻体质”?人类怎样才能更抗冻?会“复活”的“冰棍”说起抗冻的能耐,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森林的木蛙若说自己排第二,恐怕没有动物敢称排第一。它们没有毛发来保暖,过冬方式竟是让自己冻成“冰棍”——体内多达65%的水分被冻结,心脏停止跳动,脑完全“歇业”,无限接近于死亡。但是,它们能维持这个状态长达7个月。待春暖花开,木蛙的内脏会率先“解冻”,之后是四肢的肌肉组织,最后是心脏。心脏完全恢复后,  相似文献   

6.
奇闻集锦     
对普通人来说,在遭受剧毒生物的攻击后,往往会性命难保,但是对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人安东·沃罗比耶夫来说,被毒蛇咬一下跟被一般蚊虫叮一下没什么两样,因为那些毒液对他丝毫不起作用。沃罗比耶夫是在5年前发现自己具有这种“特异功能”的。他养殖有毒动物多年,并与它们朝夕相处。也许是因为整日与毒蛇毒虫亲密接触的缘故,他便练就了“百毒不侵”的“特异功能”。为了测试一下动物毒液对自己是否有影响,沃罗比耶夫曾经做过一个危险的试验。他在手臂上割出一个小口,然后往伤口处滴了几滴蝮蛇的毒液……竟奇迹般安然无恙!不久前,沃罗比耶夫在森林…  相似文献   

7.
秋伯伯来到果园,打开“百宝箱”,像魔术师似的,把苹果擦得红通通的,把桔子抹得金亮亮的,把葡萄涂得紫莹莹的,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好朋友金晓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桔子。突然,金晓伟像触了电似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怔在一边。我好奇地朝前方望去,啊!一条眼镜王蛇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只见它半立着身子,“咝咝”地吐着毒蛇信子,挑战似地向我们示威。听说这眼镜王蛇具有神经毒性,主要破坏人的神经系统,是世界上最毒的蛇之一。被眼镜王蛇咬伤的人,如果不及时抢救,几小时后就会因神经麻痹而死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旁边的草…  相似文献   

8.
十年磨一刺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荒岛上,生活着一大群刺猬。起初,它们的生活可谓安枕无忧,有大量的老鼠、蛇供它们捕食,却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够来捕食它们,因为它们长着一身的刺,一旦遇到敌害,立刻蜷曲成球,用尖刺来对付敌人。因此,连岛上最为凶狠的毒蛇也拿它们没办法。也因此,它们的繁衍速度与日俱增。后来,荒岛上出现了一种新奇的毒蛇,它们的体形并不是很庞大,相比之前在岛上横行只屈居刺猬之后的毒蛇来说还略逊一筹,但是,这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探险家,她和她的助手们跑到南印度丛林,去寻找世界上最毒的毒蛇——黑背眼镜王蛇。因为把它的蛇毒和一种特殊的药溶在一起进行反复的筛选培制,可以制成人造晶体,为世上的盲人带来福音。天哪!那边来了一群亚洲象,它们似乎是刚刚贪吃了“醉树”的果实,一个个摇摇晃晃、跌跌  相似文献   

10.
蓝色毒标蛙是一种体色呈蓝宝石色的青蛙,属于生活在中南美洲地区的箭毒蛙科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不同于多数蛙类动物,它们主要在白天频繁活动,通常身体呈现明亮的颜色。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讽刺异想天开的人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然而,栖息在江西井冈山山区溪涧中的“棘胸蛙”,却是一种能捕到飞鸟的蛙类动物。棘胸蛙个大体肥,四肢发达,体色褐黑,乍一看像只癞蛤蟆。它藏在水中,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形成一种真假难辨的保护色。雄蛙的胸腹部,长有锋硬的黑刺,名叫“棘胸”,而雌蛙的背部粗糙,布满着疣点。它们的体重一般每只200克左右,最大的可达300克以上,可与古巴的牛蛙匹敌。棘胸蛙生活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溪石缝之中,冬眠期约7个月,要在“立夏”以后出洞。它们大多在清晨、黄昏或夜间出来觅食,农历5、6月间,是它们的繁殖期…  相似文献   

12.
在森林深处,一只大象在寻觅食物。突然,被躲藏在草丛里的毒蛇咬了一口。这惹怒了大象,经过一番搏斗,大象终于将毒蛇踩在了脚底。猴子、兔子和山鸡见大象踩死了毒蛇,便称赞大象:“真了不起,这么凶狠的毒蛇也休想伤到你的一根毫毛。”“横行霸道的毒蛇,也许它没想到,会在弹指之间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科学考察小组在一座太平洋小岛的火山坑中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世界”。那里生机勃勃,生活着许多奇特的生物,比如长有毒牙的蛙、打呼噜的鱼、长得像小熊一样的有袋动物等。这些动物中,最令人惊叹的还是一种体长达83厘米的新种巨鼠。  相似文献   

14.
鱼类是一种用鳃呼吸、卵生、以鳍游泳的水生脊椎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许多“鱼”,如鳄鱼、鲎鱼、甲鱼、鲸鱼、墨鱼等,这些动物名字上虽然带有“鱼”,生活于各种水域中,而实际上不属于鱼类,因为它们的基本特性不同于鱼类。  相似文献   

15.
雌雄互变蛙兔成灾薛玉海生物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把20条生长在红海中的红绸鱼养在海水玻璃缸里,其中只有一条是雄鱼,其余的都是雌鱼,它们就这样“一夫多妻”地过着相安无事又美满平静的生活。当把这条雄鱼取走以后,那些雌鱼就共同推举一条身体最强壮的雌鱼变为...  相似文献   

16.
蛛形纲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头胸部有6对附肢,第一对为螫肢,末端有螯爪,是分泌蛛毒的部位,其分泌的蛛毒具有麻痹猎物的作用;第二对为脚须,或称为触肢;其余四对为步足。具有这种特征的动物不仅仅是人们熟悉的蜘蛛,还有好多动物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如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蝎、蜱、螨等。蜘蛛是肉食性动物,它们有两种捕食方式:结网捕食和游猎捕食。1结网捕食 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圆蛛(见封底图1),它们喜欢在屋檐下或室内的角落结成圆网,圆网的外围密布蛛丝,丝上有粘滴,一旦昆虫碰到网上就被粘住,圆蛛迅速用…  相似文献   

17.
有毒的植物     
人们往往形容坏人"毒如蛇蝎",其实比蛇蝎还要毒的动物为数并不少.而有毒性的植物就更多了。据统计有毒的植物不下上千种,那么最毒的植物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蛇也有灵性     
在南非,有一个“租蛇服务中心”。全家外出度假的时候,就可以到“租蛇服务中心”租条“鼓腹毒蛇”。它能一个月内不进食,喝一点水就照常生活。服务中心的人将毒蛇放在租户的屋内,并在各门窗挂上写着“毒蛇危险”字样的牌子。据说,此法比放警犬还灵。一旦租蛇者度假回来,只要通知服务中心把毒蛇取走就行。  相似文献   

19.
毒蛇不缠人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有“象一条紧紧缠着人的毒蛇”之类的描写。这只是文学语言,事实并不如此。我国著名动物学家谭帮杰最近撰文说:毒蛇是不缠人的,缠人的不是毒蛇。原来,毒蛇有比较先进的“攻击武器”——毒牙、毒腺、毒液。它们利用沟牙或管牙,只需用较短的时间,闪电般地噬咬一口,恰似注射针剂一样,便把毒液注入受害者皮下血管中,完成了攻击性任务。它们完全用不着缠人。  相似文献   

20.
池塘里住着一群青蛙,它们当中有大有小,大的爱护小的,小的尊敬大的,和睦极了。青蛙们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安宁的生活。可是自从几户人家住进这里以后,青蛙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它们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一天,“村长”召集蛙民来开会。会议开始,“村长”语重心长地说:“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是要大家共同探讨有关我们的生存问题。现在田间害虫非常多,我们该不该去帮助人类捕捉害虫呢?”这时心直口快的小青蛙心有余悸地说:“如果我们去田里捉害虫被人类抓住了怎么办?”一只身强力壮的青蛙接过话有些激动地说:“人类不拿我们放在眼里,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