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往学术界一般认为乐府始置于秦,但如果从官制学、礼制学、乐舞学甚至天文学等较新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另作考证,可以发现乐府极有可能起源于战国,这有若干文献和文物史料可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豫章行》现存汉唐时期的文人拟作共9首,其流变特点是:主题上所写的时事与古辞"伤别"主题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语言形式上,显示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这些特点,体现了文人拟乐府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文人拟乐府是介于音乐与文体二者之间的创作行为,在其文化功能上既有音乐文化因素,也有文体意义的性质,六朝许多文人诗歌范式就是在拟乐府的创作机制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元人“乐府”一词的内涵似较复杂,但概而言之其含义只有两种:一指“有辞有声”的作品,具体指“词体作品”与“曲体作品”即所谓“词曲”;另一专指“曲体作品”中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元人对“曲体”“乐府”的论述淑 及诸多方面,而 词必有文采,遵守一定格式,切忌有伤音律并讲究结构安排,则是元人对“曲体”“乐府”的最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考西汉乐官,分为太乐、乐府二署。太乐主管宗庙之乐,隶属奉常(太常),汉初即已设立;乐府主管郊祀之乐,隶属少府,系武帝时所置。《史记》、《汉书》有关武帝以前“乐府”活动的记载均系泛指,实际上它们均是指太乐而言的。虽然“乐府”之名秦时已有,但西汉乐府为武帝所建,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实事。  相似文献   

5.
郭茂倩《乐府诗集》由于以音乐为分类的标准,故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将古诗、律绝作乐府诗等。文章以《乐府诗集》所收李白有关乐府诗为例,并结合各种版本的李白集所栽,对其进行了首次考察与甄别,其或有助于对《乐府诗集》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六朝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背景,使一些妇女沦为妓女,在六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部分妓女之歌.这些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妓女的生活和情感,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乐府古辞《陇西行》一诗前后诗意不连贯,且开篇四句与《步出夏门行》结尾四句基本相同,这是因为它原本是由两首无关联的歌辞拼合而成的。明清诗论家们对《陇西行》的解读,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情况:梅鼎祚等人认为这首诗前后割裂;陈祚明等人认为其前后有关联,而且笔法颇为神妙;朱嘉徴等人则直接忽略前半部分而仅阐发后半部分诗意。《陇西行》古辞这种拼合型结构及后人对此的相关阐释具有特殊的诗学价值,充分体现了汉语诗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乐府琴曲歌辞"操"、"引"、"弄"、"畅"等古题在文学特征、音乐风格等方面呈现明显的类型化特点:而此特点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明代戏曲选本<乐府红珊>的版本、凡例、序文、内容、编选体例以及选辑者的编选思想等作了全面叙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分析《玉台新咏》一书中所反映的南朝文人拟作对乐府古辞的改动.关于乐府的改动问题,研究者众多,也出现了累累硕果,但对《玉台新咏》所收入作品的研究还不足.通过对此的分析,可以更清楚的看出《玉台》编者的意图和收诗标准,同时还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玉台》作为一部诗歌总集,相对于其他同类集子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1.
12.
“乐府诗体”的概念成熟于唐代。它与入乐歌辞不同,与一般的徒诗在题目、题材、形式和语言上也不同。研究唐代的“乐府诗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乐府歌辞研究始于“五四”时期“平民文学”的号召,经历建国前、建国后到1976年、1977年到2000年、2000年以后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研究各有侧重,显示其时代特征。第一期研究从文学、文化、音乐等角度全面展开;第二、第三期重在主题学、风格学研究,适当引进了一些新方法与文化学视角;第四期在前三期基础上全面拓展与深入,突出了文化学、历史学、音乐学对乐府歌辞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乐府旧题《将进酒》“将”字读音的探讨争论主要体现在读“jiāng”还是读“qiāng”上。从语气语境来看,《将进酒》不同于《诗经》中“将子无怒”、“将仲子兮”的温婉和缓语气;从语法结构来看,“将仲子兮”、“将子无怒”都是“将+宾语+无+谓语”的结构,而李白《将进酒》一诗不同;从对仗辞例来看,将”字在“将进酒”中没有做动词“愿,请”之意的可能;从语义词例来看,李白《将进酒》一诗包含宾主、进酒、歌诗、劝饮四要素,乐府旧题的“将进酒”三字应是主敬酒于宾客之义。乐府旧题《将进酒》中的“将”字应该读“jiāng”。  相似文献   

15.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都擅长乐府诗,有"张王乐府"之称。他们的乐府诗在艺术特色上有其独到之处,即富有人情味的讽喻;卒章揭示的收尾;自然流畅、口语化的语言,体现出一种平和、古朴、含蓄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雁门太守行》是中唐诗人李贺创作的战争诗歌。此诗拟乐府古题,全诗使用斑驳浑融、明灭变幻的色彩描绘了苍凉辽阔的边塞景色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传达出悲壮的效果和高昂的爱国情怀。同时,《雁门太守行》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也从侧面证明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然而,《雁门太守行》的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北齐中后期,通过帝王带动,经由西域乐工和帝侧文臣的努力,制作出一批乐府新声,以西域鼓吹乐器伴奏,少数曲调配有文辞;多数曲调仅为胡吹乐曲,并无固定的文辞相配。这两种乐曲的音乐性都要强于文学性,而唐人皆称邺下新声。其后又传入隋唐,影响两朝的雅乐、俗乐和歌诗。从本质上说,这是一批不同于拟乐府的抒情性、娱乐性的北朝乐歌。在提供声情享受的同时,也引发出与之匹配的诗歌创作,创造了乐府诗的新品种。而从文学史上看,也构成北朝乐府文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乐府文学史上不太为人知的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8.
“蒿里”考     
“蒿里”是中国古代诗文中一个出现频率极高、文化内涵极丰富的词,但历代文献对“蒿里”的界说还有诸多疑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了“蒿里”的意义界说及其文化内涵:1、《古今注》关于《薤露》《蒿里》“本出田横门人”之说不可靠;2、“蒿里”与“高里”的混融表现了公元前一世纪的阴问观念:3、相对于“薤露”,“蒿里”反映出更强的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19.
乐府的原生态是歌辞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歌辞的地位逐渐突出起来,音乐性质越来越被忽视,而文学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乐府创作逐渐“从歌到诗”,从合乐走向徒诗,从音乐艺术走向文学艺术,从民谣走向文人诗,走进了“用古乐府自作诗”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文兴黎 《现代语文》2009,(12):27-28
温子升是北朝的一位很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也是北魏文坛的领袖人物。温子升、邢邵与稍后的魏收被称作“北地三才”。作为北朝本土作家中的佼佼者,其诗文创作及思想倾向有一定的代表性,名噪一时,有“大才士”之称。其不仅是北朝文学突出的代表,而且在南北文学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关键的是他仅存不多的诗作以其苏特的价值在文学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影响了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