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股文化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肯定事物的差异性和相对性。在文论领域,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文学的历史性、复杂性来质疑文学的普遍性和规定性,突破了过去一元论的文学观念。但是,后现代主义对文学本质的拒绝以及对文学传统的否定容易转化为文学领域的虚无主义和毫无原则的实用主义,这一倾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文章详细分析了美国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因素。内容及哲学思想,并简要介绍了美国文学史上主要代表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薇 《林区教学》2008,(7):53-54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经常听说与谈论的话题,它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盛行于80年代后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后现代文学又是什么呢?在中国有没有后现代文学呢?论述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及后现代文学的含义,着重说明了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后现代文学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佳 《华章》2012,(25)
美国文学虽然在世界文学的历史上不是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美国文学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备受文学界所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关于美国文学中关于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更加能够凸显出美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在美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评述,分析出美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之后在西方逐渐出现的反西方哲学传统的一种思潮。中国已经进入21世纪,各种不同的思想潮流之间互相碰撞和交流,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局面,对于整个社会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也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除了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外,还可采用中西方学说当中具备启发性的教学元素,后现代主义思潮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获得了全球视野,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正面临极好的机遇和极大的挑战,非普遍性发展理论是现在西方不少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或指导思想,可以反映全球化背景下课程改革的主流思想。本文首先介绍了非普遍性发展理论的两个基本内容:从普遍性领域到非普遍性领域的能力发展序列;以扩展和巩固为核心的认知发展转换机制,然后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非普遍性发展理论给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后,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了中国的文学界,形成了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新思潮。受这种思潮影响的文学作品主张消解理想、躲避崇高,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原生态。后现代主义加速了文学商品化的行程,也给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University)发展心理学家费尔德曼(DavidHenryFeldman)教授于1980年在《超越普遍性的认知发展》(BeyondUniversalsinCognitiveDevelopment)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非普遍性发展理论(TheNonuniversalTheory/TheTheoryofNonuniversalDevelop-ment)。费尔德曼认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普遍性的发展———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自发的发展,而且包括非普遍性的发展———并非每个人都能经历的、由环境和教育推进的发展。他指出,“人类在很多领域的发展既不会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也不会是脱离激发…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的文学主潮-后现代主义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格局,推动了世界文学的繁荣。欧美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流派对我国新文学也有较大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意味着传统美学的终结,意味着美学领域的一场大危机。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小说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而言的,因此,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现实主义那里,重要的是写什么;在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是怎么写;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则是写本身。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语言游戏。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标志着艺术形式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革新,而立也意味着创作方式的极大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11.
论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是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和恒久性的伟大著作.不同的个别经典有着不同的诞生方式和影响范围,作为个别经典,其命运是相对和不确定的.经典序列具有连续性、开放性,从而也造就了其恒久性.  相似文献   

12.
文学表现情感的提法,在西方出现很晚,在我国则发轫很早.在我国古典文论中,十分强调文学创作是因为作家受外物所感,而激起强烈的思想感情所致.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性能是多元化的.在创作的不同阶段,它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一词由古代的过于宽泛到现代的相对节制的界说,呈现出从化小说到学小说的古今历程,其中具有标志性的正是言小说、白话小说、现代小说的前后出现。现代小说的生成与言一致的现代汉语之间形成互补的同构关系,而“小说”一词也因之真正获得了作为学样式的当下界定。只有从这一界定的基点出发,才有可能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源流避免历史的误认,同时也才可能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价值进行现实的确认,从而有助于较为准确地把握中国小说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思想来源的多元性及人类认识发展局限等因素影响,毕达哥拉派哲学具有二重性质既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因素,又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局限,是科学思想的萌芽和宗教迷信的结合.这种矛盾现象在数论、灵魂论、和谐论中都有所体现.科学地把握这一特点,对于深刘理解古希腊早期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初的文字狱 ,在顺 (治 )康 (熙 )、雍正、乾隆三个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6.
头韵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能赋予语言以音韵美和节奏美,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及感染力,因而经常被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及新闻报道、广告、习语、谚语等文体中。本文对头韵的表现形式及其应用范围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坛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代诗文创作,特别是20世纪50-70年代的颂歌与政治抒情诗,"文革"期间的"致敬电",乃至新时期涌现的"百城赋",在创作倾向、主流精神、表现手法上,与两千年前的汉大赋创作有着惊人的相似;从创作主体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文化环境及写作理念上剖析这"惊人相似"的创作原动力;反思政治文化价值取向与文学的关系,以期拓展、拓深汉赋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研究学习动机对研究教育活动.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学习动机的概念、作用、类型、影响因素等几方面的内容,并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石和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其思想精髓始终体现于对待少数民族宽厚待遇的各项政策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0.
文学活动系统理论的发展为研究神韵提供了新的视野.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从现实生活、创作主体、作品和接受主体这四个角度来探讨神韵.现实生活的内在精神是神韵产生的源泉.创作主体通过养气,形成富有神韵的审美气质和个性,进而创作出富有神韵的作品.作品是神韵的载体,神韵在作品中表现为超越语言、由作品整体产生的深远无穷的意蕴.接受主体在接受作品时,在创作主体意图的指引下感悟出人的生命意义、人生存在的价值以及现实生活的意蕴,形成富有个性的认识,丰富作品神韵的内涵,实现对神韵的再创.现实生活、创作主体、作品、接受主体构成了文学创作活动连续的、上升的循环系统,神韵在这一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