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廷黻(1895年一1965年)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蒋廷黻11岁便进入湖南湘潭的长老会学校,期间深受美国传教士林格尔夫妇的影响。17岁赴美留学直至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国外共计11年(其中在法国一年)。1923年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1935年12月蒋廷黻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份参加国民党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长,从此离开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2.
四、清华大学历史系不甘落后出手抢救1929年8月,蒋廷黻成为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系主任之职。蒋氏不仅将他新的史学理念带入清华,而且乘罗家伦校长高度治理整顿清华的东风,将历史学系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尤其是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3.
若干年前读过历史学家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书中简洁平淡的文字居然让我感到振聋发聩,至今觉得大陆学者所著中国近代史论著无出其右。所以在书店一看到《蒋廷黻回忆录》,就不假思索买了一本。  相似文献   

4.
张玉龙 《历史档案》2008,(4):97-101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自由主义政治运动存在体制内与体制外两大政治进路,前者以民盟为运动主体.后者则主要集结在以胡适、蒋廷黻与顾维钧为核心的学者从政群体.  相似文献   

5.
苏蕾  王萍 《新闻知识》2008,(5):72-73
<独立评论>存在于1932--1937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富影响力的政府性刊物.围绕着<独立评论>聚集了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等一批被称作"独立评论派"的知识精英.  相似文献   

6.
<正>《独立评论》由胡适等人于1932年5月22日在北平创办。胡适任主编,编辑及撰稿人主要有丁文江、翁文灏、傅斯年、蒋廷黻、任鸿隽、陈衡哲等十余人。被学术界称之为"独立评论派"。他们在1932年的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的国耻日,出版了纪念九一八专号(即《独立评论》第1卷第18号)来纪念这个国耻日。这一期上发表了傅斯年的《"九一八"一年了!》、胡适的《惨痛的回忆与反省》、蒋廷黻的《九一八的责任问题》、费彝民的《看人家怎样应付国难》等文,  相似文献   

7.
在民国学界、政界,蒋廷黻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中国近代史》这本小书,跻身著名历史学家之列;因《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这部残稿,获得“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拓荒者”的赞誉;由研究外交史而登上外交舞台,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8.
正在民国学界、政界,蒋廷黻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中国近代史》这本小书,跻身著名历史学家之列;因《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这部残稿,获得"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拓荒者"的赞誉;由研究外交史而登上外交舞台,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9.
我国档案工作早期学欧美及其意义覃兆刿谈起档案工作学习国外经验,人们常把前苏联专家米留申1949年和1952年来华指导、谢列兹列夫1952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修科讲学,看成是我国直接接触欧美档案思想的开端。其实,早在三四十年代,蒋廷黻、傅振伦、朱士嘉...  相似文献   

10.
清华四大导师 一生任教63年 1919年,28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转年,作为清华学校优秀生,赵元任应聘回校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1921年,赴美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1925年,清华学校增办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33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研究院"四大导师".1929年,清华国学院结束,赵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1年梅贻琦卸任清华留美监督,回国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赵元任受命接替清华留美监督一职,一年后回国.  相似文献   

11.
春节前夕,我到南京市侨办采访。跨进办公室的门,抬头看见墙壁上挂着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绣着“英明政策,暖及四海”八个大字,落款是“蒋廷黻在宁亲属韩莘芳”。经介绍,韩爷劳在鼓楼附近有一幢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近五百平方。  相似文献   

12.
如何书写中国近代史既是学术问题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海外汉学家因其具有自身的学术传统、文化语境及意识形态立场,不可避免地形塑着其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写。宫崎市定以“西方冲击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解释框架,这一思路与蒋廷黻和费正清的中国近代史叙事模式多有共通之处,但因各自立场不同,指向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3.
芦笛 《出版史料》2011,(4):91-92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蓬莱阁丛书"学术专精而价格低廉,加之每种著作前又有一篇由当代学者执笔的长篇导读,因此便成了我最喜爱也最常参阅的书系之一。萧一山的《清史大纲》和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同列其中。因《清史大纲》后半部分内容述及中国近代史,我便取《中国近代史》与之对读,不想竟发现一有趣现象。萧一山《清史大纲》第五章第二节《帝国主义闯进了中国》提到林则徐和禁烟运动,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则徐行抵广州。  相似文献   

14.
最早知道张奚若这个名字,因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提出者. 张奚若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大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暨联大、清华政治学系主任.1949年之后,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是晚清历史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在林禁烟运动以后,他更被看做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范文澜先生更把他誉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在这种主流论述之下,仍然有一些学者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看待林则徐。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要属蒋廷黻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所提出的"两个林则徐"的观点了,文章试图通过林则徐在新疆的相关研究和史料,对蒋先生的这一观点来展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垣与中国国家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垣(1880.11.12-1971.6.21)号援庵,广东省新会县石头乡人,出身在经营药材生意的商人家庭.1885年到广州,7岁入私塾.18岁(1897年)到北京应试未中,回到广东任蒙馆老师,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办报.  相似文献   

17.
金毓黻,辽阳人。清光绪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公元1887年7月19日)生于辽阳县(今灯塔县单庄子乡)后八家子村,1962年8月3日因病逝世于北京,终年七十五岁。金毓黻的大半生正值乱世之秋,屡屡易职居无所定。但他为人聪慧勤勉,矢志不移。在从教的同时,或在从政之隙,始终坚持专治史学。他积学成才,不愧为辽阳才子,不辍笔耕著述盈车,终为史坛名家,现将其生平业绩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因病于2009年7月11日4时3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教授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4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  相似文献   

19.
刘峰,原名汤锦黻,又名汤仲良,刘峰为其化名。1916年10月出生于安徽凤阳县府城,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6月接受中共江苏省委的调派,从上海到南京开辟党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南京工作小组组长、中共南京工作委员会书记,1946年4月任地下党南京市委副书记,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具有丰富的革命经历,在南京和江苏战斗、工作、生活了70多年。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革命情操,给下一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先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生于1879年(清光绪5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在台湾逝f迁,终年86岁。于右任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大师和爱国诗人,他同时还是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早在辛亥革命前夕,他就在上海办过《神州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