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情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外语教育理论也开始了对传统的“人本”观念的回归,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人的认知心理及情感状态,关注他们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外语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由行为主义向心灵主义转变。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只有当受教育者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对教育者的认同时,教育才发生效力。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2.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 ,在贯穿教育主体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两条线索下 ,对教育哲学的功用进行主观预期。具体为 :体现时代精神 ,关注生活实践 ,弘扬教育精神 ;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追寻教育真意 ;帮助教育者思想成熟 ;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及晚期敌基督论呈现了其成熟的“永恒轮回”时间美学。瓦格纳的拜罗伊特节日会演与《帕西法尔》的创作使尼采察觉其中病症,在晚年从瓦格纳追求效果的表演和宣扬宗教救赎信仰两个角度展开批判。批判也成为尼采“痊愈”的契机,通过在叔本华的禁欲主义与同情理念中挖掘现代人产生虚无主义的根源,尼采揭露了基督教道德体系的虚伪,进而转向来自主体内在的强力意志,借助查拉图斯特拉正式传达“永恒轮回”的超人信仰。尼采从中彰显的时间美学具体体现为对“大地性”的回归与对“身体感”的重视,蕴含着肯定此在生命的美育意义,在此意义上,其“永恒轮回”思想也是超越传统诗与哲学之争的“哲学之诗”。  相似文献   

4.
“多余人”的爱情是对当时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冲击和批判,“多余人”性格的典型性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作家对“多余人”的同情和肯定,说明了塑造“多余人”的形象是有进步意义的;从读的角度考虑,欣赏“多余人”形象,有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墨家教育哲学具有显明的现代性特质,因其精神内核与现代性暗合共通。墨家教育哲学的核心是"教天下以义"。"义"是管理国家和人间世俗事务的通行规则,其培养目标"义人"可以获取可见物质利益和外部社会奖赏。墨家教育教导人们彻底投身于人与人共同生活的世俗世界,脱离古典教育把人的心灵引向美好高贵事物的范畴。墨家教育哲学中的实用理性取向,教育承诺实现人的功利价值和理性,为"尚同"国家培养适用人才的政治抱负,都暗合共契于教育现代性的价值诉求。以已经完成的墨家教育哲学,去反思尚未完成的教育现代性问题,应当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困境根源于人们对教育的理解是将人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其哲学根基是主客二元论.这种哲学把人或教育作为客体来认识,以求得其本质性知识,然后假手知识以达至利用教育把人改造成有用的功利性目的.能否被塑造出“人才”就成为教育成败的标尺.而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成“才”成“器”.因此必须破解主客二元论,消解人的有用性和教育的工具性,以人为本,通过教育使具有做人资格的人成为人.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思维特征是以模糊性为表征的矛盾型思维形态。目的在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实行策略性批判。以此建构起来的符号空间是一个隐型与显型、纵向与横向、圆型循环与线型对比等多种组合符号系形成的意指系统,其所指核心便是“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他的哲学不是一种诠释性哲学,而是一种疑问性哲学。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作为一种哲学的教育哲学、作为教育的"哲学"的教育哲学和作为具体的实践哲学的教育哲学三种不同形态(或发展阶段),对教育哲学的实践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阐述了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源于对理论的批判,发展对于教育实践问题的关注,并最终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实践哲学。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是判断教育哲学是否具有学科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准,也是教育哲学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集中体现了教育哲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的相关学科中,教育哲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它同样面临着自觉地寻找自己继续发展的动力的问题.教育哲学自身的批判与反思是促使其理论不断提升的内部动力,而当教育哲学深入教育实践后,实践对教育哲学的要求和反馈就成为推动教育哲学前进的外部动力.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使得教育哲学历久弥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宏是南宋初湖湘学派创始人,著名的理学家,他以自己的心性论哲学为基础,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因民之性,导之向善”的教育作用论思想;“有体有用,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论思想;“系统完整、辩证统一”的学习论思想;“尽心成性,求其放心”的德育论思想。这些教育哲学思想中虽然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充分挖掘、研究,批判地继承这些宝贵的教育哲学思想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育的危机归根结底是教育价值的危机。当代教育价值失序主要表现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维度上教育的工具价值对内在价值的僭越,现实价值对理想价值的放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上,现代教育的价值失序表现为占有式关系取代生存式关系;在人与社会维度上,现代教育的价值失序表现为个体主义的张扬取代公共善的价值求索;而在人与其自身的关系维度上,现代人已经失去了其反思能力,存在的整体性已经裂为碎片。回归本真的教育价值必须经由对教育现代性价值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从萌发思维意识的那刻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脚步.知识从哪来,真理是什么?“天赋观念”说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拥有无限的、绝对的真理,所以人所拥有的部分真理是上帝赋予的.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三位大家关于“天赋观念”的批判与反批判去纵观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的演变发展路径,以理清它是以怎样独特的演变方式展示着人类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的.  相似文献   

13.
杜威以隐喻的方式把"生长"引入教育理论的探讨当中,赋予了"生长"新的内涵。在批判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他用"生长"概念重建了人的发展观和人的心灵观以图与民主社会的教育相契合。"生长"意味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参与联合生活的能力,这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是一种以意识或潜意识的形式存在的关于对儿童的根本看法 ,儿童观是教师教育行为和理念的核心。从教育哲学的视野对“小小哲学家的儿童观”、“生命体的儿童观”和“爱的教育的儿童观”等的哲学意蕴进行了阐述 ,并对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中存在的真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活动,既包含基础教育研究也包括高等教育研究,是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哲学变革的影响。哲学中有关人与世界的观念和认识作为教育研究的前提性认识,发挥着方法论的作用;哲学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路线对教育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某种新的哲学观可以成为反思和批判教育研究理论的工具。欧洲近代哲学的发展主要以认识论为发展主线,经验论和唯理论对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论的出现,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人们在这一理论的研究上还存在分歧。只有澄清“教育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的是哪种层面的生活世界”等问题,才能使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论更加明晰,从而更好地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为相关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后现代主义注重“批判”与“否定”,强调“多元化”,主张“去中心”,促进“境遇化”,坚持“非理性”,从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的维度,对高校体育教学观进行哲学批判,并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对其重塑,丰富高校体育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自由教育思想是与他的自由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他认为大学是自由教育哲学的实践场地,大学自由的丧失是大学衰退的信号,人自由的生成与回归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大学应拥有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精神交往是实践大学自由教育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在杜威那里,教育哲学产生于教育实践并最终落实于教育实践之中.教育实践是教育哲学的成"学"之本.倘若脱离了教育实践,自根自本,教育哲学就沦为了搬弄概念的语言游戏以及为理论而理论的孤芳白赏.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哲学的根本使命就是守护本真的教育,批判教育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康德提出“人是目的”的哲学观点,揭示了人是有理性的存在,并在任何时候把自己和别人视为目的而不当做手段.这一主张提升了人的地位、价值和境界,有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异化、主体性缺失以及理论与实际的失衡等现代性的危机,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