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  ●市舶使和市舶司【概念解析】市舶使设于唐代,市舶司设于两宋,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但市舶使和市舶司不尽相同。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我国的海外贸易在秦汉时期就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在唐代以前,历朝政权都没有专设管理海外贸易的官职或机构。唐宋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比较开放的鼓励政策,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市舶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  相似文献   

2.
宋廷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颁布一系列法令来约束和惩戒市舶官员的不法行为。无论是兼领市舶的知州真德秀和转运使王丝、还是担任专职市舶的楼王寿,凭借个人的努力,规范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而贪污腐败的官员虽在海外贸易中大获其利,但也难逃政府的制裁。政府对市舶官员的约束和惩戒,促进了市舶司职能的完善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市舶使的主动调适,使市舶司管理制度与海外贸易实际发展状况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3.
唐代设市舶使,两宋设市舶词,主要是适应当时海外贸易不断扩大并对国家经济生活影响日益增大的形势,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但市舶使和市舶司不尽相同。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高度发展的经济以及全面开放的政策,吸引着周边国家前来贸易经商。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就是在这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唐代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广州成为市舶贸易的发源地。在市舶贸易的影响下,广州不断吸收各国文化,形成了广州独特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海外贸易,秦汉已有记载.唐代盛世每年到广州的海舶多达四千余艘,北宋更有发展,南宋虽偏安一隅,但市舶收入仍为朝廷所倚重.元代海外贸易在两宋已具的规模上又有所发展.本文拟就有关资料,对元代海外贸易问题谈些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正.一元代海外贸易概况从海外贸易的港口城市看,在东南沿海设有市舶司的共有七处之多,按建立的先后排列是泉州、庆元(浙江宁波)、上海、澉浦、温州、杭州、广州.大德以后,集中到泉州、广州、庆元三处.泉州地处福建,港湾"山海环抱,地广物饶",史书记载为"番  相似文献   

6.
宋代宗室参与海外贸易主要体现在担任市舶官员、参与祈风典礼和参与海外贸易等方面。他们在管理海外贸易,祈求海船航行平安,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宗室的贡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唐代海外贸易繁荣,为管理对外贸易,朝廷在广州等港口设立了市舶使,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对外贸易官署。其职责为:检查出入海港的外商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卖品等。  相似文献   

8.
有唐一代,市舶使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虽唐末黄巢起义之后,中国的海外贸易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曾一度陷入困顿,然而并没有中断。刘岩建立南汉王朝之后,继续开展海外陶瓷贸易,延续并且发展了唐代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制度。这一系列的海外贸易及其管理制度对今天的国际贸易管理制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泉州宗教化的繁荣,泉州民间信仰在这一时期非常兴盛.它们为泉州作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国际东方大港的历史地位留下了大量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0.
宋代海南岛征收的海外贸易税为格纳税钱,格纳税钱是商税的一种,而非市舶税。征收机构为港口税务机关场务而非市舶场务。因此,宋代海南岛并未设立市舶机构。受制于市场、体制、航运等因素,宋代海南岛设立市舶机构的条件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1.
泉州确立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泉州在“十一五”期间,谋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建一条具有侨乡特色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泉州在经济、贸易港口建设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成为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桎梏。本文分析制约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发展的弊端和缺陷,提出推动泉州工贸港口城市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泉州华侨看泉州港在海上丝路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泉州侨乡族谱中的华侨史料,即泉州华侨宋代出国安南、南宋至元代前往海外贸易、明代以后为侨居地的开发和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进行中外化交流等情况,说明泉州华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泉州港是泉州华侨出国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泉州港口建设与对外贸易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州立足于自身实际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目标,以带动工业、贸易、港口三者之间的相互发展。但是泉州港口建设迈的步伐不够快,港口建设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对泉州大型企业货物出口造成极大不便,同时抑制了许多中小企业对外出口的积极性。泉州港口建设的相对滞后性已经影响了泉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只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促进泉州经济与贸易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元时期,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与海外众多国家有着商贸往来,居泉蕃商为数不少。这些蕃商不仅带来了海外奇珍,而且也带来了绚烂多彩的域外文明,丰富了泉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泉州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5.
从地域上讲,宋朝沿海港口地区是海外贸易集散地,外来人与物远远多于内地偏远地区,外来文化及观念都在这些地区首先产生影响。生长于沿海地区的人以及到这些地区游览、任职的官僚文人,都首当其冲地感受或接触到海外文化。明州与泉州等浙闽地区在宋朝是高丽物质文化最为流行、最先被认知接受的前沿,可以代表高丽文化在宋朝被认知和被接受的深广度。从阶层上讲,宋朝诗人所代表的士大夫文人,在认知与接受高丽文化上最为从容和理性,他们认知接受的深度与广度,可以体现整个宋朝文化界对高丽文化认知和接受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16.
元朝海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泉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唐初中外交往情况以及泉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三方面着手,说明8世纪中叶之前泉州虽不能与广、扬两大沿海主要贸易港相提并举,但已具备了开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晋江流域东晋南朝墓葬是研究泉州地区唐代以前区域社会发展与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组合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墓主是西晋末以来南迁的中原汉人,墓葬分布显示出以丰州为中心的聚落结构景观,家族墓地制度流行,社会阶层分化不明显。东晋南朝时期对晋江流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农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泉州唐宋时期成为世界著名的通商港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高度发展,与泉州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无论是农业经济、工商经济,还是民众的观念习俗,都发生明显的转变。也正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促使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