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一书立足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以全新理念和宽阔视野,探索和系统阐释了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理论,开辟了高校育人机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继《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后,由刘向信教授等撰写的又一力作——《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的育人机制,展示了这一机制在山东经济学院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一成果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富有成效,应当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的高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育人机制,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首要任务。刘向信教授的新著《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从全局的视角对育人机制、体系进行考察,从生活层面、精神层面和知识层面出发,形成了以“三保一奖三嫁接”为主要内容的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向信教授新著<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人民出版社)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作者立足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以全新理念和宽阔视野,对高校育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提高质量”。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围绕这一课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高等学校育人新机制,成为了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的热点。刘向信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历经三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完成的《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以下简称《探索》)是众多研究成果之中引人注目的一个。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亲笔为之作序。《探索》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努力把学校营造成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为目标,创立了“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的育人机制,在创新高校全方位育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情感育人机制是指在生活层面通过对学生的关怀、帮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拥有健康愉悦的身心,在求知过程中体味和追求真善美。作者在研究中敏锐地意识到和准确地把握住高校实行收费之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变化。学校和学生之间除了原有意义上的组织与个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存在提供服务与购买服务的关系,这就增加了大学...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然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激励,促使其健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是每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本文就情感激励在中班进行了初浅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激励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从前一时期看.各高校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改革过程中显现出了许多不完善之处,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作进一步探析和现实研究,特别是公平、激励理论的研究,这有利于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当今社会,高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随着一些经济困难家庭也比以往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高校中困难学生的数量也有增加,因此,高校需建立完善的资助育人机制.为此,文章分析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资助育人的教学中的意义及其路径,为高校资助育人教学建设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践育人共同体作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有效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理论内容和思维转化、内容与形式统一、理论辨识与行为内化的关系。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等力量和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教师、学生等教育教学各环节和要素的协调统一、多维度推进。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大刀阔斧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新的经济体制,迎接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竞争的挑战,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学校自主办学为主体的高校运作机制。大学由政府的附属物日趋转变为具有办学自主权的独立法人,于是传统的以内部为主的封闭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明确指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小学德育老师,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的思绪能始终跟着教师走,能最大限度的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以情激趣,以趣促学,搭建成一个共享式的课堂学习平台,让孩子达到情感的体验、情趣的激活和品位的提升,笔者就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常态见实效。作为2018年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北京科技大学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瞄准各种体制机制顽瘴痼疾深化改革,积极构建内容完善、措施务实、标准健全、保障有力的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供给的类型、层次、结构日益多样化,实践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正确认识、科学设计和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切实提高实践育人质量,是每所高校都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一、正确理解实践育人什么是实践育人,对这个看似简单问题的不同认识和解读,直接影响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体系和模式的不同选择。没有解答好"什么是实践育人"的问题,就不可能解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其文学课堂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何重构高校新型文学课堂,更顺畅地打通高校文学课堂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通道,发挥其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是当前高校教育界探讨的重要问题。文学隐性教育法、文学议题设置法、文学交往式教育法等方法的顺利实施,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文学课堂思想文化的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周子健 《山东电大学报》2007,(1):F0002-F00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一项战略任务。高校作为肩负着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完善,是时代赋予其责无旁贷的使命。另一方面,从高校自身发展来讲,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在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构建“和谐校园”也成为高等教育自身发犀的必然诜柽。  相似文献   

17.
学生社区作为高校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文化育人的关键阵地.针对高校社区文化育人功能缺失的现状,本文基于受众理论,以大连理工大学社区文化育人实际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充分分析高校学生的多元化特征,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精准划分与需求定位,进而瞄准不同学生群体的身份特征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靶向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大学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育人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与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育人的首要任务;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与格调是实现文化育人的前提;学生的文化参与与体验融入是实现文化育人的基本路径;发挥学科优势,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是文化育人水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学生社区作为高校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文化育人的关键阵地。针对高校社区文化育人功能缺失的现状,本文基于受众理论,以大连理工大学社区文化育人实际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充分分析高校学生的多元化特征,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精准划分与需求定位,进而瞄准不同学生群体的身份特征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靶向文化育人”,为高校社区文化育人的研究提供新的探索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农业气象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与应用型农科高校《农业气象学》理论教学实际,在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中突出地方特色与专业特点,提高与农业生产的关联度,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趣味性课堂开发与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农业气象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