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武术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深入到武术文化的表层与内涵。“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更是贯穿于武术活动的始终。人是武术活动的载体,武功的高低与载体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武术要求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武术的实践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基本标志和驾驭武术发展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3):8-8
到重庆后,人们向我们介绍李毅立,说要挖掘报道巴蜀武术,一定要采访李毅立老人,他可是武林中的一部“活字典”,不仅年轻时练习四川当地的武术拳种,还入重庆市国术馆,跟随朱国福、郑怀贤等武术名家学习武术,精通形意、太极、八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他担任四川省武术挖整小组副组长,直接参与了四川省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对巴蜀武术应该说是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3.
“武术”名词定论问题是目前中国武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武术名词意义、内容非常广泛,给人们很模糊的概念,现代人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武术,有的甚至错误的理解武术,所以给武术向世界发展带来影响。武术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实用意义,要想弄清“武术”实际意义,就必须对武术名词在古代、近代、现代的真正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武术名词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和武术内在含义的转移变化发展过程,并且分析现代武术发展形式和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再研究武术体系所包括各种单项内容发展的可行性——使人们对武术名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论。  相似文献   

4.
<正>《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于2022年12月31日在CCTV-1、CCTV-3、CCTV-15、音乐之声、文艺之声、央视频、央视网等平台同步播出。莱州中华武校应邀参加2023央视跨年晚会武术表演。演出将灯光、音乐、舞台、道具和武术表演紧密融为一体,以太极为主要展现形式,配合刀术、枪术、剑术、棍术、双扇的穿插,行云流水地展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时代“全国武术之乡”(以下简称:武术之乡)的布局、评审及武术之乡比赛情况的梳理,结合武术之乡管理的发展历程,梳理武术之乡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武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优化管理结构、完善评价体系、推进武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纵深发展、大力发展武术产业、完善武术人才培养机制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武术之乡在传播和普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上的重要载体作用,确保其更好地对中华武术的传承、繁荣、创新与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术技击观的“解咒”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2,23(1):12-14,11
武术的技击最为完整地记载在套路中,套路是动作的串联。因此,动作和套路是我们阅读武术技击的最好文本,也是我们研究武术攻防的最佳切入点。本文从武术的动作和套路入手,运用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对武术的技击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6,(2):15-17
四川武林“三学士”是指当代四川武术界中三位正值壮年,文武兼备,为四川武术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武术名人,他们是吴信良、肖家泽、傅尚勋。  相似文献   

8.
陈平 《体育师友》2001,(6):10-11
武术是我国民族化遗产的瑰宝,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教材。多年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且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然而,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走入了误区,过分强调武术的艺术性,而忽略武术的技击性,因而使武术变成了“舞术”,导致许多学生对武术套路失去兴趣,认为套路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就《五祖三战拳》一课和指定教材《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及体能练习》第2节课进行分析,与同行分享2位"武林高手"的精彩课堂。一、精湛技艺是点燃内动力的"催化剂"教师精彩的示范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之一,在2节武术课中,2位执教教师以其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展示了武术基本动作的力与美,让学生领略武术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25日,北京武术界的老字号——北京四民武术研究社为他们的老社长牛宝贵先生举行了七十寿辰庆典,表彰了老人五十年来为武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继承、发展、振兴四民武术社这个百年老社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情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本文通过对我国高中武术教学进行分析和对高中武术课的深入调查研究,结合高中武术教学发展现状,发现高中武术教学存在的不足,为高中武术教学“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性意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武术的普及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武术实践与理论表明,武术技术所追求的动作意象恰恰以身体“意向”为其真正所指。然综观其研究谱系,武术“意象”论域迄今尚未走出一大误区,即对“意象”与“意向”关系的模糊与不清。明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武术“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身体现象学中的身体“意向”为理论视角,以武术技术实践的训练理念与典籍术语为解读内容,对武术“意象”的“意向”之维及其意义作一阐述。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所追求的“意象”正是以身体“意向”为其内在能动性。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弥补了武术“意象”既非客观事物的表象又非主观意志表现的理论不足,更使得一种强调生命能、生命动力的“主客一体”的武术“意象”得以真正确立。武术“意象”由能动性、自反性、超越性的身体“意向”,使武术“意象”彻底走向了一种“身心一如”的功夫境界。这种“我能”的身体“意向”以其“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的真正统一,使“生生不息”且极具动态的天人之“意象”与道体之“意象”得以不断生成,有力彰显了武术“即身而道在”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武术起源于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中,千百年来,武术在军事防身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武术套路攻防在军事和实际搏斗中用途不是很大,但在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却越来越明显了。  相似文献   

15.
张荣时 《中华武术》2004,(10):17-18
少北拳源于少林武术,随着不断演化发展,与少林武术已有明显的不同。1996年4月,经过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专家评审组评定,少北拳成为中国武术第130个拳种。其创始人张荣时先生,生于1929年,是130个拳种创始人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少北拳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使广大读者对这一拳种有更深刻的了解,现编发张荣时先生撰写的《少北武术纲要》,以飨读者。张荣时先生文中对时下武术界流行的一些说法、用法提出了质疑,现一并编发,请广大读者明辨。  相似文献   

16.
唐友 《中华武术》2006,(5):35-35
“北京致一瑞周武术社”近期即将成立,这是记者刚刚从北京市武术协会获悉的。这一以著名武术家徐致一和高瑞周命名的武术社的成立将为首都武术百花园增添一朵奇葩。据悉,该社社长将由二位武术家的弟子、武术名家白玉玺担任社长,菲律宾世纪太极拳社总教练、华裔陈永年先生资助。因此,这也将是京城首家引进外资建立的武术社团。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7,(12):42
北平汇通武术研究社始建于1947年,地点在什刹海西海北岸汇通祠。武术社培养了白玉玺、武淑清、张旭初等一批武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新栏王”刘翔——自由翱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今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成《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就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等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技击是武术最基本的特征,本文从武术技击形成的规律中,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系统的整理和分析论述了在武术实战中应遵循的"五最"要诀—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离、最佳的时机、最效的方法、最好的效果,这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只有把它们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武术技击的最高水平,取得进攻或防守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郑贤清 《武当》2012,(1):45-46
一、平阳——"中国武状元之乡"平阳不仅是全国武术之乡,更是中国武状元之乡。南宋150年间,共举行了48科武举,而其中15榜的武状元都是产生于浙江平阳县。其时间之集中,人数之多,在全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由此平阳被誉为"武状元之乡"。与此同时,据《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