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热点点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2001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这应该是2001年高考关注的热点之一。建国以来,通过土地改革——农村公社——包产到户等一系列政策,逐步解放农村生产力,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大大提高,现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是农业进入新的发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向着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随之也有很大提高。这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愈来愈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不仅是长久之计,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使整个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可喜变化,农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使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正在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今后,要进一步发展生产,把农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红 《文教资料》2008,(35):68-69
陈云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实现辩证的统一.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提高其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中央对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革,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这种责任制普遍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实践的结果,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迅速恢复生机,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出现了解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好形势.可是有的人却认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是惊人的。据统计,1956—1978年,农民纯收入平均每年增加二·七五元,而1978年—1981年农民纯收入平均每年增加三十元,猛增十倍之多。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持续大幅度地增长。所以能够如此,正是由于三中全会关于农业问题的决定,把调动亿万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处埋了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经济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8.
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是“科教兴农“的实现形式,它具有将科技的潜在生产力,通过示范、教育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并担负起科技、生产、加工、市场“四位一体化“全程服务体系的功能.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模式,也是农民增收长智的绿色通道,还是培育农村先进文化的相适温床.因此,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农村成教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相继登上两个台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非农业的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农民的纯收入成倍增长,9亿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会议提出,“九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变:从产品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本能的、直接的结合转变为自觉地、间接的结合,从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农户与外部的分工、协作不断加强,原有的农村集体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不断弱化。建立与现代农村生产力相适应的农村生产方式,必须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和发挥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培训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挑战是必须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对于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必须改革完善现行农地制度。因为现行农地制度的小块分散经营方式存在制约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土地所有权模糊,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大量资金外流,削弱了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土地使用权不完整、征地补偿过低、土地潜在保障功能等制约农转非进程,不利于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民增收难、致富难;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不利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现状、问题及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峰  李英华 《成人教育》2009,29(2):16-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大量男性农民为了家庭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纷纷涌入城市。男性劳动力的外出,使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留守妇女,她们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然而,她们的农业技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她们综合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大量男性农民为了家庭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纷纷涌入城市。男性劳动力的外出,使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留守妇女,她们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然而,她们的农业技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她们综合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指由服务于农村生产的各行业、部门、组织、集团等组成的农村科技服务综合系统.依据服务方式不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可分为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科技推广等三个体系,涵盖了农村科技从研究开发到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并使其成功地实现在科技供体(科研单位等)和受体(广大农民)之间的传递,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根本利益.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下面以白城市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实地调查与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职业教育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到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性作用.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仍存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科技掌握程度不高、技术含量偏低等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意识,以实现四川农业强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三农”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体现以 农为本,核心问题是农民,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载体,农民的科技意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农民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力开展农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给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建立起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长期稳定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才能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新的世纪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大力开展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大力开展农民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农民的素质高低是农村文明进步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决定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群众“抢财神”的事,逐渐多起来了。什么是“财神”?就是有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或者说就是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有了它,就能生财致富。“抢财神”,是当前农村一种令人振奋的新气象。农民一旦掌握了科学技术,就会形成新的生产力,使整个农业生产改变面貌。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10多年来,从中央到基层都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但自1984年以来,农业经济基本处于徘徊发展的局面,以1997-2001年为例,除2001年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之外,前4年农民增收都处于停滞状态.对此大家非常希望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济世良方",问题出在哪里?要想找到答案还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