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2013,(11):76-76
《基础教育课程》于2004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创刊以来一直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一线的校长、教师、教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等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等领域的最新改革动态。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2014,(3):F0003-F0003
2004年,由李岚清同志亲笔题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正式出版,至今已十年。《基础教育课程》伴随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走来,见证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庆祝《基础教育课程》创刊十周年,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14,(6):F0002-F0002
2004年,由李岚清同志亲笔题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正式出版,至今也已十年。《基础教育课程》伴随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走来,见证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庆祝《基础教育课程》创刊十周年,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促进《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有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新课程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2013-2014年度首届“见证十年——践行教育的理想”全国教师论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2004年,由李岚清同志亲笔题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正式出版,至今也已十年。《基础教育课程》伴随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走来,见证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了庆祝《基础教育课程》创刊十周年,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促进《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有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新课程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2013-2014年度首届“见证十年——践行教育的理想”全国教师论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基础教育课程》试刊萌芽;2004年1月1日,《基础教育课程》正式创刊,李岚清同志为《基础教育课程》题写了刊名。10年创业奋进,10年不懈追求。回望10年艰苦创业的岁月,我们始终奋进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与教育同行,与时代同行;我们始终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一起,共同见证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课程·教材·教法》创刊正好30周年。为了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科学推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发挥《课程·教材·教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术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我们将于2011年10月在北京举办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 2001年 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决定》阐述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课程改革成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2001年 7月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启动,这将是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变化,是在对建国几十年来基础教育课程全面反思和国内外近些年课程改革经验教训的总结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体制以及课程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到今年,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10年的历程,《课程·教材·教法》创刊正好30周年。为了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科学推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发挥《课程·教材·教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术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我们将于2011年10月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9.
黄玉钗  饶夏溦 《文教资料》2007,(23):152-1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相当丰富,有大量的文章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国家学术期刊上。本文以这些文章为依据,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视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梳理,并进一步归纳了现有研究在研究对象、范围、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春,我市荣幸地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我们在认真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相似文献   

11.
以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两个《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个《纲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政策依据.总体上看,制定国家课改文件、课程方案和课标,出版新教材,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是“十年课改实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00年以来,美国为了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和改善国内令人担忧的基础教育现状,实施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和《改革蓝图》两个法案,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师资保障、课程管理、课程改革的评价等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吸取美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携手前行     
《基础教育课程》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走来。从2001年改革初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通讯》到2004年由李岚清同志亲笔题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的正式出版,这本杂志与广大实验区教师一同经历了改革的风风雨雨。新学期到来之际,本刊再次进行了改版试刊。无论在版块、栏目设置,还是杂志内容以及纸张和印刷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我们希望以崭新的面貌与老师们共同开启新学期,共同感受如今已是遍地花开、硕果累累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今国际社会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也同样是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此,教育部去年通过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课改纲要》)。在《课改纲要》中,全面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组织与实施等九项内容,给基础教育工作者勾绘出一幅完整、系统的新课程蓝图。而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蓝图中,又是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作为这一轮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2004年,李岚清同志亲笔题名,改革初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通讯》正式更名为《基础教育课程》,至今也已十年。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1年6月11日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有关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组织实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今年秋季,将在全国26个省市的37个实验区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为贯彻《决定》精神,配合并推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刊特开辟专栏,将约请参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学、实验教师撰写论,宣传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探讨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追踪课程改革的难点、热点,反映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欢迎有识之士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在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动员和部署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我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讲几点意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2013,(9):F0004-F0004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度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遇到的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学术支持与决策参考,同时加强上海地区与全国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9.
继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后,教育部又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并于今年2月在大连市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日本根据国际形势及社会发展要求,并依据《教育基本法》修订《学习指导要领》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文章主要以日本2008年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对象,对其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对我国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