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上谈兵     
《下一代》2010,(11):29-29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解释】:比喻只凭书本知识,夸夸其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故事】:赵奢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名将,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赵括把兵书背得烂熟,即使是身经百战的父亲与他谈论用兵之道,也难不倒他。但是赵奢仍然说儿子不能领兵打仗,否则国家就要毁在他的手中,因为他只知道"纸上谈兵",不懂得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用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青时学习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让他代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根据兵书,不知灵活处理,为秦军射死,部下45万人全部被俘。后来就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的事物。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3.
请你阅读古时候,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他是名将赵奢(she)的儿子。赵括从小就读了很多兵书,提起用兵作战来,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连父亲也辩论不过他。赵括自以为能用兵如神、天下无敌,可是他父亲总说他只  相似文献   

4.
纸上谈兵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战策,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这位将门虎子,令世人称奇,许多人以为,赵括将来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王派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廉颇认为只有坚守不出,才是拒敌的良策。果然强秦对赵奈何不得,双方长期相持。于是秦军用计,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秦将白起设伏兵把赵军围困起来,截断赵军粮道。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赵括被射死,赵军向秦军投降.留下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它的字面意思是:仅仅在纸上谈论怎样用兵打仗。这个成语,是根据古时候有一个叫赵括的人的故事概括出来的。古时候的战国时代,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将军赵奢。赵奢  相似文献   

6.
纸上谈兵的赵括,败于长平,尽丧赵之精壮。但细究赵括失败原因,其父赵奢是难逃其咎的。赵奢西败强秦,奉公克已,不愧为一代名将,但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理解     
有一堂历史课,讲到战国时代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老师讲完之后,问学生对于赵括的看法。学生大概都会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导致大败,应予批判。如果,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8.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被认为是军事奇才。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闭门不战,秦国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9.
《史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兵法记得滚瓜烂熟,连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代替廉颇当将军,只按兵法条条指挥,结果在长平之战中惨遭失败,赵括也被杀死。可怜那四十多万赵军投降后绝大部分被活埋了,从此赵国由强盛走向了衰败。赵括的兵法知识真可谓是炉火纯青,可为何仍兵败于长平呢?关键在于他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灵活运用兵法,全军覆没就顺理成章了。由赵括战败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否也在死搬教条呢?这是发生在我周围的一个真事:老师告诫小学生过公路时,一定要等到汽车过了以后再过,这些小学生走到公路旁时,…  相似文献   

10.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比喻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历史课本第一册,在叙述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时写道: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之后,“改派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赵括代  相似文献   

11.
"纸上谈兵"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古时候有个赵将军,他虽然饱读兵书,但从来没有打过仗,在战场上只会生搬硬套,不知灵活运用,最后打了败仗.今天我们的"作文游乐场"里就要来玩一个纸上站"兵"的游戏.别怕,这可和打仗没什么关系,是个有趣的游戏哦!  相似文献   

12.
纸上谈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名:《历史飞跃的支点》最感兴趣的故事:《纸上谈兵》主要内容:介绍纸上谈兵的来历。精彩诗句:用人不当铸大错,血染长平谁之过。纸上谈兵留笑柄,无谋将军是赵括。精彩片段: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但仍然打着王齿乞的旗号。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方,派军25000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骑兵5000人,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大军切成几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冯亭劝他趁秦…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赵国的大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从小喜欢学习兵法,什么《孙子兵法》啦,《孙膑兵法》啦,背得滚瓜烂熟,说起用兵打仗的事,指手划脚,滔滔不绝,连父亲也不放在他眼里,甚至狂妄地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抵得上他。赵括的母亲,是一位正直贤德的妇女。她严格要求儿子,教育他要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但赵括半句也听不进去。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两国军队在长平对阵。赵王派上了年纪的廉颇出战。开始,赵军  相似文献   

14.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影响最深远的秦赵之间的一次大战。纸上谈兵,是指只会空谈兵书,不知通变的赵军主将赵括在这次战争中使赵军惨败的典故。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趋强大。至战国后期,秦国成了七国中势力最强大的国家,它积极向东扩展,图谋统一东方六国,而东方六国唯有赵、齐二国可以与之抗衡。秦昭王时,实行远交而近攻的策略,根据秦相范雎的建议,首先兼并临近的韩国。秦从公元前二六五年开始大举攻韩,从东、西、南三面向韩的上党地区进兵,使韩的上党处于包围之中。上党在今山西省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15.
孙碧霄 《考试周刊》2011,(63):26-27
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一曲京剧老生戏“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使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马谡成了一个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反面典型,知名度甚至可以和战国时期的赵国主帅赵括相比——当年由于错误指挥,赵括他亲手葬送了自己和赵国四十万大军的性命。  相似文献   

16.
<正>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由他统领四十万赵兵对抗生猛的秦国,结果会怎样?编辑:我原先是守卫长平的一名小兵,后来变成了秦国的俘虏,现在,我是长平之战的一个幸存者。在这里,我要把长平之战的真相告诉你,告诉那个昏了头的国王,告诉赵国所有的老百姓。赵括当上统帅后,把廉颇将军以前定的规矩全推翻了。廉颇说用防守来消耗秦军兵力,他说秦军一来就出营迎战;廉颇说秦军退了不能追,他说败兵更要杀得片甲不留……一开始,他还真打了两个胜仗,  相似文献   

17.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到今天,赵括足足被人们冤枉了两千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两千多年。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誓死保卫自己国家的忠勇军人。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赵国的大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从小喜欢学习兵法,什么《孙子兵法》啦,《孙膑兵法》啦,背得滚瓜烂熟,说起用兵打仗的事,指手划脚,滔滔不绝,连父亲也不放在他眼里,甚至狂妄地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抵得上他。  相似文献   

19.
《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史记·赵世家》。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赵氏府第),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而在《史记·晋世家》中却是这样记载: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日:‘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这两处记载并不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看赵武之前的赵氏谱系。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有一些同学虽然学习认真,但成绩平平。分析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死读书,却不能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同赵括的纸上谈兵。学生们大多表现为基本理论烂熟于心,遇到问题却手忙脚乱,错误频出。说到底,就是不知道命题人的意图,整理不出清晰的解题思路,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