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情报手段夺取战略主动,是重庆国共两党谈判期间的一场激战. 台前的电报往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2.
通过情报手段夺取战略主动,是重庆国共两党谈判期间的一场激战。台前的电报往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3.
谈判前的较量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素霞 《湖南档案》2009,(11):36-38
时任国民党第9路军第18师中将师长的张辉瓒在“围剿”红军时被活捉,引来了30年代初的一次国共谈判。这次国共谈判进行中,张辉瓒却意外遭砍头处死,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张小满 《兰台世界》2012,(13):43-44
"在本世纪的政治舞台上,邵力子是一位十分活跃而又非常特殊的文人"[1]186。他曾经有双重身份,既是国民党员,又是共产党员,是国共两党的元老。他参加了历史上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特别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他极力促成两次谈判并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赢得了"和平老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6.
今年12月12日,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76周年。76年前的那场事变,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全民族统一抗战的局面。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善后工作中,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经常往来于国共两党间充当和平信使的人,他叫李文密。  相似文献   

7.
孙尚斌 《兰台世界》2012,(10):12-13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一部以国共两党合作与对抗为轴心而转动的历史.作为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卓越代表,周恩来是"有献身精神的理想家和深谋远虑的现实主义者,是政治斗争的能手和杰出的调解人"[1]259,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分析和解决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国共关系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贺伟 《档案天地》2008,(4):36-38
1945年9月2日.侵华日军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洗雪了一百年来屡受外寇欺凌的耻辱.在世界重新树立起东方大国的形象。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各党各派、尤其是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共同对敌。  相似文献   

9.
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向东北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一触即发。此时,国共谈判仍在进行,谈判地点由重庆移至南京。为争取和平,在上海地下党的推动下,6月18日上海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准备赴南京请愿,呼吁和平,反对内战。上海各大、中学校也纷纷成立反内战团体。6月19日,“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成立,发表宣言,要求美军撤出中国,永久停止内战,并在全市学生中开展反内战签名运动,组织学生到上海北火车站欢送请愿团代表晋京,进行反内战宣传活动等。本辑史料选录了上海学生“和平联”及部分学生反内战团体的宣传材料,供研究者参考。档号D1-1876,由杨雅伦整理。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虽已离世多年,但有关他的解密报道和缅怀文章仍层出不穷,足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恩来就是叱咤风云的新闻人物,尤其是几次国共谈判期间,他的名字更是频频见诸报端。从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一批民国时期的报刊。可以看到当时的新闻界是如何报道和评价周恩来的。笔者在1946年5月出版的《文萃周刊》和《消息半周刊》上读到了两篇新闻通讯,它们的作者以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和谈为背景,报道了周恩来为实现民主和平而不懈努力的经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周恩来当时的形象。其中长篇访问记《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是中国记者第一次系统而详细地采访报道周恩来。现将这两篇新闻通讯转录于下,与读者分享60年前记者笔下的周恩来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四川档案》2011,(3):17-19
1946年4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博古),在出席重庆国共谈判及政治协商会议后,与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等人乘机返回延安时,飞机不幸在山西兴县与海拔2000米高的黑茶山相撞,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12.
宋广伟 《兰台世界》2008,(10):46-47
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夜,国民党已完全丧失和中共谈判的政治和军事“筹码”。国民党内部决策层,蒋、李二人的明争暗斗、貌合神离、相互掣肘,谈判目的的南辕北辙,使得国民党内部无法就谈判条款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夜,国民党已完全丧失和中共谈判的政治和军事"筹码".国民党内部决策层,蒋、李二人的明争暗斗、貌合神离、相互掣肘,谈判目的的南辕北辙,使得国民党内部无法就谈判条款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革命中,究竟有没有人心向背的问题呢?当然有。只是,它并不能决定国共两党之间的成败。导致人心向背发生变化的原因,才是国共两种革命力量较量胜负的所在。如果统治的国民党让人绝望,革命的共产党看起来比国民党清廉得多,能干得多,还民主得多,共产党自身又不再犯过去那样极端的错误,它又如何能不胜利呢  相似文献   

15.
徐海涛 《北京档案》2022,(10):48-49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开启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共谈判的中心也转移到南京。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由重庆来到南京,进驻梅园新村,开启国共南京谈判。由于国民政府不准许《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发行,为了将延安新华社的消息及国共南京谈判的最新进展等传递给广大民众,新华社南京分社开始编印发行《新华社通讯稿》(以下简称《通讯稿》)。1946年国共南京谈判期间,《通讯稿》是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发行的唯一新闻刊物。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7.
黄仁宇:母亲     
正黄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湖南长沙人,曾从戎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的国民党军队,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就了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局面。但蒋介石1927年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断送了大好革命形势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此后,国共两党“围剿”与“反围剿”的战火不断。“9·18”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共再度合作的时机逐渐形成,宋庆龄在这一历史际遇中,发挥了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门兜风     
金门和厦门最近的两个据点,相距仅2300米,50年代,这里是国共战争的最前线,那些战争设施如今已成构建金门景区的最佳素材  相似文献   

20.
一叶 《湖北档案》2014,(9):30-35
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起源于延安。就中共与美国的关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军观察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开端。中共与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等也开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经历了与两国三方(即中美两国和国共美三方)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重庆谈判、停战谈判,相应的协商机构则有三人军事小组、军事调处执行部等。在上述一系列活动中,叶剑英是周恩来最主要的助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