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并以相关景物的描写来说明当时的季节。本文将以《诗经·国风》为例来探讨《诗经》中的"春天",从中反映出"春天"的体现方式"、春天"与"兴"的关系以及"春天"的某些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3.
关于《诗经·唐风·绸缪》中的“粲者”一词所指,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类观点。在充分把握文献材料基础上,对词义、诗歌主旨及诗文本上下逻辑关系等展开综合研究后发现:“三女为粲。大夫一妻二妾”之说乃《毛传》对《国语》的误读而提出的谬见,以此释诗,不仅与“粲者”的词义不符,还与文本实际相脱离;而季本“男子亦可以为粲”的观点,虽拓宽了“粲者”的诠释空间,但难以协调诗歌章节结构与内容,其牵强附会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辨析诸家异说,唯将“粲者”释为美人,即本诗中的新娘,既可兼顾“粲者”的词义及语用习惯,又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诗歌内涵,是诸说中最妥帖者。  相似文献   

4.
《楚辞·远游》是我国古代游仙文学的源头,开中国游仙文学之先河并对后世游仙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汉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继承了《远游》中的"游仙"模式,与其有着相似的"游仙"结构和"游仙"路线。但深究其本质,两篇文章在"游仙"性质和内涵上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大人赋》只是单纯的模仿了《远游》的形式,在内涵上却远远不及《远游》深刻,但是《大人赋》在仙境的描写与开拓上又对《远游》有一定的发展与创新,这主要与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以及汉代文学艺术的演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中的“文”“质”话语数量可观,既有单独和对举运用,也有“文质”“质文”的连文运用;有些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用法”,有些则属于“文学用法”,后者是“文”“质”话语被刘勰大规模运用到文学理论与批评中的结果,其本身也因而成为此后中国文论的经典范畴。《时序》篇的理论主题是“时代与文学”,其论证链中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质文”与“崇替”,其中“崇替”明显是指“文学之崇替”,而“质文”并非指大多数译注者所主张的“文学之质文”,而是指“时代之质文”,属于“社会用法”。《时序》篇的主题实际上是“时代之质文与文学之崇替”的因果关系,其具体观点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发展与构成。  相似文献   

6.
刘晨 《美育学刊》2024,(1):93-103
《申报》著名副刊《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存在明确的互文现象,这种互文现象对民国时期的艺术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艺术文化研究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形成提倡艺术、走向民众、趋向普及的传播语境,同时也成为“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重要生发地。  相似文献   

7.
相传孔子删诗,是从三千多首古诗中选取三百零五首编辑成册,此即汉以来所说之《诗经》。而这三千多首古诗,当是我国最早的“诗”了。那么弄清这些最早的“诗”的功能和性质,则《诗经》这部作品也就可以大致定性。关于“诗”的功能和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虞书》舜命夔“典乐教胄子”那段话。据此则知,“诗”是用于“言志”的,并要配合音乐来歌唱,讲求声韵和谐美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唱时还要“击石拊石”,打击乐器以协调统一节奏,进行纹身化妆的“百兽舞”表演。总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无疑这即是一种带有浓厚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巫祭仪式,而非简单的音乐或诗歌教学活动。而“诗”在巫祭中的功用,即是表达祈祷祝愿之类群体欲望,所谓“诗言志”者本意在此。因此,《诗经》中诗应该就是用于巫祭的礼辞,其作者当然是那些主持巫祭仪式的巫师。为了作进一步侧证,文本还引用《诗大序》关于《风》《雅》诗区别所说一段十分费解的话详加读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美国当代小说名家安·比蒂的小说《刻画维尔》置于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现实语境下进行解读,认为其核心主题之一是揭示当代社会中家庭、婚姻、事业、亲子等种种相互交错的关系。具体从三方面来探讨,与维尔毫无血缘关系的养父麦尔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父/母亲;合格的父/母亲需要尽力维护家庭中的理解与交流,理解并满足孩子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后现代社会中,抚育孩子的天然母性与追求个人成功的事业心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一主题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典型体现了以安.比蒂为代表的美国简约派新现实车义小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阐释"时"与"道"之间关系的著作,纵向看,《周易》是一条时间轴,紧密联系世间一切,它的"时"不仅指线性流动的时间,更指出了万事万物连续发展的因果;横向看,《周易》不但昭示一时一物的奥秘,而且彰显一个共时社会的整体运作,在占卜的背后蕴藏着令人深思的"道"。  相似文献   

10.
《乌鸦》是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伟大著作之一.他的诗论崇尚唯美,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极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所在,然而在《呐喊》《彷徨》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为学界所忽视的特异现象:两本小说集所收录的25篇小说中,有13篇反复出现了“灯”的意象,体现出了独特的写作寓意与文化内涵,使得“苦难之灯”“守旧之灯”“家庭之灯”成为鲁迅小说微隐而深刻的文本符号。而“灯”意象在鲁迅文本中所代表着的“沉思者”姿态与现代性的隐喻,更使得对“灯”意象的研究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性”是《红高粱家族》的精髓所在,它抒写着爱和反抗的内涵,起到构建结构、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强烈震撼的作用。小说中性描写的价值在于,文学上,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终结的标签之一;美学上,显示了优美、崇高和悲剧的审美范畴;哲学上,激发了读者从对“性”的体验上升到对人性本质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颜氏家训》中的“为”字做了穷尽性统计(除去其中表示韵部名称的“为”1见),全书“为”字共有581见。其中动词用法397见,占比68.3%;介词用法71见,占比12.2%;助词用法10见,占比1.7%;凝固结构103见,占比17.7%。可见,本文中作动词和构成凝固结构是其主要用法,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14.
《阿格尼斯·格雷》是英国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安妮·勃朗特的两部经典作品之一。无论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语言文学背景,还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特质,抑或是人性的冷漠和败坏的道德品质,甚至是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尊严的忽视和歧视等现实主义元素,无不在《格尼斯·格雷》中得到呈现。在作品中,安妮·勃朗特只是将现实生活进行还原和放大,因此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情怀,能给读者带来更加真实、贴切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5.
决定论的观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伊迪丝·华顿在其小说《伊坦·弗洛美》着力体现的因素 ,它以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伦理道德为表现形式决定了主人公伊坦·弗洛美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关于“所”字的词性,历来学者认识不一,文章综合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用法高先生所提倡的“代词性助词”较为合理.通过对《说苑》中的“所”进行穷尽式的量化研究,认为其中“所”作为代词性助词使用频率最高,占97%,名词“所”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假设连词“所”基本消失,其中有3例可认为是假设连词,也可认为是代词性助词.根据这...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理念,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从激发兴趣,初探全文;质疑探究,合作讨论;积累运用,拓展延伸三个板块入手进行实践运用,从而促进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庄子·天下篇》对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进行了概括和精妙阐释,向读者呈现了当时的学术面貌.从学术流变和发展来看,其学术视野和理论观念具有奠基性作用,在学术思想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具体来说,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荀子·非十二子》《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在核心意向、追寻主人公及音乐性上对先秦时期的《诗经·蒹葭》进行了继承,同时戴望舒的《雨巷》又有自己的发展,它不仅与晚唐五代诗词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而且借鉴和移植了西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这使《雨巷》成为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作为儒家之经典阐述了"仁"的践行者"君子"是如何定位、如何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论述了"君子"所循之道。"止"作为"近道"的第一步,多数学者都是从"所当止之地"、"居"、"不迁"三个方面来解释,但仅从这三个层面理解"止"是不够的,不能表达其全部思想内涵。只有以文本为根据,从"止于至善"的过程性、渐进性和"物有本末"的始基性、根源性出发,才能诠释"止"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