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梦溪 《成才之路》2010,(3):I0004-I0004
日前,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现身中山市华侨中学,以“我的读书教育生涯”为题,现身说法谈读书与教育。在谈到有天才天赋的孩子时。杨振宁建议此类孩子父母,不要将天才孩子当做天才来养,否则会是一个悲剧。(见2009年12月15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2.
不论在海内还是海外,美籍华人杨振宁的名字都是很响亮的。杨振宁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曾留学美国攻读数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数学教授,是最早将西方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都之一。聪颖的天赋,加上家庭的熏陶,使杨振宁从小就很有“异禀”。他不但书念得好,而且兴趣广泛,还在读中学时,他就对父亲说过:“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在理论物理学上,杨振宁创造了许多辉煌。他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的研究领域,为现代规…  相似文献   

3.
1952年,爱国斯坦在读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合著的两篇统计力学的文章后,请其助手找他们询问,可否和他讨论。李政道和杨振宁高兴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4.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由于贡献突出,他被世人称为“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1971年,杨振宁又作为华裔美籍科学家第一个访问新中国,叩开了中美之间关闭了20多年的科技交往的大门。杨振宁所取得的成就,与生他、养他、教他的父母亲,有很大关系。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美归来之后,先后执教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学府。生长在教授之家的杨振宁,从小就知道“诺贝尔奖”这个概念。因此,早慧的小振宁还在读中学时,就曾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  相似文献   

5.
物竞天存争朝夕——杨振宁博士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宁,一个让炎黄子孙自豪的名字。他赢得科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是缘自他和李政道博士于1956年发现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规律”。但他对20世纪物理学的另一贡献“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论”,恐怕未必广为人知。正像相对论于爱因斯坦,规范场论于1954年的提出,确立了杨振宁20  相似文献   

6.
言论     
言论供孩子上学就像一场赌博———初中、高中的费用已经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还是未知数。孩子考上大学家里会背上一个更大的包袱,大学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仍是未知数。面对这些未知数,许多农村家长需要拿出大笔钱去“赌”。读点:一旦这场赌博以失败告终,对于有的农村家庭而言,有可能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还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82岁的杨振宁形容28岁的未婚妻翁帆。读点:这个……至少他们不是早恋了。官场如球场,做不好也要下课。———“引咎辞职”制度引入刚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公务员法草案…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上)》2009,(10):158-159
近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武汉举行题为“爱上图画书”的讲座,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早期间读需要文学读物,且不是功利性阅读。他说:阅读可不是为了孩子的所谓“成长”。“你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他长大、老去直到死掉?”他认为阀读是一种本能需要,和喝水、吃饭没区别。而“成长”一旦成为功利目的,会抹杀孩子童年间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八年来,每天下午上课前,他都和学生一道品尝“中午茶”:全班学生或独处,或两人共读.或三人并坐,他也抱着一本书,与孩子共同沉浸在书中。每次上课,他都让学生来一段“三分钟演讲”,以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为让班上每个孩子都能写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他还坚持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  相似文献   

9.
文清 《家长》2006,(10)
1926年秋,杨武之应邀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举家迁到了北京。杨武之的儿子杨振宁非常聪明,10岁时就已经表现出很强的数学运算能力。杨武之十分了解儿子的数学天赋,但他并没想把儿子培养成数学家,更没有迫不及待地教他微积分。尽管杨振宁后来认为假如那时父亲让他学微积分,他一定能学得很好。杨武之认为,假如一个孩子在数学方面很有天分,为什么一定要在他10岁的时候就教他学微积分呢?这是他将来很容易就能学好的。然而,孩子必须从小就学习中国的文学,从小就要背诵一些精彩的白话文、古典诗词等,这将让孩子受益终生。01934年的暑假,杨振宁读完…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他也曾做过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这次,我特意请他来谈谈关于家长不要孩子的“陪写”者这个话题。目前,家庭中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写”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这个话题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的重视。书是孩子读的,竞争是孩子参与的,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自学性、积极性上花功夫,而越俎代庖的“陪写”只能压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欢迎家长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振宁在大学时读英文小说,因基础不好,往往看一页查一页,结果趣味索然,不能卒读。后听人忠告,硬着头皮不查字典囫囵吞枣看完《金银岛》、《傲慢与偏见》等,英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杨振宁把这种学习方法叫做“渗透学习法”。“渗透学习法”不片面追求某一知识的透彻理解,不拘泥于一定时间内的完全掌握,注重于积累和感悟,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对学习语言有用,对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有启发。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尽管广大语文教师倾注了相当的热情与精力,然而,许多学生的写作能力未有根本性提高。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我觉得杨振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小孩儿相比美国的小孩儿要较为安静,所以中国的教师鼓励孩子向多方向发展,注意兴趣广一些,这是有利的。”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在清华大学定居并任教的杨振宁在谈到中美两国学生差异时所说的。已届古稀之年的杨振宁5月17日在北京教育学院与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了对话。解放前曾在国内担任过中学教师的杨振宁,对儿童的教育问题饶有兴趣。以后他在美国生活时,也着意观察美国的教育。他看到,美国的小孩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好动,上了初中和高中,这里动一动,那里动一动的学生非常多,他认为这样的好处是接触的东西多,但也有坏…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年轻人好学不倦,经过长期勤奋钻研、刻苦实践,掌握了许多种手艺活儿,并且出了名。于是,他在城里开办了一家专门修理杂物的店铺,门前挂起一块大招牌,白漆的底板上写着“行行行”三个大黑字。店铺开张那天一大早,门前簇拥着许多看热闹的人。大家注目那块大招牌,对取这“行行行”的店铺名觉得很有趣!有个人读“hanghanghang”店主人听了,一边笑着一边摇摇头。又有人读:“xingxingxing”。店主人又是笑着摇摇头。“我知道了!”人群中有个佩戴着红领巾、身上背着书包的孩子大声喊叫起来。“好吧,那你来读。”店主向这个孩子点着头。当这孩…  相似文献   

14.
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薛老师发现初一新生亮亮在上课时神情异常:呆滞、迟钝,又难以专一。通过了解,才知该生属偏低型弱智商。他的小学老师说他“不会动脑,不会思考”,小学功课自然很差。为了使孩子能够读上中学,该生家长费尽周折。孩子母亲流着泪,心情沉重地告诉老师,“孩子接受问题很困难,也难学到东西,但我们还是想尽办法,让他读几年中学。”  相似文献   

15.
杨振宁关于科研问题的几个观点郭宜彬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0 3年第 3期撰文认为 ,关于科研问题杨振宁有许多精辟的观点。首先 ,他认为选好方向是成功的关键 ,而要选好方向 ,“应该多对新的东西 ,活的东西 ,与现象直接有关的东西感兴趣。”“在老的领域里有无数聪明人作了大量工作 ,有什么理由你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呢 ?比较容易研究的问题是新的东西。因为它是新的 ,还没有被很多文章搞得眼花缭乱 ,这时进去 ,和实验比较接近 ,就容易做出新的有意思的结果。”其次 ,他认为研究问题要从头做起。“195 9年我和李政道讨论W介子 ,讨论矢…  相似文献   

16.
1 杨振宁获“鲍尔奖” 1994年11月26日文汇报第4版刊登了记者张焕培从纽约发回的电讯,其内容是: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最近宣布,今年将全美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鲍尔奖”授予了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是为了表彰他的新发明——“杨氏磨坊”理论,以及他在促进美中友谊  相似文献   

17.
1996年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我发现初一新生丁丁在上课时神情异常:呆滞、迟钝,又难以专一.通过了解,才知该生属偏低型弱智商.他的小学老师说他“不会动脑,不会思考”,小学功课自然很差.为了使孩子能够读上中学,该生家长颇费周折,并心情沉重地告诉我,“孩子接受问题很困难,也难学到东西,但我们还是想办法让他读几年中学.”孩子母亲流着泪说.  相似文献   

18.
一、改革小学科学教育的必要性 读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材料,使人深感小学基础的科学教育大有改革的必要。 1.1984年5月18日《光明日报》载《杨振宁教授谈学习方法》文中说,我国到美国留学的人员头两年考试成绩赛过西方人,但后两年搞科研搞创造就多感困难了。杨振宁教授评价说,东方的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只宜于准备学生去考试,不宜于准备学生去研究、创造。他分析原因是:“东方的教学方法是人家指出路来你去走,而研究创造是要自己去找路。”他说:“四化  相似文献   

19.
学慎始习     
我的孩子读一年级了。老师告诉我,这孩子智力并不错,只是许多字音读不准。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n”和边音“l”常常混淆,“in”和“ing”、“en”和“eng”就更区别不清,老师虽然下了大功夫,也还是纠正不了。这当然不能怪孩子。古人云,幼学如漆,学慎始习。孩子在幼儿班学习时,老师就是这样教的。明朝状元杨升庵  相似文献   

20.
亲历苦难的中国,目睹落后就要挨打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杨家原籍凤阳,清朝光绪3年迁居合肥。父亲杨克纯(字武之)为他起名叫“振宁”。那时杨克纯是安庆一所中学的教员。安庆旧名怀宁,杨振宁的“宁”就是取怀宁这个“宁”字。合肥那时候是一个很破旧的城市,杨振宁人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