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凡英 《现代教育》2006,(5):104-104
我念到初中毕业,没有继续读下去,除了家里的清贫,也是因为我当时的迷茫。总感觉一种空虚、失落,生命中好似缺少点什么。为了寻找,为了生存,我出外打工,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日子重复又枯燥。  相似文献   

2.
对三类主要的十四行诗进行语言学比较可知,三类十四行诗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主题的层面和韵律感的层面。它们都拥有各自不同的节奏韵律和描述主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单介绍十四行诗的发展 ,并通过对莎士比亚第 18首十四行诗的分析 ,进行了一些文学欣赏尝试。  相似文献   

4.
我是在一种很痛苦很困难的情况下参加自考的。1999年。我中师毕业很长一段时问内工作没有落实。我呆在家里不敢出门.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用幸灾乐祸的语气跟我开玩笑。我讨厌他们的无聊.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所以尽量避开他们。为此。父亲整天唉声叹气。母亲也整天愁眉苦脸,有时还偷偷掉眼泪.家里气氛十分凄惨.我陷入了极度的无奈与痛苦中,心情差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5.
夏洛特·史密斯是十八世纪末期的一位优秀女诗人。在十四行诗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她率先采用十四行诗写作,在她的《悲歌十四行诗和其他散文》中,她对十四行诗的韵律和节奏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探索,她的十四行诗受到了当时社会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由于她的影响,十四行诗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她对十四行诗在十九世纪的复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十四行诗的发展,并通过对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分析,进行了一些文学欣赏尝试。  相似文献   

7.
朗费罗的诗歌创作深受18世纪英诗影响,他的十四行诗却采用的是意大利皮特拉克诗体。朗费罗的十四行诗的主题沿袭了传统英诗中的题材,既有对人生哲学的凝视又有对自然、宗教的追求,十四行诗的情调忧郁感伤、富于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意象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情思,例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其中就涵盖了很多意象,有自然意象、社会意象,也有时间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间接向人们披露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各种意象,希望能读懂莎士比亚,看到生活中的他是怎样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怎样经营自己的感情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十四行待主题发展的历史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中国现代十四行诗的主题形态:一、在希望与幻灭的搏斗中去追求永恒的爱;二、对人及人生哲学的凝视和探索;三、鄙视都市文明,融入大自然,寻求心灵的抚慰;四、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映和焦虑,对新生活的汇歌和向往;五、体验: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税或契合中去感悟生命的存在和永恒。  相似文献   

10.
从十四行诗的结构、语言的亲缘关系及传播途径等方面来看,它不是由中国经古大食国,即当今的阿拉伯国家传往意大利的,而可能是由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的一种最古老的叫做Strambotto的诗歌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的十四行诗感情奔放 ,语言华美 ,使英国十四行诗体具有了完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十四行诗是一种通行欧洲、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英语十四行诗有较多形态。1930年代以来,朱湘、梁宗岱、梁实秋、屠岸、方平、卞之琳等人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一时成为新诗尝试与建设的重要诗体。朱湘、卞之琳的翻译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其中,朱湘的译诗较多过滤掉原诗中爱情、忠心和崇敬等主题成分,却突出了自我哀伤情绪,并往往融入汉语的习惯表达。梁宗岱是早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最重要的译者,他的译诗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他们的译诗均表现出较鲜明的诗人译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十四行诗的产生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20年至1928年《新月》创刊前,为蛰伏期,主要以理论介绍、作品翻译为主,间或有些创作,却缺乏影响。第二个时期为《新月》创刊至抗战爆发时期,系十四行诗的重要发展阶段。第三时期为抗战爆发后至40年代未,为十四行诗的比较成熟阶段。第四个时期为解放后徘徊潜流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追随你的旗帜,春天 我横渡海洋,抛却了那以 鲜果饰服、群乌为寿 和由变幻莫测的蓝色相伴的夏 我横渡海洋,遗去了我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16.
冯至的十四行诗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现代性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诗人关注人生的视角,由社会功利价值转向生命的本体关注。但冯至却不是存在主义的忠实拥趸者,时代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和存在主义的发展潮流等复杂的因素成就了诗人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唐霞 《文教资料》2008,(3):41-42
国内研究<圣经>对莎士比亚戏剧影响的著作颇丰,但从<圣经>的角度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思想与原型却少有人问津.莎士比亚把贯穿<圣经>的爱、仁慈和宽恕等观念以及<圣经>中重要的原型运用到十四行诗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诗的思想内容,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相似文献   

18.
十四行诗是西方文学中常见的诗歌形式之一,最早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后传入欧美各国,尤其在英国流传甚广,并形成许多变体,无论在诗歌形式上还是在题材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为英国诗歌的革新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十四行诗在国内的翻译实践证明:虽然在诗歌翻译中存在着不可译因素,但尽量减少不可译因素在译文中的比例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9.
10岁之前,我发现自己长得很美,父亲也这么说,他说我是他的天使,聪明又漂亮,那时我好幸福啊,我漂亮,我美丽,我是父亲的天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学背景的分析,推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是赞扬人类的智慧,人性的美好以及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