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绩效间存在着微妙的复杂关系,既有提升组织绩效的积极作用,也有降低组织绩效的消极一面.文章试图通过情感力、学习力、凝聚力和规范力的研究,探索非正式群群体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根据结论提出了管理非正式群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的一些正式群体无法满足大学生纷繁复杂的需要,于是各种非正式群体就蕴育而生。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颜烨 《百科知识》2001,(3):51-52
非正式群体又称非正式组织(结构),是相对于正规组织而言的,它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通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最早是美国管理理论家、社会学家梅约20世纪20年代在著名的“霍桑(工厂)实验”中提出的。社会转型,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有的专业领域称社会变革或社会转轨),它带来社会宏观和微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情感、兴趣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它们同时具有正向与反向功能。因此,要正确分析其成因和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抢占好这一新的阵地,形成新的契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应该重视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人物的角色作用,同时处理好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建设是为必然,也为应然,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韦水玲 《科教文汇》2013,(10):15-1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抢占好这一新的阵地,形成新的契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应该重视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人物的角色作用,同时处理好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概括了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分析了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提出了有效管理企业非正式群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延斌 《情报探索》2011,(10):111-112
分析了图书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探讨了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管理的正切点,并提出了非正式群体的动力管理、团队管理、冲突管理和规范管理等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荆先清 《科教文汇》2007,(10X):57-58
谈到管理,人们通常认为是用法律、规章或规定等去规范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却往往忽略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类型,分析了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策略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谈到管理,人们通常认为是用法律、规章或规定等去规范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却往往忽略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类型,分析了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策略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谢彩英 《科教文汇》2012,(30):160-161
在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客观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本文通过对当代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尊重学生的结群需要、培养集体荣誉感”等有效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组织行为学的非正式群体的观点解读<色戒>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的动机.并对动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王佳芝刺杀事件的失败实质是非正式群体败给了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人才群体功能及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创新人才群体结构影响着人才群体功能的发挥。通过不断优化创新群体环境,构建政府调控指导下的创新群体培育机制、人才选拔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将创新群体建设纳入高校人才战略,促进创新群体结构不断优化,保证创新群体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它对班级班风的形成,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及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职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教育引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肖金 《中国科技信息》2013,(7):89-89,91
本文试图从信息学的视角对网络群体极化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如何更好的规避或利用网络群体极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组织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组织群体之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问题.对于利用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峰  王新霞 《软科学》2011,25(4):56-59
针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在系统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关系模型化,得到了清晰统一的概念框架,为深入理解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替代功能及该功能的重要性提供了新思路。尽管正式制度存在显著差异,但非正式制度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其社会和谐程度也可能相同或相近,只是不同地区实现社会和谐最优化有先后之分。  相似文献   

19.
在Web2.0技术背景下,以社会建构主义、群体动力理论、六度分割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时网上学习环境分析及主要功能分析,结合Web2.0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SNS的校园非正式学习社区,着重突出了社区用户强交互性、个人知识管理、学习群组方面的功能,为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非正式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降,传统中国社会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士绅社会身份群体的组成成分和角色发生了变化。至洋务运动时期,以徐寿为代表的新兴知识职业群体运用西方科技发挥社会功能,并因此取得"科学士绅"社会身份群体成员资格。这一社会身份群体的形成同时也是西方科技在传统中国社会的体制化发展开端。"科学士绅"亲身实践科技以整合社会、领导公共事务,西方科技由此借道于中国传统行为规范、文化价值乃至社会体制,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对社会成员具有规制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