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作为新闻传播的基础环节,任何新闻稿件的撰写,均离不开采访工作的参与。而作为采访一线者而言,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强化,能够在获取采访对象认可度的同时,推进采访质量、采访信息量的提升。本文首先对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进行分析,其次阐述电视新闻采访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探究电视新闻采访中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2.
莫智深 《视听》2016,(7):70-71
采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每一篇新闻稿件的出炉,都离不开记者前期的深入采访。记者在采访一线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所使用的声音、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等都属于采访语言,采访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在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采访人正确、恰当地运用好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新闻作品的信息量和质量。文章试就电视新闻采访中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合理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衣凤翱 《青年记者》2016,(32):42-43
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是主持人进行传播的工具,作为传播中的第一要素是主持人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创作材料.主持人应根据节目定位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4.
董伟  张方 《今传媒》2011,(4):132-133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当然作为播音员来讲更为重要,本文是对播音员语言的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学对播音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渗透,播音员们越来越注重播音艺术的美的追求和实践.在进行“再创作”活动的时候,正力图由被动型的接受转为主动型的审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丰富多彩的内容揉在一起,让真善美的信息准确鲜明生动地  相似文献   

6.
董伟  张方 《报刊之友》2011,(4):132-133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当然作为播音员来讲更为重要,本文是对播音员语言的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从业十年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在具备了较好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要想在节目现场发挥出色,与节目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融合,必须注意一些现场的规则和技巧,尤其是语言运用的规则和技巧,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运用。一、娱乐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运用娱乐节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主持人用语的丰富性,这  相似文献   

8.
于芳 《中国广播》2009,(7):18-19
中国之声在介绍自己优势时,广播编码的要件之·有声语言创作,未列其中。原因何在?本文从语言创作现状、评价体系误区、让魅力重现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电视语言是由电视画面和有声语言两大部分组成的。众所周知,有声语言在电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电视是视觉媒体,画面是电视的主体和基础,是受众接收信息的主渠道。英国电影艺术家纳斯特.林格伦曾在《论电影艺术》一书中充分肯定了视觉在人们接收信息中的重要。他说:“对于极大部分的群众来说,印象最深刻和最持久的东西还是电视中的视觉部分,而且那些最有效果的影片都是一些先满足眼睛,其次才顾到耳朵的影片。”他这里虽讲的是电影.但也适用于电视。电视画面的主题思想及作者意图的揭示,离不开有声语言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林鸿 《现代传播》2007,(1):166-167
广播电视传媒历来担负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真善美,传播语言美的任务。只有研究各种新的语言形态的美的形式要求,才能促使有声语言传播向更高层次发展。美的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美的内容和形式中,内容处于决定地位。但形式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于内容有着重大的能动作用,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以下就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形式美的五个重要方面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2.
有声语言创作是主持人个性化风格构建的基本条件,传媒行业重视和需要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要求主持风格的多元化;主持人自身素质影响和主宰了整个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多方面的用人选拔机制和院校培养模式,是主持人个性化风格构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仲启明 《记者摇篮》2008,(12):103-104
语言是在社会约定俗成规则制约下,传达信息的声义结合和体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声义结合称为有声语言,体义结合称为无声语言。作为节目主持人在社会约定俗成规则制约的前提下,还要根据节目内容和受众需要对语言使用进行瞬间控制把握。因此,把主持人语言称为一种艺术,是符合实情的。  相似文献   

14.
当下的播音基础理论研究亟需向心理层面深化.本文结合有声语言表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创作气场”概念,并对气场的形成及运作、气场的特征、气场与诸创作元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与阐述,力图证明气场为有声语言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15.
张彬 《视听纵横》2008,(6):85-86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用有声语言实现与听众、观众的沟通与交流,而要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的大众传播效果,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用规范的语言,否则很难达到服务大众、引导大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人人会说话,话不一定说得好。我们这个时代,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的出现,使有声语言成为传播中的主角,而有声语言品质又存在着高、下的规格划分,一般来说,合格的有声语言符合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基本要求,而高品位、高规格、高质量的有声语言经典则进入到文化传承的高层次领域。  相似文献   

17.
钟妍 《东南传播》2012,(8):189-191
1992年法国传播学者戴扬和卡兹撰写的《媒介事件》从传播学和人类学的角度首次提出"电视的仪式角色"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09年国庆阅兵盛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这些事件经由广播电视大众媒介的直播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仪式行为。媒介仪式传播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创作,本文试通过对以庆典、开幕式解说为代表的媒介仪式有声语言的分析,探讨有声语言在媒介仪式中的作用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听广播、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很标准,声音也很动听,但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语气刻板、神情做作,往往词不达意,令人生厌;有些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不算标准,声音也略有缺陷,但是主题鲜明、词约意丰、生动流畅、真挚自然,虽然稍有瑕疵,常常令人叫绝。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普通话标准与否对播音和主持来说  相似文献   

19.
朱婵娟 《新闻世界》2011,(12):47-48
有声语言在电视新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与画面相结合丰富了电视新闻。由于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一部分从业者逐渐怠慢解说词,追求画面的表现,忽视解说词的作用,致使语言简单粗糙,甚至游离于图像。本文将从观众接受信息的角度,探讨有声语言在新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画面与解说词密切配合,互相渗透,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迅速发展的时代、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受众,对从事有声语言创作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人们说起播音专业人员的素质的时候,更多的是指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当一个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积累达到相当的程度之后,如果他(她)还想提高一个层次的话,或者说,当大家的文化积累差不多的时候,非智力因素影响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了。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