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也不是在传统的程序上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其实。感动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一个人核心的素养。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他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只要学会感动,就会倍觉人生的温馨和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应当实现三个“回归”,不放过能让学生受到情感冲击的机会,使德育生活化,融入教育的整体之中,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感动的前提;真实是德育的追求;真实是教育的生命!当教育与真实分家的时候,那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仇敬东 《南昌教育》2004,(11):11-11
现行语文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传统人文精神。宏扬传统文化精华,培养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一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精髓,依然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有助于我们解决传统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让德育全面回归生活,能使理论与生活实践切实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宣武教育》2005,(9):45-46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是羞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地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评批”。  相似文献   

9.
漠视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是当代语文教育的缺失。近代的西学东渐思潮使语文教育领域表现出文化价值取向上的一味“西化”,其表征之一就是轻汉语言文字重心灵感受的基本精神,而盲目照搬西方在印欧语言体系统摄下所建构起来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世界上的语言文字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但也各有自己的特点,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指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边无涯;而西方语言文法的结构比较准确、分明。”  相似文献   

10.
公心冰 《福建教育》2006,(11A):48-48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更要善于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常常是周围的学生时不时地发出阵阵哄笑,而犯错的那个学生则羞得无地自容。这样的批评是对学生自尊的无情践踏,犹如挥之不去的黑色阴云笼罩在学生心头,因而被称之为“黑色批评”。  相似文献   

12.
黄秋美 《湖南教育》2002,(22):41-42
关怀即爱,是生命存在的本质状态,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原动力,是人文精神的最基本同时又是最高度的反映,是人类从蛮荒走向现代文明的“倚天宝剑”。它意味着尊重和欣赏每一个生命与生俱来的智慧,意味着对真善美生生不息的追求,它让每一颗心灵得到舒展,精神得到自由,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人生的价值得到最完美的实现。教育的支点是对受教育者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贯穿于整个人类教育史的始终,从古希腊大教育家苏格拉底到中国的孔子,从美国的杜威到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他们的教育理论处处闪现的是“关怀”、“人性”的光芒。在新的…  相似文献   

13.
线教平 《教育》2014,(30):6
从老生常谈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如今不少人反其道行之,倡导“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起点之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然而,既然是“零起点”何必执拗于“起跑线”在哪儿?输赢之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其实,教育的本质是在育人,要让儿童满怀对世界的好奇,轻松快乐地出发,首先要引导包括家长、教师及学校在内的全社会从倡导“智育中心”转向关注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理性对于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教育而言,理性可以使教育决策趋于科学、减少失误.也可以使教育远离功利主义及各种诱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理性的缺失会导致教育的偏轨。因此,只有使理性回归教育,才能使教育发展沿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在传统文化日趋升温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提倡国学。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人不时提出回归传统语文教育的主张。甚至有人断言:现代语文教育已经"重病缠身",语文课的出路在于"回归传统"。[1]现代语文教育的出路何在,是"回归传统"还是"全盘西化"?毋庸置疑,那种不顾汉语自身特点,"淡化语文知识"的"全盘西化"之路固然不可取,但"回归传统",也并不是让语文教育永葆健康的"灵丹妙药"。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改革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现代化之路。在此,笔者不妨借鉴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相似文献   

16.
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追求绿色消费已成时尚。作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不妨来点“绿色”调料,教师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施以“绿色批评”,不仅能达到批评的目的,不伤害学生,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感情的滋润,营造一种轻松的教育氛围。怎样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呢?老舍先生说的好:“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他人的过错,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我们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妨寓批评于幽默。鲁迅先生看了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认为文章中许广平的观点太少,引用罗素的部分太长。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  相似文献   

17.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语文教学有义务也有能力使学生获得这种力量,语文课应该而且必须是美的。因此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同归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郭桂彬 《师道》2014,(3):13-14
受竞技体育浮躁和功利的影响。我国现在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一些中小学的体育课往往流于形式.或只重视考试科目训练.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学生对体育锻练的兴趣大打折扣。这样的体育锻练已失去了其本身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是打开音乐教师教育智慧的“金钥匙”。课程改革呼唤音乐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而探索音乐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则能帮助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新课程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呼唤文学教育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弊已深的文学教育问题在始于1997年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突现出来,引起语文教育圈内外人士的关注。文学教育中重功利实用,淡泊人文,以教师为中心,追求唯一解读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