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要找到仁爱精神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强文化引导,不断弘扬仁爱...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传统仁爱精神"缺失"现状的基础上,探求了传统仁爱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和路径选择,对于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图从杜甫诗中的儒学影响来说明杜甫诗性中“仁爱”精神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4.
试图从杜甫诗中的儒学影响来说明杜甫诗性中"仁爱"精神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5.
袁秀娟  王长坤  陈涛 《文教资料》2008,(21):212-213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同时,它也是高校、社会乃至国家的一项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高等学校必须切实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差的现状,着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方式,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改革考试方式,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仁爱精神是尊重人、关心人的崇高境界,是理解人、谅解人的博大胸怀,是团结人、凝聚人的高尚品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仁爱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协作精神及培养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协作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正确理解大学生协作精神的涵义及内容,分析它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营造校园的科学文化氛围、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是重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必须厘清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从理论上来梳理当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中存在的诸多困惑问题,以帮助高校教师在实际的志愿精神培养工作中更具方向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引领知识经济和发展科学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大学生批判精神的培养,可从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意识、培养批判性的学习能力、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行案例教学、增强教师的榜样作用和进行网络信息的分析批判训练等7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姚建东 《文教资料》2008,(12):204-206
本文从创新精神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入手,分析了目前高职生的创新现状,继而提出了高职生应从人格特征、知识体系、社会实践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和谐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大学生和谐精神的途径主要是:构建和谐校园,加强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开展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教育;加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要充分利用儒家"仁爱"精神特有的精神价值和生命力来影响、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调,培养其有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民道德,其精神实质是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职业劳动双重属性的自觉把握,要求实现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相统一.三个文明同时抓,是保证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实施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维护死者家属的利益,有利于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生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对社会、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本文阐述了激发动机,实现自我塑造;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自我开发;加强思维训练,拓展潜能等多方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仁"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其思想的核心范畴,"仁"字最先可能并不是由儒家提出,但却为儒家所吸收、改造和弘扬.只有理解了"仁"的历史起源和最初含义,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儒家特别强调必须款待他人、厚爱他人,进而泛爱万物."仁"是人性的本质特征,"仁学"的核心是讲爱人,"仁"是人的哲学升华,可称为人学哲学.作为"仁者爱人,泛爱众"的理念、万物一体的超越意识和生生不已于一体的儒家"仁爱",虽产生于过去.但由于它包含着一些恒古长新的内容,因而具有其内在的思想魅力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在求实客观、追求真知、理性怀疑、善于思考、求变求新、肯定科学价值等方面的现状及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现实对策,这对高校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仁爱是我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在现代社会它具有了新的内涵,本文是首先全面介绍了仁爱现代丰富的内涵,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仁爱观的特征,最后对当代大学生的仁爱观的特征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应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新挑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为此,高等学校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