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五讲:欹侧
  字态之平正,如人之端坐;字态之欹侧,如人之行走。故欹侧之字,以笔画角度变化或偏旁部首位置偏移制造动势,如人之举手投足,正是其精神流露之处。欹侧,是行书中最常用的技巧手段之一,字态左顾右盼、顺应笔势,使通篇浑然一体又变化多姿。经典作品常在有意无意之间,传递出书手的深厚功底与精湛技法,表达出书手的书写状态与审美理想。颜真卿行书中的欹侧运用,非常丰富又别具特色,临习时宜多多揣摩,悉心体会其中妙处。就具体运用来说,有单字字态的欹侧、偏旁部首之间的关系、字组中各单字之间关系,以及行气呼应形成的中轴线摆动等等几个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2.
一、艺术的字与实用的字 书法与印刷体的区别 图1是一幅唐代大书法怀素作品的局部。(《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晚年的草书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笔画纯净明朗.笔势圆转活脱,飞动流荡。)  相似文献   

3.
正徐晓萍书友的隶书作品,取法汉《曹全碑》,用笔熟练,字形端庄平稳,结构舒展自然,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曹全碑》秀美端庄的书法特点。但从全作分析,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曹全碑》笔画丰腴饱满,此作用笔上略显单薄,笔画纤细。第二,个别点画笔势不够准确,比如:"悲"字心部笔势翻转僵硬,影响整个字的流畅。第三,用笔质量需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十一讲顾盼呼应《石门铭》是静态书体,点画之间独立性强,然其内部笔意连属,顾盼生姿,对其进行专题训练,亦是学书要津。顾盼,是通过笔势、笔意的呼应,使本来独立的笔画产生动势,气脉相连。呼应,是不同笔画以及汉字不同偏旁部首之间的照应,后一笔画的入笔要与前一笔画的收笔相承接,后写笔画的位置、走  相似文献   

5.
行书钩、挑笔画的变化及笔法 一、钩的变化及笔法钩,在行书中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多。因为,有钩的笔画可以写钩,无钩的笔画大部分也可以写钧,即带钩。带钩可以增强行书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乃至整幅作品的连贯、流畅和呼应的风格,故古今行书名家作品用得较多。行书中的长钩(横钩、竖钧、戈钩、平钩、竖弯钩等),  相似文献   

6.
费县(刘庄)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两类。非轻声两字组中除前字为上声的两字组前后字都不变调外,其他两字组普遍表现为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普遍表现为前字和后字都发生变调。  相似文献   

7.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行穰帖》为唐代的双钩填墨本,东晋王羲之草书作品。硬黄纸本,纵24.4厘米,横8.9厘米,2行,15字。草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观典赏析】《行穰帖》为王羲之草书中最为奔放爽畅之作,显示着其书笔势由内擫向外拓的迹象。突破以单字造型单位的旧法,有以两字为一个造型单位,形成"字群结构",突出笔势放逸生奇的品  相似文献   

8.
正书如其人。书法创作既要展现个人的性情,也要遵循章法,只有章法运用恰当,写出来的字才能体现书法之美。章法统领着书法作品的外观与内涵,或雄浑遒劲,或秀美飘逸,或端庄工整,导引着书法艺术的视觉感受。章法,是指排布整幅作品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呼应,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以及一字与多字之间的关系都要处理得当。关于布白,历代名家都作过精辟的阐释,明  相似文献   

9.
同源字组在语义上存在着某些联系,《广雅疏证》对此也是多有揭示的。同源字组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就是原词之间关系的表现。因此,考察同源字组间的语义关系等于考察原词语义的关系。 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对同源字的研究,可以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内向型的,相当于现在对一组字内部成员间关系的系联与证明;一是外向型的,就是系联同源字组并对其语义关系进行探讨。例如:  相似文献   

10.
正于万里书友的行草书中堂,整体气息完整,书写流畅,字形较为丰富,体现出作者较好的书写和驾驭作品的能力。全篇以草书写就,草法运用熟练。笔画多用圆笔,线条圆润少顿挫之笔,字形大小穿插,空间对比明确。此作在以下两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字形大小穿插不够自然,有摆布之嫌,如:"年""盛"等字过分放大,在全作中较为突兀;另外,草书书写贵行气连绵、气息连贯,字与字虽不相连属,但仍可运用字势、笔势的连  相似文献   

11.
名印赏析     
正"皇后之玺"玉印(西汉)纵2.8cm,横2.8cm,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作品欣赏:这是一方非常有代表性的汉代玉印,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玺印之一。整个印面布局疏朗,笔画线条内含劲力。这方印虽然没有界格,但字与字之间、字与印边之间的留白十分均匀;印文中的笔画以略带弧度的横线为主,这与完全平  相似文献   

12.
笔力雄强笔画厚重陈兆贞的隶书,用笔扎实行笔有涩意,笔实墨沉,笔力雄强,笔画浑厚凝重。立字稳正大气,气象沉厚。正文排列字疏行紧,字与字之间留下大片空白爽朗开阔;行与行之间安排紧凑互为照应;整体疏密有致,章法极佳。  相似文献   

13.
“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笔画的位置力求近似碑帖);三遍须令似本(笔画和结构形态力求近似碑帖);四遍加其遒润(笔画的起止和使转,务求方圆刚柔近似碑帖);五画每加抽拨使不生涩,如笔下未滑不可便休,三行二行临之未休,取滑健为能,勿计其遍数也。”(见王羲之《笔势论》)书圣王羲之精辟的论述,阐明了书法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其实质也就是在大脑皮质上不断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这种“暂时性”经  相似文献   

14.
陕西乾县方言属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根据对乾县方言二字组非重叠式连读变调现象的分析,发现该方言的变调存在着几点特殊的现象:(一)在乾县方言二字组的九种连读变调中,当变调发生时,变调的音节大多是位于二字组右侧,而非左侧的音节,后字变化的频率远远超过前字;(二)乾县方言二字组连读变调存在着三种可能:左字变调、右字变调、左字和右字同时发生变调;(三)二字组连读变调出现因规则之间形成的反馈给关系而触发的音系不透明现象。文章针对乾县方言的以上特点,利用优选论的比较标记理论分析乾县方言二字组非重叠式连读变调规则的音系不透明现象。  相似文献   

15.
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一、怎样理解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就是指行书字结体时,相邻的笔画之间或合体字的各部位之间应互相迎合、互相揖让,以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里的迎合,就是一个笔画或一个部位的长短、欹正、粗细,要迎合相邻笔画或部位的需要;揖让,就  相似文献   

16.
正作品简介:印文:校尉之印。时代:西汉。尺寸:纵23毫米,横23毫米。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欣赏:此印笔画圆润光洁,平直挺劲,结字端庄方整,转折处多为圆转。印面上的四字按笔画的多少划分和布局,右边两个字占据的空间明显大于左边,字与字之间有明显的间距。由于笔画多少的不同,"校""尉"与"之""印"形成明显的疏密对比。"尉"字下面短  相似文献   

17.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古田话和福州话同系统,但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二字组连读变调方面,与福州话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不同的是,古田话呈现出前后字不变调、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和前后字都变调的特点,连读还引发了后字声母的类化。  相似文献   

18.
庄同济先生所书韦应物诗行草斗方作品,总的说来章法布局合理,通篇字大小有别,特别像独、树、带字的夸张写法,给作品增强了活跃气氛。在笔法上,笔势圆转连接自然,墨法上干湿有变,是一篇具有一定构思创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横、竖、撇、捺、点、钩、折、提八种形态是汉字最基本的构成笔画,其中"捺"是基本笔画中比较难掌握的笔画。在书法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通过理性的归纳与对比分析了解"捺"的特征,把握不同"捺画"的角度、趋势和行笔方法;学习"三种不同的捺画"的写法与运用,尝试运用"集字创作法"完成作品。以此,提高学生读帖时归类思考、对比分析以及集字创作的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20.
左右摆动、上下摆动与笔势笔势,本指每一种点画依照各自特殊的形体姿势的写法。在实践中,笔势又因点画在字的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各位书家用笔结体特点的不同而各异。笔势与笔法不同。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