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一) 灵活多变、多姿多彩是行书结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行书重要部件的偏旁部首,也必然为体现这一特征而灵活多变、多姿多彩,任何一个偏旁部首也不能例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幅行书作品中的部首雷同或结体雷同。  相似文献   

2.
行书,是一种动静结合的书法字体,既有楷书、隶书、篆书的静穆特点,又有草书的飞动特点。要体现行书动静结合的艺术风格,关键在于结体上的灵活多变。我国历代行书名家的作品,之所以能在结体上风格各异、体  相似文献   

3.
正赵孟頫是元代书法第一人。他的书法,既有隋唐的严谨,又有魏晋的疏朗,其中成就最高的要数楷书和行书。《行书十札卷》就是由赵孟頫的十封信件组合而成的行书墨宝。纵观此幅墨宝,笔法遒劲,姿态朗逸,或婉转,或流美,展现出书家一圆、二润、三熟的独特风格和赵体平整秀丽、典雅文儒的书法特点。又因为书卷来自赵孟頫与亲友间平时的通信,内容都是聊家常琐事,所以随手写来轻松  相似文献   

4.
正赵之谦(1829-1884年),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来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中创新提供了参考。赵之谦作品最多、传世最广的是行书。他始将北魏书笔法直接运用到行书之中。因此,它没有前人所遗留下的"参照物",而且由于北魏书法独特的用笔方法——卷锋加侧锋转换为中锋,很难于连贯。对此,赵首先是在"文稿"小行书,或者说小字落款中得以解  相似文献   

5.
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 一、如何理解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 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就是指一幅行书作品中,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字的各部分之间应有相向、相背或俯仰的结体变化,使其造型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6.
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学"了几十年之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个笔画是合乎要求之"笔法",或者说,有些笔法、字法不灵动,显得呆板,毫无生气。究其原因,乃缺失"笔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特有之"中国符号",每一个汉字、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力。笔画、结构、章法构成了书法之三要素。欣赏与评判书法作品之优劣,亦可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书圣王羲之墨迹范字为例,对笔法、字法进行技法分析。  相似文献   

7.
七、木字旁的变化及笔法 木字旁在汉字中出现较多,运用到行书作品中变化也较多。作为左部,木字旁的行书应稍有倾斜。古代名家行书中的木字旁,一般为有倾,也可稍左倾,且多为第三、第四画连写。这样安排,既可产生动感,又能呼应右部。  相似文献   

8.
王立信先生的行书作品《苏东坡·赤壁怀古》,字体端正匀整,结体规范,用笔丰润率意,单字结体方整而漂亮,行笔流畅收放有致,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结字功力。 行草作品堪称书法最高境界。羲之云“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其特点是“艺术性强、变化多、结合难、贵在自然”。但观王立信先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一、怎样理解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就是指行书字结体时,相邻的笔画之间或合体字的各部位之间应互相迎合、互相揖让,以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里的迎合,就是一个笔画或一个部位的长短、欹正、粗细,要迎合相邻笔画或部位的需要;揖让,就  相似文献   

10.
<正>笔法的训练是书法教学初级阶段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开始没有正确掌握执笔和运笔方法,急于求成,过早地关注结体与章法,导致在后续的发展上受到制约。结体、章法其实易于掌握,而笔法问题是一个自始至终需要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在正确执笔的前提下,从浅入深、由简到繁地理解笔法的实质,迅速  相似文献   

11.
正隶书是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既是篆书的快写,又是楷书、行书、草书的源头。其笔法、结字、章法相对其他书体来说比较严谨、简易,能使初学者更容易走进书法的世界。掌握好隶书这种书体,对将来进一步学习书法很有帮助。笔法。隶书改变了篆书(尤其是小篆)笔法单一少变的状况,使线条的粗细、方圆、曲直有了变化,而且笔锋的提按动作加大,形成了代表性的笔画"蚕头燕尾"及收笔处明显的"左波右磔",因此增加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9,(5):28-31
用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书写的汉字字体,包含着形式与意味,实质上这是书体的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层次是"书法",另一个层次为"书道"。根据文艺美学理论,以顾文的行书作品作为话头引发一个论题,通过对古代著名书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书道"美的文化生成的历程、艺术形态的角度,说明"书法"与"书道"所存在的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赵战新 《文教资料》2007,(12):111-112
作为普及中华汉字文化的钢笔艺术,因其使用的便捷与实用而深受人们喜爱。可是受传统艺术理念与教育理念的影响,钢笔书法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以探索研究钢笔书法中楷书教育与行书教育的有机性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两者在表现书写者风神、风韵方面的一致性,接着着重讨论了两者在执笔、运笔和结体方面的多重差异,从而试图为两者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按照文字特点及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关感的艺术品。羿耿庵作为一位中华书法的传承者,其书法作品形神兼备,尤其在篆书、隶书方面有较高的成就。他不仅在艺术创作观念上推动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其作品本身也拥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这个时代的经典书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现在谈谈书法形体美中的第二个方面——结体。结体,又称结字、结构。它是汉字的点画间、部位间关系合理的布置,是构成不同书法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艺术形体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书法艺术美来说,点画美只是局部美,结体则是由各种基本点画组成的艺术形象,是各种优美、动人的线条巧妙的“综合”,它是汉字的一种整体美。如果字的结体不佳,就很难使人产生美感。三国魏时大书法家钟繇曾批评其弟子的字说:“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钟繇的这段话,已经涉及到书法结体美方面的问题。在书法艺术中,结体是很讲究  相似文献   

16.
陆建楼先生书刘禹锡诗行草斗方作品,章法合理,字形大小有别,行草相间,笔法流畅,笔断而意连,秋、盘等字结体俊美。尤其在用墨方面,较多使用枯笔,使作品力感增强,是一篇成功的行草书法。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一种抽象的线条艺术,对这种以汉字线条为基础的组合艺术欣赏,不是人们想象当中的简单的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要根据作品的墨法、笔法、章法和作品的神彩等有机组合效果来欣赏。因此,要谈书法的欣赏,必须要求人们首先弄懂笔法、墨法和章法这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临贴新论     
临贴是学习一种方法,即毛笔书写优美汉字的方法。书法的核心是笔法。笔法是书法的基本技法,是书法的语言,不掌握这种基本技法,不管你有多大学问、多少才情,也无从用书法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书法对基本技法的要求一点不比其他艺术门类少。我们现在见到的最完美、最完整的笔法表现在古典精品里面,而尤以汉代及其以后的作品为好。经典作品是前人书写经验和汉字书写规律的高度概括总结,具有真理性质。目前虽然还没有足够的定量分析作依据来论证,但从千百年来人们的直观感受,以及近年  相似文献   

19.
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后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创新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行书结体的长短变化中国的汉字字体大都是方块字造型。如:篆书、隶书、楷书及魏体书,基本都是长方形的结体。每个字体中,字与字的高和宽也基本相等,区别在与篆书、楷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