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情实感”作为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强调在写作中能够抒发自我的真挚情感,表达独特的个性思考,描摹个人的真实体验。这一原则无论是在近世还是当代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陈雪虎教授《“真情实感”说辩证》一文质疑“真情实感”说的当代价值,针对“后情感”时代的文化状况,对当今作文教学中不顾修辞文法的基础训练,将“真情实感”奉为终极真理的保守做法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到陈雪虎教授的《“真情实感”说辩证》一文,颇多感思。该文辟开中学语文教育的层层迷障,直指“真情实感”说的历史起源与当代表征,并申明以“修辞立诚”为中心,再造语文教育理念的构想。这样的论说意旨与现实诉求,令人茅塞顿开,拍案称好。  相似文献   

3.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杂志2013年第10期发表的陈雪虎教授的大作《“真情实感”说辩证——当代语文教育观察之一》,触及到了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深层问题,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界和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本刊选择了与陈教授对话的短论数篇,同时邀请陈教授写了主持人语,一并刊发,期望将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在《语文世界》杂志上读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雪虎先生的《“真情实感”说辩证》一文。该文从历史、哲学、文学、写作等多重维度重新审视流行于中小学作文界的“真情实感”说,文章高屋建瓴,发人深省。作者指出:“在当代中国,有必要破除浪漫求真、一味求实的执著,和解脱贪婪资本和偏执政治的双重束缚,让作为人文沟通和传情达意的作文回归生活,回归文章写作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至整个教育体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甚至严重到“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呢?原因虽然非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社会(政治)的,经济的和科学文化的三个方面。本文准备从科学文化方面对教育必须改革的原因作  相似文献   

6.
李晓 《现代语文》2008,(8):15-15
老子思想在当代语文教学思想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老子朴实而深厚的语文思想,尤其是“行不言之教”的主张,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是遵从生命力发展的教育准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件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这就是对老子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诠释,以老师的“不言”触发学生的“万言”,以“无为”诱发学生的“有为”。  相似文献   

7.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8.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丰富多彩的,如何激发教学中的“语文味”?我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选择从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情感激发”入手,安排了一次作文辅导课。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就是把语文知识的字、词、句等方面的微观教学升华为对人类文化、科学文明及人格魅力的审美情感教育,把几册课本、四面课堂的“闭门讲经”式教学扩展到大社会、大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感受时代脉搏和社会生活节奏,全方位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这个“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广阔性、语文课堂的社会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语文能力的综合性上。它要求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与情感熏陶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结合起来。为什么要实行“大语文…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2009,(5):64-64
主办单位: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时间:2009年7月17日于19日一、会议内容1.专家报告(孔庆东:当代著名学者、文化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围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同课异构”观摩:分中学组和小学组同时进行,对各组教师分别进行评比颁奖。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一方面,每个人为求得生存发展,必须学会并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另一方面,每个人在其生命的历程中要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接受语文教育就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因此呈现为一种生命现象。这样,语文教育活动就与塑造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联系起来了。“学会做人”,要求当代中学生掌握并运用辩证思维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社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躺平”文化的出现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研究提出了新的难题,但是,“躺平”在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为我们对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就“躺平”的内涵进行简要概述,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对“躺平”现象进行剖析,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在应对“躺平”文化过程中,要坚持辩证看待,扬长避短;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为人师表,榜样作用;强大自身,提高素质,尽可能减少“躺平”文化对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针对当代语文阅读教材选文标准问题提出了从适合于学生心理发展、社会生活变化、历史文化传承需要的“三位一体”多元化选文标准观。同时对依此标准进行选文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社会,无论是何种“原生态美术”类型,都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正在不断被现代科技文明、商业文化及旅游文化等所侵蚀,侵蚀的结果就是“原生态美术”的“非原生态”化,直至成为商业集团或旅游开发的牺牲品。如何在我国教育单位针对上述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加强保护也显现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16.
周一贯先生口述,季科平整理的《周一贯口述:“一以贯之”的语文教育生命观》是国内首次以口述的方式编辑出版语文名家个人教学与研究史,周一贯先生是首辑中唯一一位从事小学语文研究的当代名家。阅读本书,可以从“越语文”的角度切入,把其视作一份践行“越语文”的历史镜像,可从童年立场、生命视角、文化自觉三个方面认识其语文教育研究实践对越地风土、人格、文脉的继承、弘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嘉耀(江苏省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团长):祝禧是一位有文化根基、有教育思想、有专业追求的教师。她的“文化语文”既源于她的“古典情绪”,也根植于她对教育本质的认知,更是她在多年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对语文的操作活动都用“教育”一词来表述,如:“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等。《标准》对语文的操作活动为什么要改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往语文教育从来无视言语生命的自然属性——每一个儿童固有的言语天性,将语文学科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视同仁”,一律视为知识技能教育。语文教育便成为一种纯粹的语言规训,不断地从外部对儿童的言说进行所谓的教导。教师代表着成人世界的话语权威,从实用和世俗的目标出发,为儿童的言语学习确定了一个与他们自然的言语需要格格不入的方向,这就是服从于现实的、在利益最大化原则驱动下的“应需”“、应试”实用动力学:学习语文是为了将来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是谋生应世的需要。——我以为历来人们在语文研究“上都走错了道路”。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