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锡剧是苏南地方戏曲的一大剧种,却一直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文章通过对锡剧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尝试找出锡剧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陆银冰 《考试周刊》2024,(21):27-30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如何让锡剧普及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音乐课堂尤为重要。文章从强化师资队伍、夯实课堂阵地、丰富课外活动等方面探讨“锡剧进课堂”的相关策略,弘扬和传承锡剧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锡剧,是清乾隆中期的一种地方戏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常州是锡剧的主要发源地,它是在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而洛阳更是将锡剧这个地方剧种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我园正在研究《利用农村本地文化资源,培育艺术教育特色的行动研究》的课题。本课题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的艺术教育与一般的艺术教育相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我们的孩子土生土长在洛阳这块沃土,秉承了洛阳人的艺术创造基因。我园合  相似文献   

4.
赵红 《文教资料》2006,(19):68-69
关于如何定位“先锋文学”概念的内涵,批评界有多种不同意见。本文在这里所接受的是为批评界所识的看法,即指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思潮。从思想内涵上来讲,先锋作家们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潮主题,还是在形式技巧、创作理念方面都集中地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技巧,表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学不同的艺术特征。对于中国新文学历史而言,这种创作具有浓烈的创新和挑战意味——正因为这一点,80年代文学评论界就借法国“先锋小说”之名为它命名。笔者认为这一范围的概…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当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杂技”俏然出现在舞台上,并一路探索、丰富、发展,演绎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杂技主题晚会”的时候,毫无疑问,现代杂技在贴近时代、感悟生活、抒发情感、形式创新等诸多方面正逐步告别传统杂技中较为“朴素、单纯和直白”的创作模式。但我们还是应当明智地意识到,  相似文献   

6.
锡剧音乐的结构方式是板式变化体的唱腔体制.板式变化体是以一种曲调声腔为基础,经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的各种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各种不同板式声腔的戏曲音乐体制.锡剧从其最初的单一唱腔曲调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具有簧调、大陆调和玲玲调三大声腔系统的各种不同板式的唱腔曲调.三大声腔系统的形成是构成锡剧这一主要地方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锡剧是流行于太湖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优秀传统地方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进入21世纪,锡剧遭遇"无戏唱、无人演、无人看"的"三无"境地。锡剧要发展,必须改变其传播的生态,首先是传播者齐头并进,合力传播;其次是传播内容创新发展,跨界突破;再次是传播渠道向新媒体无限拓展,整合营销;最后是分众传播,培育锡剧文化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锡剧作为我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艺术结晶,折射出民族优秀文化的璀璨光辉。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寻求音乐课程与锡剧的结合点,探究小学音乐课堂锡剧教学的有效策略,即借助相关乐器来提升学生的锡剧模唱水平和腔调韵味,为唱准和唱好锡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戏曲艺术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相当大的推广。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传统音乐形式,既丰富了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又提高了中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但目前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学音乐课堂并没有彻底落实传统艺术进课堂的有效方针,仍然以流行音乐为主,这导致中学生传统文化艺术意识日渐淡薄,地方性文化艺术得不到较好的传承。针对此种情况,从传承地方文化艺术的角度,对初中音乐“锡剧教学”的推进策略进行剖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锡剧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欣赏一些有名的唱段,去江苏无锡进行采风实践,采访梅兰珍、王兰英等名角的弟子。通过本项目的训练实施,能够深入剖析锡剧演唱以及其相关的文化特质,并能从而进一步探究其演唱和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提高专业修养,拓展相关知识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里,传统与创新是从未离开过的话题。古往今来,中国画画家在艺术形式的传统与创新方面做了种种尝试。在全球化的今天,创新更是现代中国画问题的焦点。本文主要着眼时代精神,对现代中国画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以及现代中国画艺术形式的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新生代小说作家成年期均在80年代.他们的小说创作在城市题材、流浪情结、叙述方式以及传统文化观等方面从形式上看表现出一定的相近特征,而在内在意蕴方面却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3.
黄梅戏由一个民间小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剧种,它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历程。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调,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形成"黄梅歌"这一音乐形式;在安徽流传时,与流传地民间音乐结合,以及接受高腔、怀腔等的影响,唱腔得到极大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梅戏音乐发展到专业化创作阶段,吸收了南北剧种、曲种,包括藏族音调、西北音调、淮剧音调、京韵大鼓、梆子腔等音乐材料;进入21世纪,更尝试融合交响乐、电子合成音乐等现代音乐元素,加大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中国画创作的问题,阐述了笔者对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及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诸方面的看法,认为创新不是赶时髦,学习传统绘画不可轻视西方绘画,崇拜现代艺术也不需排斥对传统的学习.认为一件有生命力的作品,离开生活是不行的,只有深入生活,以自己鲜明独到的艺术个性,贴切自如的艺术语言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达到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5.
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多年来一直坚持将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作为加强系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教师的科研和创作创造良好条件。或选送进修,或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术活动、深入生活或为科研和创作提供方便。对科研和创作方面作出成就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鼓励,并采取多种方式广为宣传,以扩大影响,为中文系.也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80年代中期崛起地乌江地域的乌江作家群,以对乌江地域文化的深入审视与反思为其创作的文化驱力,从整体上显示出乡土经验与地域寓言相结合、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法相杂糅的鲜…  相似文献   

16.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创作的复古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流行歌曲的词创作题材狭窄。方文山中国风歌曲的词作不但以它的复古化与创新拓宽了流行歌曲表现的内容,而且也为某些阳春白雪的现代新诗如何走向大众提供了一个思路。方文山中国风歌曲词作的复古化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意象选用、意境营造、音韵追求四个方面,其创新则主要体现在题材、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自1922年尤金·奥尼尔被介绍进中国,至今已历90周年。90年中,中国在翻译、评论、上演及借鉴其创作方面,先后于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两次高峰。前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为曹禺、洪深等提供创作助缘,却被连天烽火阻断了发展行程;后期影响主要体现在学者们的研究和阐发,在戏剧界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考察这一旅程,不仅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接受外来作家的规律,还可考察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常州的文化夜景现状,提出应从丰富城市断面、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大胆创新、大众参与等方面着手建设常州的夜景,以形成"绿色的"、有常州地域特色的光环境。以法国里昂灯光节为典范,提出"规划先行,理念领先;创新设计,多方参与;丰富内涵,携手旅游"的24字发展策略,实现常州旅游的发展并形成夜景旅游和灿烂的灯光名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探索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电影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探索景象。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扛起了反叛传统创作理念、创作原则的大旗,在审美观上追求真实,在哲学观方面对人进行深刻的剖析,表现出自在、坦然的生命意识,在创作原则方面,大胆地强化观念、细节、造型,淡化主题、情节、人物。这种探索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银幕时空,就探索创新而言,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作为电影——这种大众的艺术,过分追求创作主题的哲学理性、创作手段的主观个性,而失去大量观众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歌剧形成至今,历时近一个世纪,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子向前发展的,即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和大量借鉴西洋的创作道路,这两条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前一种形式在80年代以前非常受欢迎,而80年代以后,后一种形式的发展比较快,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