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章《曹全碑》概述东汉是隶书艺术大发光彩的黄金时代。《曹全碑》以秀雅多姿著称于世,是汉碑隶书中的珍品。《曹全碑》,全称《汉故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19行,每行45字(末行39字),共849字。  相似文献   

2.
“隶书”含义,古今有别。古人所说“隶书”是指真书或正书,此三名曾长期通用过,亦即今人所谓的“楷书”;今人所说“隶书”是指汉碑字体,古人叫做“八分”,二王的八分书迹在唐代仍有流传但不受重视。断言《兰亭序》毫无“隶书笔意”,非王羲之所书,这样从现代用语的习惯出发去解释古代文献,并以此来否定《兰亭序》,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紧靠汉碑打好基础 张友福先生的隶书,运笔藏头护尾,行笔沉稳,一丝不苟,写出了隶书的基本笔法.结体自然,无板滞之累.章法上有创新的追求. 以下三点不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临汉碑求启佑再上新台阶戴凤洲先生的隶书功底较深,出自《曹全碑》而能自运。中锋运笔,线条凝练,富有立体感,笔实墨沉,笔画力沉气健。结字重心平稳,端凝稳重,从容守正,安如磐石。  相似文献   

5.
正【概述】《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碑高240厘米,宽110厘米,厚25厘米,隶书23行,每行36字。碑额题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额下有穿,穿下书刻碑文,记述衡方生平,颂扬其为政功绩。碑末刻"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汉碑中很少有书写者姓名,此极为罕见。此碑原在山东省汶上县中店村,现存山东省泰安市岱庙内。  相似文献   

6.
靠汉碑 求突破 秦清华的隶书,行笔沉稳,藏锋逆入,回锋收笔,无圭角虚尖,笔画平和.横平竖直,结体平正.字疏行密,布白整齐. 此作问题较多,这里只提四条. 一、笔画拘谨,不舒展,不奔放,缺少帖意.应通过临写(或只读不临)《曹全碑》加以领略. 二、笔力绵软,撑挺乏力.  相似文献   

7.
张明堂的隶书书法风格独特,人称"铁笔隶书"。"铁笔隶书"既有汉碑典雅、庄重的形态,又有汉简、帛书潇洒飘逸的神韵,更有甲骨、金石文字的筋骨和意趣。"铁笔隶书"源自中国传统书法的隶变,诠释了隶书书法的深刻内涵,是当今书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改弦更张除陈布新 赵小平先生的隶书,用笔娴熟,行笔老练,在隶书上有相当功力.结体方正,结实而不呆滞.字距疏,行距密,疏密合度.通融能力强,通篇完美. 此作最大的优点,是写得比较成熟.但由于是用楷书的笔法写隶书,所以与高格调的隶书相比不很合拍.其一,隶书是横向取势,应横重竖轻,扩张横势,而不是像楷书那样横轻竖重,张扬竖势;其二,隶书博大精深,用笔丰富,此作在笔画上形成定式,陷入程式化,是对艺术性的极大伤害. 欲求更上一层楼,要敢于决裂,从优秀的汉碑作品中问径得法.  相似文献   

9.
正固本强基步入正途郎惠茹书友的隶书,用笔有变化,提按自如,结体活脱。正文布局,字疏行密,章法完备,动感较强。此作由于靠帖不够,用笔和结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一是行笔较随意,用笔不够规范,笔病较突出。二是楷意较重,还没养成良好的隶书书写习惯。眼下应认真摹习优秀的汉碑作品,或《曹全碑》,或《乙瑛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高起点拾级再攀栾福臻书友的隶书,行笔沉稳,线条凝炼,功底深厚。结体端凝方正,重心稳重。布局严整,全篇和洽。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  相似文献   

10.
正提升观念升华格调张学勤书友的隶书,用笔扎实,墨酣力足,笔画圆劲,有较强的书写能力。间架开张,格局宽博宏大。章法严整。艺涯无尽,特提出以下三点希望。一、汉碑为师。认真读习《史晨碑》《乙瑛碑》,濡养线条的韵度,克服结体上的局板。二、收敛竖势。此作受楷法影响,竖势较强,与隶书横向取势的要求不相一致。最关键的是应将竖画收缩,写得轻灵,而不是粗而长、长而重。  相似文献   

11.
杨岘,字季仇,一字见山,号庸斋,晚号藐翁(66岁时以藐视上官被劾,归而署号曰藐翁).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卒子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晚清书法名家,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金石小学皆极能事.又工古文,有《迟鸿轩诗弃、文弃》.杨岘17岁(1865)补博士弟子员,早年即治《春秋三传》,又治《三礼》,学问深湛.37岁(1855)秋,乡试中第四十名举人.38岁入京会试,此后屡困场屋,未得功名,壮年时  相似文献   

12.
周平  夏时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6):108-111
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因其典雅恭谨、沉古遒厚而成为隶书的标准和极则。但标准和极则带来的局限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使隶书体一度淡出。直到明清碑学兴起,人们才又重新审视隶书,并促发了隶书艺术的复兴。尤为可喜的是近代以来,秦汉简帛书法的大量出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隶书艺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靠汉碑步正途
  严国强先生的隶书,笔灵墨活,线条变化多。结体方正,稳中有动。章法字疏行紧,顾盼照应较好。  相似文献   

14.
靠拢汉碑步入正途 危发林先生的隶书,追新逐异,具有个性。用笔藏头护尾,笔画粗细多变。结体横平竖直,立字端正,布白空旷疏朗。  相似文献   

15.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7):F0002-F0002
“隶书者,篆之捷也”。它是一种较为方折而快捷书写的篆书。隶书初创于战国,至东汉后期趋于成熟。隶书结体多为扁方,左右舒展,静中寓动。起笔藏锋逆入,出锋带上挑之势,点画呼应灵动。隶书风格多样。方劲古朴类如《张迁碑》《鲜于璜碑》等;飘逸秀雅类如《曹全碑》《孔宙碑》等;端庄凝练类如《礼器碑》《史晨碑》等;道劲宽博类如《乙瑛碑》等;奇纵开张类如《石门颂》等。  相似文献   

16.
<正>《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文系当时山东谷城县官员共同发起的为前县令,当时已转任河南汤阴县令张迁所立的德政碑,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刻。碑高317厘米,宽107厘米,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碑阳隶书15行,每行42字,碑阴捐钱人名字及所捐钱数,共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张迁碑》是汉碑中的名品,用笔以方为主,内敛,笔力雄厚多变化,字视大小而笔画或粗或细;结  相似文献   

17.
正临帖靠帖突破现状李昭泰书友的隶书,行笔沉涩,笔画厚重。结体方正,立字稳健。字疏行紧,疏密关系处理得当。此作,尚缺少帖意,两年来水平基本徘徊不前,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升华格调。猛攻《曹全碑》,提高眼界和书写能力,破低俗笔法,立高雅书风。二、提高笔画质量。(1)笔画要盈中,克服"尽(尽)"字波画、"远(远)"字捺画等此类长笔画中段力弱势怯之不足。(2)波脚、捺画要伸展,摒弃其蜷缩窝憋之不足。(3)笔画要流畅,力戒气血凝滞之不足。三、落款字再大些,以求与正文相协调。临靠汉碑焕发新姿郭国俊书友的隶书,用笔沉凝,笔画沉实。结体凝重硬朗。布  相似文献   

18.
<正>五岳之首泰山的玉皇顶是摩崖石刻比较多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唐玄宗的隶书代表作《纪泰山铭》。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书家,他所写的八分体在唐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隶书作品除刻于泰山之上的《纪泰山铭》外,还有作为西安碑林象征的《石台孝经》。唐代隶书和秦、汉隶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取法各异,取势不同。秦、汉隶书以  相似文献   

19.
草书     
汉代简牍中,有的隶书简略草率,可以说已是草书的开端。西汉元帝时史游(生卒年不详)编的一部教儿童习字的书《急就章》(原名《急就篇》),字体是由隶书简约草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正【概述】《张迁碑》,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即《张迁碑》全称。汉碑惯用篆书写碑额、隶书写碑文,此后,用篆书写碑额被延续下来。故,作"前"意。谷城,县治在今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一带。荡阴,今河南省汤阴县。"长"与"令"皆为一县长官,汉制县满万户称"令",不满万户称"长"。表:显扬,表彰。颂: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张迁,字公方,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人。他在谷城长任上,亲政爱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