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绍军 《报刊之友》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的每一步,都体现其发展的过程,节目主持人从播到说,再由说到如何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思索电视人与观众之间产生的互动和变化。方言节目的热潮不是突如其来的,更不是一股简单风潮一吹就散,正因为有其发展的种种因素,我们应深思这一过程,引导其良性发展,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将电视传播功效达到最优化,真正让节目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播理念的进步, “以人为本”成为节目制作的终极追求,方言节目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方言节目的走红,有节目自身的原因,更有方言自身的特点和方言文化的因素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电视方言节目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立勇 《新闻界》2007,(6):124-125
电视方言节目既有效地表达了多元文化中地方性知识的体系建构,又是分众化的区域文化圈内社会整合、社会教育乃至社会分化的公共领域.因此,无论从愉悦“他者“的角度还是提升“自我“城市文化形象的角度,对方言节目的自我文化身份意识的重塑和提升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林卫军 《东南传播》2014,(8):102-104
方言节目是以本地方言作为节目特色的节目形态,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节目类别,它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条件。方言是区域内社会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载体,承载了地区内的人文民俗、文化传统。它作为本地居民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区域内居民拥有共同语境的先决条件。福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攀讲》是一档福州本地民生类方言节目,创办于2008年3月,"攀讲"一词来源于福州方言,意思是"天南海北的聊天",而相同的语义在北方的方言里叫做"唠嗑"。《攀讲》的栏目名正是利用了方言中的共通性,过于简单的方言词汇就能让熟悉福州方言的观众立刻明白节目的主题。方言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节目的观赏性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和本地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姜卫玲 《新闻界》2008,(3):123-124
本文对电视谈话节目体现出的文化意义进行理性探讨,尝试着借此以期对中国目前的谈话节目制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常而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同时也是地方语言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衍生物。现阶段,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其表达方式的亲民化、表达语言的本土化,已经渐渐成为了吸引受众的主要话语选择。因而,对于方言节目主持人来说,其语言本土化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独特文化传承价值与现实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方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本土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电视传播和文化流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方言节目的优势、发展局限,以借此找到方言节目同主流声音普通话节目百花齐放的最佳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
梁喜爱 《视听》2016,(7):23-24
面对省级卫视诸多强势娱乐节目的进逼,方言节目作为一种最具本土化和贴近性的节目形态,成为地方电视台最"适销对路"的突围利器。然而当前方言类节目普遍存在文化含量不高的困境,甚至滑入了低俗化的泥淖。只有以方言为形,文化为神,提升文化品质,方言类节目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言节目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并有大发展之趋势。它有利于传承区域文化,唤起人们对乡音的记忆,让忘记乡音的年轻人重新拾起对方言的关注。方言节目的播出也利于繁荣地方文化,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做出一份贡献。但是,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方言节目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方言节目和区域文化的关系,以及在现在的社会中,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设方言节目的现状,人们褒贬不一。宁波市广电学会通过对宁波电视台、奉化电视台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适当开办方言节目是件好事,方言节目应该在地方电视台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杨彦 《新闻爱好者》2012,(11):23-24
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各地的语言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方言。作者认为,流传于各地的方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地域文化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积淀而形成的语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产物;方言节目也是传媒应对竞争的一种形式,能够带动影视节目创新;在普通话处于强势地位的今天,适当利用方言的独特性,对于文化的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方言的地域特征决定了方言以及方言节目不会对普通话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指的方言电视节目,主要指栏目化的情景系列单元剧和用方言播报的新闻或以方言为主要交流语言的谈话节目两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纷纷上演,业内外人士评论不一。本文从社会基础、电视体制变革、民众认同和方言的艺术魅力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方言节目兴盛的原因,并预测了方言节目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颜茹 《视听界》2012,(6):120-120
齐梁文化之地的常州,北濒长江,南临太湖,成为连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中间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常州方言的交流与相融。常州电视台2005年推出首档方言类节目《龙城山海经》;同年,常州电视台联社会写真》栏目开辟“有话要说”单元,用常州话点评民生新闻;2008年12月15日,纯方言类节目《生活369》开播,主播楼益华在常州市民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的勃兴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方言影视剧的热播,其背后有着深层的文化成因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一股强劲的方言风正在全国媒体蔓延。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了一批方言节目,形成了一股“方言热”现象,引起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学、业内人士、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当前研究广播电视地域节目表达方式,必须关注与研究“方言节目”这一热点。如何处理好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中的若干重要关系,从总体上正确把握广播电视地域节目表达方式,已成为一大课题。笔认为,归纳起来,关键是要处理好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了一批方言节目,形成了一股“方言热”现象,如何处理好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中的关系,成为各界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方言节目应处理好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电视娱乐节目在受众的热情狂欢、种种质疑和专家的理性批评中走入尴尬,有的依然红火,有的处于低迷,有的干脆下课,这些现象让人反思也引起更多的思考。本刊将陆续刊出这方面的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