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化媒体的产生,社会化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生存方式,也对企业的营销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企业具备了从大众营销模式转变为"微观市场营销"和"精准营销"的条件,社会化媒体使企业对目标客户精准定位、交易双方互动增强、营销推广成本降低、舆情监测实时高效。  相似文献   

2.
曹林 《中国出版》2015,(5):24-26
分析几起新闻敲诈的典型案件,暴露的不仅仅是某些媒体的道德缺失和记者的职业迷失,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多重的灰色生存心态和状态。其一是少数媒体人的灰色生存心态,在"社会公器"和"商业机器"间的精神分裂;其二是监督缺失的灰色区域,"同行不互相批评"的潜规则使某些媒体人成为监督盲区,对新闻管制的反弹力使中国媒体人骨子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受害情结和烈士般的悲壮感,这种悲壮感更容易掩饰媒体本身的问题;其三是被敲诈者的灰色心态,政府和企业怕记者怕媒体怕惹事,见不得阳光的灰色心态纵容着敲诈行为。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策划的要求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信息共享,传播速度不断加速,人们选择信息和信息媒体的多样性不断增加。各新闻媒体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注重新闻报道的组织策划。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媒体间大致趋同的报道理念和经营思路,使媒体越来越陷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题竞争"境地,这也呼唤着新闻策划的出现。同时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闻事件,每个人可能接受的新闻是有限度的,要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融媒体设施的不断完备,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于"非典"时期,融媒体在这次全民抗击新冠肺炎期间调配社会信息、及时科普、及时辟谣,保障了特殊时期的社会稳定。融媒体时代下科普主体的多元化、科普内容的优质化和科普形式的全面化也促进了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疫情期间的科普从"生理防护"上升到"精神防护",不同的社会主体也承担着不同的科普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传播手段也层出不穷,报纸一类的老牌传播媒体也面临着新的生存挑战,如何使自己的报导更加抓人眼球、守住更多的受众,成了现阶段所有报纸媒体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设置倒头条便是报纸媒体吸引读者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倒头条的几点编辑建议,来说明如何充分挖掘出倒头条的"黄金效应"。  相似文献   

6.
赵天 《记者摇篮》2012,(6):60-61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市场发展、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2001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继而被江苏广播电视台叫响全国,随后各地媒体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至今势头不减。但是"民生新  相似文献   

7.
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想媒体的公共性和现实媒体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甚至悖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媒体公共性的当下缺失一直困扰着现代传媒的健康发展,也是引发人民不满和社会不稳的主要根源之一,必须尽早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努力缩小其公共性应然与实然上的差距,真正使"公共性"所应具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理念在媒介传播活动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经济激烈地冲击着传统媒体,使相当多的传统媒体的经营陷入困境,尤其是平面媒体受到的影响更大。"免费经济学"为传统媒体走出困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日本经济新闻》创造性地运用"免费经济学",在进行大数据运用的基础上,制定了"免费+收费"的策略,使之成为传统财经媒体在新时代的成功者。"免费经济学"可以为传统财经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发展提供借鉴。在当前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财经媒体也可以从"免费经济学"理论出发,制定合适的策略,增强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电视台的收视率如同报刊的订阅率和电台的收听率一样显示着一个传播媒体的生命力。在广播电视事业高速发展,各电视媒体(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交互并存、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争夺更多的电视观众,提高收视率,各电视媒体无不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因为收视率直接关系着该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利益(广告创收),甚至关系着其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而收视率的竞争说穿了也就是电视节目质量的竞争。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争取观众、提高收视率的一个必备的重要条件。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在当今电视媒体众多、各频道都以节目激烈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手机、ipad、i-phone等新媒介的出现,新兴媒体迅速崛起,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纸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也在这场报业变革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在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这是摆在广大副刊编辑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闻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为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网络新闻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跨越了"国界"的限制,这也就使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媒体的道德伦理问题日趋突出.因此,促进新闻道德规范,一方面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促使媒体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全媒体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媒体竞争越发激烈残酷。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权贵",还是网络、微博、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土豪",无不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找"猛料",挖"独家",以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扩大受众群,这样就能在同城、同质媒体竞争中占据高地。然而,一些媒体过分重视新闻的"卖点",导致编发出的新闻稿件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有的甚至出现了不实之处,严重的还存在着政治错误、导向问题。这些本可避免的失误给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教训是深刻的,也极大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地方媒体发展的一道难题——密切同企业的关系 佛山是制造业云集的新兴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美的、海天、健力宝、格兰仕、志高等知名企业不断涌现,而伴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壮大起来的城市媒体,亦曾为这些企业的破土而出“鼓与呼”,企业也把当地媒体当成扬名的阶梯而不舍不弃,双方密切合作、携手开拓当地市场。然而.产品市场的扩大使企业的视野更加开阔。  相似文献   

14.
传媒业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在买卖中,我学会了办媒体。通过创新让读者买单,是所有媒体的唯一出路"。事实上,创新不仅是传媒产业的出路,它也是当今商业社会前进最重要的推动力。几乎每个企业都逐渐认识到,基于创新的"差异化竞争",是企业获取先机、赢得市场优势的关键因素。然而,要想真正发挥创新的力量和价值,使创新深入企业的"肌理",成为企业发展成长生生  相似文献   

15.
刘琳  刘尚正 《青年记者》2012,(20):10-11
"三农问题"特指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新闻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中,地市级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无疑存在着诸多限制,但同时也面临着发行范围多为县城、乡镇这类"报业欠发达地区",有大量农村受众资源可发掘的机遇,因此积极做好"三农"报道,既有利于增加媒体在促进农村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分量",又有利于提升媒体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解析方言栏目剧的尴尬处境与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技术、新媒介的快速发展,细分受众市场、广告市场的饱和以及媒体自身"线形"的赢利收入模式的影响,方言栏目剧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其自身特色以及良莠不齐的现状也使其在当下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处于尴尬处境。本文主要从受众认知以及社会文化语境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自2012年以来,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情况堪忧.报纸媒体经营状况的"断崖式下滑"至今没有见底走平,电视媒体中排名靠后的省级卫视以及市县级电视台的营收也节节败退,一时也难以止跌回稳.传统媒体经营状况恶化直接影响到了其社会责任的践行与落实,媒体的公信力及舆论的引导力也被进一步削弱.2017年6月引发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神医刘洪斌"事件,就反映出电视媒体为保经营、争创收已经达到不择手段、不顾形象的地步,另一方面这也真实反映出当前电视媒体生存之艰难.  相似文献   

18.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日常活动,它维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延续,是社会进步的初始动力.作为"经世济民"缩写的"经济"一词在起源上就已经彰显出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地方媒体经济新闻的发展建立在人类经济能力逐渐繁盛的基础上,经济新闻报道的产生、发展和繁荣都离不开"人"这一社会最活跃因素.因此,不管是回顾地方媒体经济新闻的成就与业绩,还是反思其不足和缺憾,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视角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媒介生态环境意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等几大部分构成。媒介生态环境是媒介与媒介之间以及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而媒体则是媒介载体的简称。媒体的"旧"与"新"是相对而言的,也正是由于媒体的更新换代,才使媒介生态呈现勃勃生机。但新媒体的快速出现,正在搅动着整个传媒业的格局,传统媒体的到达率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文章分析其表象的同时,探讨其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这一理念已成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行业的电视媒体正在经受着日益崛起的新媒体的巨大挑战,转型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具体到电视栏目,究竟应该怎么"互联网+",以什么样的跨界融合模式来得以发展?本文以"无线苏州"模式为借鉴,来初步探讨地市电视栏目的"互联网+"生存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