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近代文学当中,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当属最高,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巨著,《浮云》《金色夜叉》《青梅竹马》等就代表了日本明治时期小说的成就。通过明治时期《浮云》和《金色夜叉》的主人公形象的分析,认知日本明治社会的特征是本论文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日本江户时期儒学发达,国学兴旺。狄生徂徠是江户时期日本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他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是第一个意识到汉语和日语是本质不同的两种语言。基于此,他对自古以来传统的汉文训读法提出质疑,从而引发了他对翻译的思考。他提出的翻译观为后来的兰学翻译和明治时期的翻译家们所借鉴,可以说是现代日本翻译理论的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玉立 《职大学报》2013,(1):98-101,124
明治时期,日本人眼中的李鸿章纵使再有才华,不过是腐朽、破败清朝的代表而已。不过,明治时期,关于李鸿章的著作在日本地大量出现,说明了李鸿章在当时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之高。  相似文献   

4.
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渗透环境教育的优势学科。高中地理除必修模块渗透外,还专门设有"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本文着重对人教版、中图版两个版本的高中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保护》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素材选取、图像系统等方面对两个版本的《环境保护》选修教科书进行比较,旨在扬长避短,促进该册教科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初,汉语推广由对外汉语进入汉语国际教育阶段,基于对外汉语时期的汉语推广经验,在海外进行汉语国际推广,但汉语国际教育有着不同于对外汉语的特点,语言推广的环境差异决定了国内汉语推广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海外的情况,如教学法、教材、教师的"三教"问题尚待解决,以及面临其他语言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词源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一词的来源有来自西方传教士、来自日本、源自中国等三种说法。笔者通过查阅日本出版物发现:"教科书"一词的使用,日本早于中国使用,也早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时间。根据是:《广辞苑》中有"教科"一词,而中国的辞典没有;日本明治六年(1873年)的国家文件《近代教科书的成立》中已出现"教科书"一词,这早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877年;渡边小三郎编写的《中等教育代数学教科书》出版于1889年,早于中国可考的最早使用的1897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经过重建与恢复、探索与转型、统一与发展三个时期。重建与恢复时期,实现了科目设置的初步统一。探索与转型时期,教科书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在转型中规范,教科书质量也在规范中攀升。统一与发展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开始真正走向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统一。  相似文献   

8.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两汉时期以滇东北和滇池地区为中心,形成了早期的汉语方言;唐宋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形成了中期的汉语方言;元明清三代大量汉人移入云南,形成了多姿多采的云南近期汉语方言.本文将对这三个时期的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国是我国数学教科书体系构建的时期,汉译日本数学教科书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其中,上野清译著的一系列数学教科书在我国数学课堂及备考中被广泛使用.通过整理研究上野清数学教科书的翻译背景、编排理念及体系、教科书特点等,以期对现在数学教科书编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语与英美文化接触的各种背景,对汉语在词汇、语音等方面所受英美文化和语言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尤其对汉语中吸收的英美文化语言中的外来词进行了专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学堂乐歌开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的先河,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教科书(主要指学校唱歌集)作为中国最早的音乐教材对于振奋民心、鼓舞斗志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对学堂乐歌时期音乐教科书的产生、发展、消亡进行分析与思考,可以作为当今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近代代数教科书发展史的研究,发现这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一是教育思想的多元化;二是教科书编辑、出版与选用的多元化;三是教科书内容的多元化;四是教学法的多元化.近代代数教科书的多元化进程,反映了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多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是汉语教学更加成熟和细化的表现,也是当今汉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专业汉语教材则是实现其具体教学目标的桥梁。本文从教材的编写背景、定位、教材的特点和练习设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医学汉语听说教程》的整体编写思路,以期给专业汉语类教材的建设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个体量词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的情况,和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动因.认为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是汉语范畴化和汉语类型特点制约的结果,同时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视点.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介绍日本现行初中数学教科书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论述了数学教科书的"数学的森林"中的非常规阅读思考内容,进而阐述了教科书中的非常规思考内容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山田花袋的名作《棉被》被誉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了日本的"私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均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无所顾忌地违反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暴露了社会生活中最丑恶的一面,对后来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棉被》虽然是一部自我告白性质浓厚的文学作品,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和新旧思想相碰撞的社会氛围。解析《棉被》中的人物形象,对研究山田花袋作者本人和了解当时的明治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育日趋普遍化、低龄化,汉语教育研究逐步专业化,但缺乏汉语师资及培养体系、课堂效率不高、汉语语用环境薄弱等因素,限制了吉国汉语教育发展.未来,建议中方在"一带一路"等中吉合作框架内,通过支持该国汉语师资本土化建设、支持推进汉语教学法改革和支持吉方开展国际汉语教育研究三方面协助其提升汉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方位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发展到中古汉语时期,使用更加普遍和广泛。中古时期的汉语方位词系统.相较于上古汉语方位词,在语义表达和语法功能上都巳趋于完备;相较于现代汉语方位词,在用法和功能上也有较大差异。中古诗歌是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以汉魏六朝诗歌作为切入点,考察汉语方位词的使用概况,探讨其句法功能,对研究汉语方位词系统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代教科书研究应成为治近代教育史者主要考虑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对于蒙古民族教科书研究投注精力尚少.对于20世纪40年代内蒙古西、东部地区的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的编撰使用状况进行了初步梳理,梳理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方面授注了极大的精力,其民族教育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其控制区内的蒙古族学生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教科书存在一定的城市化倾向,文章主要从城乡教育二元化格局、新课程设计理念、教科书编写队伍人员、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教科书城市化倾向的原因,期望能为消除或者减轻教科书城市化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一些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