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公民社会"的内涵,指出公民意识的普遍确立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土壤,而网络舆论的发展恰恰为中国公民意识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网络舆论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基于其公开性、互动性、隐蔽性等技术特征,网络舆论带来公民意识的发展、张扬是一种"技术赋予的自由";由"技术赋予的自由"转换到"自然觉醒的自由"还有赖于长期的政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做公民.  相似文献   

2.
王雨燕 《新闻世界》2011,(5):250-251
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公民通过网络与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公民思想的不断解放,网络参政在我国呈方兴未艾之势。本文在阐述公民网络参政基本理论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网络参政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从政府和公民两个层面提出解决对策,期盼网络参政走向规范和有序。  相似文献   

3.
张庆胜 《今传媒》2010,18(9):118-119
网络媒体为公民政策参与提供了低准入的平台。具体表现为:利用网络参政风险性较小;网络舆情有去权威化倾向;网络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网络参政的技术手段先进。  相似文献   

4.
自世纪之交至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在此阶段,网络日益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领域,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众多公民通过网络介入、评论、干预社会生活和政策决策,使网络参政成为公民参政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公民新闻的发展提升了公众的新闻思想和民主意识,网络等新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应用方式的新变革,使公民新闻的能量成倍增长。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公民新闻在匡扶社会正义、反腐倡廉、帮助弱小等方面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领域的构建。但是,这种新闻形式触及隐私权等方面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公民新闻只是公民意识苏醒的开始,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因其良好的互动性、传播的无边界性、受众的广泛性,日益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新闻言论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网络民意的勃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当前,网络民意方兴未艾,对建设公民社会既有推动作用也有不利影响,而公民社会的推进反过来也对网络民意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成为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公民意识的含义及其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公民意识的成长,公民意识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话题。公民意识又称公民精神,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它是指公民对于自身享有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公民意识包括独立人格(主体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人权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宽容意识、公德意识、科学精神等内容,其核心是独立人格和权利意识。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曾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舍此则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侯锡彪 《大观周刊》2012,(50):44-44
虚拟社区中公民政治意识的培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虚拟社区下公民政治意识存在着管理机制较差、政府参与较少、责任感匮乏的问题,需要从商业化运作与政府监管相结合、运用法律规范虚拟社区、加强网络舆情的参与和引导来培育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娜  李游 《传媒》2010,(10):68-69
网络政治参与是互联网影响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了诸多重大公共决策.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网络政治参与已逐渐趋于常态化.网络正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武香利 《新闻战线》2015,(2):187-188
新媒体对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新媒体对公民意识培育的积极影响,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增强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新媒体为公众了解更多政务信息提供了便利,增加了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公民的参政意识不断提高,而且信息获取的便利使公民掌握更多的信息,参政水平也有所提高。其次,公众的监督意识增强。在传统的社会监督中,公民往往无法直接发挥自己的监督权,而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中介,加之信息  相似文献   

12.
当下,越来越多网络公共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网民自身的理性思考和对自身权利义务关系、社会道德准则的了解得到进一步加深。认识是行动的开始,这无疑是公民意识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而网络公共事件对公民意识发展的推进意义也多有论证,①但是这种推进作用是何以产生的却鲜有论及。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意识是公民学习能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论述公民图书馆意识的内涵及其延伸,探讨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公民图书馆意识,应从国家立法、图书馆员、公民三方面进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增强公民意识的时代背景已经具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社会文化部门,公共图书馆对公民意识形成的影响是通过其特有的理念来实现的,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落实理念,发挥在培育公民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进入web2.0时代后,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相继出现,以准入门槛低、传播效果强等媒介优势,使大众有了参与公共讨论、管理公共事务的可能,因而被认为在信息时代重新建构了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但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均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演进为蓝本,且中国本土政治、文化传媒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让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基于此,本文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两种困境:私人领域入侵公共领域,草根话语权缺失。由此,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困境原因,得出中国当下公民社会缺失、公民参政意识薄弱是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问题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公民的图书馆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胜利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F0002-F0002,F0003
从公民图书馆意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现代主流图书馆意识的表现、核心内涵及原由,阐明了图书馆承担培养我国公民图书馆意识的现实性,提出了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公民意识教育日渐加强的社会背景下,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更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渠道。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特殊群体,在必要时候对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其成长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网络社会热点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其逐渐形成一场新的运动——新公民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新公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的新公民形态逐渐从现实走向网络,开展了一场与中国社会博弈的新公民运动。有人评价说微博将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是构建公共领域的平台,是我国新公民运动的"新战场"。微博在我国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掀起了一场新的公民运动,新公民由此诞生。本文试在微博时代背景下,探究微博在新公民运动中公民的权利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琛 《东南传播》2011,(9):77-79
微博的兴起推动公民新闻传播不断发展。在微博传播机制之下,公民新闻的扩散性、真实性和客观性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从社会政治学角度看,公民新闻也在不断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本文从话语权、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探讨了微博时代公民新闻与公民意识提升之间的紧密关系,旨在揭示微博技术给公民新闻和公民意识带来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自媒体使用的重要用户,受到自媒体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自媒体平台作为准公共领域,发挥着促进大学生养成和提升公民意识的积极影响,但是自媒体传播具有复杂性,它所具有的碎片化传播、感性追逐、群体极化等内在缺陷,使得自媒体传播不但无法真正演变成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训练,而且极容易制造网络暴民,并成为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温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