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钓组重力大于漂的浮力.在钓组的重力大于漂浮力时.漂(包括线)随水流方向顺流而下.漂坠之间的水线随漂的走动方向倾斜。由于漂的浮力小于钩坠重量,漂的浮力不能带动沉入水底的钩坠,相反被钩坠重量向下斜牵拉走动的漂,漂被水流的横向拉力和钩坠的下沉压力,逐渐下斜沉没于水里,是不能看漂钓鱼的。  相似文献   

2.
先来看钓组。钓组入水部分包括漂、线、连接环、铅坠、钩等,其中线、连接环、钩所产生的重力和排水产生的浮力忽略不计,漂是相对固定不动的,所调部分只有铅坠了,当铅坠重力大于全漂的浮力时,漂将全部沉入水面之  相似文献   

3.
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的钓系(“钓系”是漂、坠、钩饵所成的系统。为简单化,设钓系为漂尾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半水平衡钓系)受两个相互平衡的力作用,一个是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向上的浮力(钓系的重力和所受的浮力是指钓系的总重力和总浮力,下同)。如果给钓系再加一个不大的持续作用力,例如使饵的重量再增加些,向下的重力超过了向上的浮力,原平衡被打破,钓系向下移动。随着漂尾的下移,钓系的浮力增加直至等于向下的重力,钓系又重新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4.
韩军 《中国钓鱼》2003,(9):12-13
一、钓组 竿,8~10米硬调手竿。线,线长5-6米。因垂钓对象多为1千克以下,故线不需太粗,主线1.5号,脑线0.8号,即使遇2-3千克以上的,竿线组合长度也尽可周旋。脑线需多备几副以防挂草。钩,伊势尼7号钩或大小相当的其他型号钩,单钩。坠比静水底钓用坠略重,在流水或风浪中可使钩稳定在水下。漂,在坠上方30-60厘米段均匀穿上十几粒长度1厘米色彩鲜艳的泡沫漂,漂浮力大于坠重力,垂钓时漂半数浮于水面。  相似文献   

5.
一要防调迷糊漂。有时换窝,乙地的水,本来较甲地的水就深,但出现的情况仍然是浮漂沉入水层和浮现水面的漂粒与甲地完全一样。此时,有的人不仅没有意识到这往往是自己浮漂的浮力调得明显大于钩、坠、饵的沉力而导致钩、坠、饵根本就没有落底,反而还以为甲乙两地水深正合适,结果耽误了钓鱼。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人在探讨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指出台漂漂尖有一位置的应特别灵敏,他们将这一位置称之为“灵敏点”、‘“敏感点”、”’灵敏线”、‘“归零线”……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这些线、点真的存在吗?垂钓中,如果留意观察,常见平静的水面上有蚊、蜢停落,有的甚至个体较大。这些小昆虫之所以不会沉入水中,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由于肢体构造特殊,它们较好地利用了这种张力。在测试台漂沉浮时,加在漂体上的重力与浮漂沉入水产生的浮力平衡,一般情况下,如再在漂体上增减很少一点重力,就会引起漂尖沉浮反应。在水面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4,(21):25-25
在使用星漂、坠钩平底钓组的时候,鱼咬钩不是把浮在水面上的浮子拉下水,就是沉在水中的浮子慢慢浮上水面。解释这一现象就是,鱼咬住了钩,牵动铅坠移位,浮子下沉:鱼衔着钩往上游,将坠提离水底,浮子上浮。显然,鱼能不能搬动铅坠是鱼漂运动的关键。悬坠的不同是铅坠位移除了鱼的因素,自身存在着浮标运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野钓中时常见的一种竿线齐长、单钩直漂的钓法,是淡水手竿底钓(传统钓法)的一种,其基本组件一般为直径3毫米长200毫米直漂、直径0.20毫米钓线、钓鲫小钩、脑线长4厘米、铅皮卷线为坠。多数人将其钩坠漂调配为钩坠在水中的重力等于水对浮源的浮力,即钩坠未触底时漂的顶端正好与水面齐平。以粉饵作窝、面食作饵为例:垂钓时钩饵触底时漂顶微露于水平面,鱼儿吸钩抬头时浮漂上送。本人平时也较多使用这种钓法,效果尚可,在浮漂上送时起竿,中鱼率不错。然而,在长期使用中,也时有一些现象(浮漂反应)让人疑惑不解,其中之一就是有时…  相似文献   

9.
张铨 《钓鱼》2004,(23):19-19
一、沉底坠钓组灵敏度低但鱼的吞饵障碍最小 鱼漂等的浮力和坠子等的重力之间建立二力平衡关系时,钓组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立漂或星漂的悬坠钓组就是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野钓中使用沉底钓组较多,这种钓组重力和浮力不相等,重力远远大于浮力。卧底的坠子的重力与地面支持力相互作用。因此,沉底坠钓组灵敏度显然较低。但是,由于坠卧底,子线弯曲松驰,鱼开始触饵吞饵时不受到坠子阻力也不受到鱼漂上浮力的作用,因此吞饵障碍最小,  相似文献   

10.
王大禄 《钓鱼》2005,(10):19-19
在《回忆与思考》(二)等篇章中,作者论及”钓组二力平衡”时认为,只有悬坠钓组在调整中可以做到“实现二力平衡”,而传统钓组则“只能调整失衡”。他说:”当鱼漂的排水量和它本身具有的上浮力(笔者按.前面已经说过了——它是根本不存的)小于钩坠重量的时候,坠钩沉底在任何钓组都是一样的,但悬坠钓组可以通过修剪铅皮来实现平衡。尽管在此之前,传统钓组已有了保险丝缠绕的线,替代铅坠的做法即使有了调整铅重的自由也都没有触及坠漂失衡这个千年不变的格式,它能做到的只是调整失衡,至于减轻坠重钩饵一起悬离水底,是一种失衡变为另一种失衡。“坠往上跑,让钩留在水底就不是广义的鱼漂所能承担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漂坠组合方式的连接关系是:主线—漂—坠—脑线—钩。 关于这种组合的漂坠调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调整为钩背着地,可得到最高灵敏度,如图1所示;另一种意见认为应调整为坠着地,如图2所示。 对于图1方式,漂坠匹配条件是:F(漂的浮力)=P1(坠的重力) P2(钩的重力)。 对于图2方式,漂坠匹配  相似文献   

12.
常非 《中国钓鱼》2003,(4):20-20
取长60-80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1厘米的木板一块,钉子4~5枚,把钉子按相距15厘米左右钉在木板上,边上的一根钉子拴主线,余下的均拴上大号长把钩,钩上挂活饵,用手线即可,抛到水面有水花或水草动的地方,也可直接抛到水草间隙处,静等片刻,黑鱼便会冲上来咬钩。如附近没有黑鱼,便可缓缓地将钩饵在水面上遛,寻找黑鱼使之咬钩。若想固定钩饵或远投,可用硬调海竿,并在主线上拴一50克左右的通心坠。用海竿把钩饵抛入水中后,木板由于浮力留在水面,铅坠由于重力沉入水底,起到固定钩饵的作用。实践证明,闷热的午后,静守的效果为佳,而凉爽的早晚,遛钓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谈海钓用漂     
海钓一般说来不用淡水钓鱼漂浮在水面、铅坠着地、重量大于浮力的用漂方式。因为那样,受海浪和流子的冲击,通过主线和连接线被坠牵制住的漂会被埋在水面以下,起不到漂动是鱼上钩的标志作用。海钓只要把坠(串钩)抛到位后,回线绷直,全凭鱼咬钩拽线抖动的手感传递鱼上钩的信息,然后回线提竿上鱼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4.
说到调漂,不能不牵扯到浮漂受到的浮力,因为它是影响漂子灵敏度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据此可知,同体积的浮漂,在没有附加物(坠、钩、饵等)的情况下,漂体露出水面越多,表明其受到浮力越小;漂受到的浮力越小,调试时需加的铅皮就越多,其相对来说对鱼吃饵的反应就越不灵敏。这一点,在以往的不少文章中都有过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底坠钓组中,鱼咬钩所引起的浮标沉浮与钓饵的重量无关。如果减轻坠重,或用大浮标使钩悬离水底,则饵重的最大值必须小于浮标的浮力和上浮力,超过这个值,浮标沉入水下就失去了标志鱼钩状态的作用。悬坠钓组的不同在于,饵重及其状态对钓组的影响有多种表达形式,其引起的微妙变化用传统尺度无法衡量。浮标与钓饵学会钓鱼不难。比如底坠钓组,抛钩后坠钩沉底,看不见浮子是因为水线太长了,移动浮子到部分沉入水下,部分浮于水面,再装上饵,然后据浮子浮沉状态判断咬钩。至于饵的大小是否合适,实践多了就不喻自明了。悬坠钓组也一样,空钩离底调4目,…  相似文献   

16.
陈俊峰 《垂钓》2001,(9):50-51
手竿钓鲫除受气候、水情、钓位、饲料等诸多因素影响外,坠的轻重、大小及坠与线、钩、漂的组合,直接关系到钓手获鱼的多少。在垂钓中,坠可以使鱼钩迅速沉入水底或抛向远处,并能坠下一部分浮漂,以便观察鱼的动静。所以,善用坠、巧用坠也是钓鲫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7.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 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一、从立漂到浮标鱼漂古已有之。渔者六物,竿、纶、浮、沉、钩、饵。浮就是鱼漂,但用“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无法解释钓鱼的技术演变,更不能说明鱼接近和触及钓饵时的状态,而这些  相似文献   

18.
钓组由线、漂、坠、钩四要素(或元件)组成。双钧挂饵的钓组,即由线、漂、坠、钩、饵五要素组成,简称之为系统。调漂的关键是掌握系统的钓灵极限和钓钝极限。灵敏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它只能是钓灵极限。有了它,才能鉴别迟钝、区分迟钝的程度。一、钓灵极限在半水调试中,当系统的总重力等于水体的总浮力时,系统处于静平衡状态,这时力的外效应互相抵消,系统对鱼讯的反应最为灵敏。若将系统的这种状态调在漂尾上,则漂显示的目数就是调试条件下系统的钓灵极限。这个极限是谁一存在的。由于饵重具有不确定性,随着饵重的变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手竿底钓中的传统朝天钩钓法和现代的台钓法各有优劣。 朝天钩钓组,钩坠一体,钩坠的重力大于或等于漂的浮力。钓线把漂与钩直接连接,钩动漂即反应信号。对地形的适应性强,抗风浪。这是朝天钩钓组的突出优点。由于钓饵(钩)和拴钩的线距离太近(俗称“碰鼻钩”),使鱼增加了警惕性,不敢大胆吃饵。  相似文献   

20.
鲫鱼机敏胆小吃饵谨慎,在传统约组中由于一漂一坠,鲫鱼吞饵牵动铅坠时,常有吐钩现象,影响上钩率。针对这点我对传统钓组进行了改革。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钓鲫的上钩率。我的方法是把一漂一坠改成一漂两坠,分为上坠和下坠。上坠固定在约上面水线的10厘米处,使上坠的沉力等于漂体的浮力。在水中的调试表现为,上坠和约悬于水中,浮漂全部露出水面。下坠固定在约上面水线的3.5厘米处,使它的沉力稍大于浮漂的浮力。在水中调试表现为,上下坠和钩均悬于水中,浮漂低于水平面1厘米。垂钓时延长水线使浮漂露出水面1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