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请问,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怎样看待金钱?”“能谈谈你对早恋的看法吗?”“你认为中国足球能冲出亚洲吗?”……语文课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答记者问式的访谈会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三) “果真如此?”她机械地问着,“飞艇不可能有更多的燃料吗?” “是的.” “或者我一个人死,或者连累大家一起死,是这个意思吗?” “是的.” “没有人希望我死?” “没有人.” “你确信再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嗯!呼唤地面中心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没有其他地方的人可以帮助我吗?”她向前挪了挪,期望巴顿能沉思一下再回答.人有时候明明知道完了,却总巴望希望之火能再闪动一下.  相似文献   

3.
把技能看成创造,这是许多中国教师认为创造性可以教的原因之一。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个问题乍一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扭。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始提法是“美国的老师是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的?”也就是说,问题是“怎么教”?而不是“能不能教”? 要回答“怎么教创造性”,必须先回答“能不能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孩子与狗     
“孩子,你能帮我照看一下这条狗吗?”“你的狗凶吗?”“不凶。”“会咬人吗?”“不会。”“会逃跑吗?”“不会。”“那要我照看它干吗?”“……”孩子与狗  相似文献   

5.
“不背书对不对?”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不对!当然不对!不背怎么能记住?不记住怎么能掌握知识?不掌握知识,怎么能运用?“教书怎么能不让学生背书呢?”但美国的教育思想却认  相似文献   

6.
“李燕杰到澳门演讲,这是真的吗?”“李燕杰的演讲在中国大陆有人爱听,受到青年欢迎,到澳门大赌城去讲,谁来听?”“李燕杰到澳门能讲些什么?”“李燕杰到澳门演讲,效果如何?能像在大陆那么轰动么?”  相似文献   

7.
Autograph     
“Dad,canyouwriteinthedark?”“Ithinkso.Whatisityouwantmetowrite?”“Yournameonthisreportcard.”【译文】签名“爸爸,你能在黑暗中写字吗?”“我想可以。你想让我写什么?”“在这张成绩单上签名。”Autograph@Jason  相似文献   

8.
“爸爸,我能进卫生间玩会吗?我能看看你包里装了些什么吗?”“妈妈,我能擦火柴吗?蜡烛的火能用手摸吗?”三岁的女儿经常向我们提出上述要求。三种处理方式,我们都尝试了,效果自然不一样: 最简单的方式是威严地直言相告“不行”。过一会,女儿又来哀求:“不擦火柴,玩打火机行吗?”  相似文献   

9.
“什么人能进哈佛或者排名更高的普林斯顿?”“得过西屋奖的,得过总统奖的……”“还有呢?”“还有,能大量推销童子军饼干的……”“推销童子军的饼干?你不是开玩笑吧!?”“千真万确,童叟无欺,这个女孩进了普林斯顿……”中国的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绩划线,简单明了。一分之差,  相似文献   

10.
老不死     
天真的孩子问爸爸:“世上还有人能不死吗?”“没有人能不死的!”“不!”孩子摇摇头说,“你骗我。”父亲奇怪了:“谁能不死?”“奶奶!”孩子很有把握地说。父亲以为孩子对奶奶爱得天真,哈哈地笑了:“真聪明。”孩子把头一甩:“不是我说的。”父亲笑着问:“谁说的?”孩子说:“妈妈说的。”老不死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悖论     
“上帝能创造一块连自己也举不起的石头吗?” 这是狡猾的无神论者对基督徒的一个经典性的刁难,其目的是借以反驳“上帝万能”的结论。你回答“能”与“不能”都会上当:你说“能”,那么就意味着世界上还有一块石头是上帝举不起的,而连一块石头都举不起,那还能算是“万能”?你说“不能”,那么,就等于说“上帝不是万能的”——因为连一块石头都造不出,谈何“万能”?  相似文献   

12.
一个笨孩子去问老哲人:“老爷爷,我能变聪明吗?” 老爷爷肯定地说:“能,绝对能。” “怎么才能变聪明呢?” “你就去请教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一个哑巴和一个瘸子吧!”  相似文献   

13.
1“主题”之前先有学生。主题设计要重视那些来自学生的课题,要以学生为“主题”展开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2"考虑“主题”对学生的价值。以“问题”的方式思考主题的价值“:主题”是否基于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及能力(或旧有的经验)?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他们所居住的世界?是否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是否能让学生了解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实践活动的价值?是否能提供学生表现想法的机会?是否能鼓励学生积极在校外寻找资源?是否能促进学生与家长间的沟通?3“#主题”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注意学生生…  相似文献   

14.
近来好吗     
胡安在大街上遇见一个熟人,于是向他打招呼说:“你好,近来还好么?”对方答道:“不好,糟透了。老板要减薪了,能有好心情吗?”胡安想了想,问道:“今天的早餐你同谁一起吃的?”“同我的孩子。”“然后呢?”“然后什么?然后我就去上班了呀?”“晚上睡觉前你吃了晚餐吗?”“当然吃了。我怎么会让自己饿着肚子上床去呢?”“你在哪睡的?”“在家里,我的床上。”“和谁睡?”“还能和谁?当然是我和老婆啦,这些有什么好问的?”“没什么。让我回忆一下,你是说你吃了晚饭,同老婆上床睡觉,起床后同孩子一起用早餐,然后去上班。这些都糟透了吗?”近来好吗…  相似文献   

15.
开发心大陆     
常常地,觉得心里淤闷么?被些什么板块充塞了? 也许,那些心中的板块,大体都是难免的,甚至是重要的,而且是无法取消的;那么,为什么不把它们,起码是其中一部分,暂时漂移开呢? 往往地,觉得心中汪洋一片,意愿的航船,知向谁方? “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只是说宰相“心量”大,而且,也意味着宰相的心里,在汪洋的尽头,有不只一块“心陆”。我们不是宰相,我们的“心量”,或许难有那么浩阔,但我们的心里,不能只有水波风浪,扪心自问过吗?自己的“心陆”,究竟有几“洲”几“国”几“城”几“乡”?各个板块之间,能和平共处吗?时而战火纷飞吗?向往着“世界大同”吗?能经常地,整合为一个美好的心境吗?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白菜”“白雪”一个是词,一个是短语?不少同学有这类疑问。这实际是如何区别词和短语的问题。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能独立回答问题。如,问:“你到哪去?”答:“学校。”短语也能独立运用,他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如,问:“你到哪去?”答:“我们班教室。”“我们班教室”可以分成三个词,是短语。  相似文献   

17.
昨天,哥哥问我:“你知道吗?纸锅可以烧开水。”我听后,不相信地说:“那怎么可能?你听谁说的?”“我从书上看到的,那还有假?”“我觉得就是不可能。”“算了,咱们还是找爸爸去评理。”“爸爸,您说纸锅能烧开水吗?我认为不能。”“我认为能。”“你们不要争了,做个实验不就知道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了。”“对呀!”“说做就做。”  相似文献   

18.
是瓜都能吃     
一家人正在吃西瓜。儿子问:“爸爸,是瓜都能吃吗?”爸爸说:“是的。”儿子又问:“那傻瓜也能吃吗?”  相似文献   

19.
一位“伤心的父亲”的文章,使我细细的拜读了首都某大报2001年的一篇报道——《兴趣教育赌明天》。越读心里越疑惑:明天能拿来“赌”吗?单凭兴趣真的能“赌”赢明天吗?一个可信度不高的“特例”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活动室里,梅老师问:“同学们,谁能说出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李晶站起来说:“因为飞机有两个像鸟那样的大翅膀。”“还有谁补充?”梅老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