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心理学概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心理学家反对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的“实体”。后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化的社会建构。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多元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其用意是反对包括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要不要旗帜之争,胡适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不合乎事实的。当然,认为胡适只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合乎实际,胡适反对研究和宣传主义,是因为他坚信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然而否认理论的积极作用,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胡适在《三论》《四论》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不得不承主义有作用,转而反对教条主义,但是,胡适认为主义的作用,只是一种参考的作用,因而继续抬高方法的作用,而贬低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红梅 《中学文科》2007,(6):116-116
甘地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种斗争形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甘地主义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印度国大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龚书铎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这种反对。否定的声音到现在仍然不断。例如说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是“激进主义”的产物,是“破坏主义”,它导致中国价值的失范,造成文化传统的断层,由此产生社会动荡混乱,后来发展为“...  相似文献   

5.
黄庭月 《天中学刊》2007,22(4):90-93
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强调主观精神、个性主义和批判意识,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和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二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追求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基于唯科学的和结构主义的立场,在矛盾问题上反对“一元决定”论,主张“多元决定”论,认为黑格尔关于自然、社会、精神的矛盾及其发展观是“一元决定”的还原主义;马克思主义则认为矛盾是“多元决定”而非“一元决定”的结果,社会、历史是“多元决定”而非还原主义的产物。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思潮的勃兴,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改造病态的国民性,呼唤“人的发现”和个性解放的过程中,新文化人本着“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的个性主义儿童观,确立了以尊重儿童年龄、心理和个性特点为核心的个性主义儿童文...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文主义者、继海德格尔后现象学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 ,其哲学观和教育观是市场经济和商品消费异化人的产物 ,是对科技主义中“无人教育”的否定。在“存在先于本质”第一哲学原则下 ,萨特的教育个性化思想主张学生的自由选择 ,自我发展 ,自主生成 ,而反对社会和教师对学生的外塑。这对我国当前教育中学生、学校无主体性 ,无个性 ,“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状况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须吸取其精华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所用  相似文献   

9.
“非暴力主义”是甘地主义的核心。我们欲想实事求是地评价甘地及甘地主义的历史地位,必须对甘地“非暴力主义”的渊源做一番研究。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宗教色彩最浓的国家之一。国内教派林立,情况复杂。印度人习惯于以宗教来区划民族,以宗教来代替政治。印度社会长期的贫困、闭塞、愚昧,使得宗教思想到处滋生、蔓延,造就了印度人民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印度的一切,无不打土宗教的烙印。但印度的各种宗教,大多宣扬“善良”、“忍耐”、“宽恕”、“服从”,强调和平与仁爱。因和平而轻视斗争,因仁爱而反对…  相似文献   

10.
《艰难时世》这部作品作者从政治经济学和批判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重在向读者宣扬人性。在《艰难时世》这部作品中,作者狄更斯不止一次强调个性的问题。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通过塑造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又有着丰富内涵的人物,来表达自己抨击功利得到主义的二亩地。反对当时的社会对人性得到压迫和蔑视。  相似文献   

11.
人文情怀,是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从文艺复兴时期起,文学就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君权”,以“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意义。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发达,  相似文献   

12.
反动的《哥达纲领》竭力掩盖阶级斗争,掩盖德意志帝国的阶级本质,离开了对国家的阶级分析,空谈什么“自由国家”,并荒谬地大谈特谈什么“用一切合法手段来争取自由国家和社会主义”,等等,用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以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针锋相对地给拉萨尔主义以致命的一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晚期怀疑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在乱世之下作为反对“独断论”的哲学派别而出现的,与当时的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和犬儒学派并驾齐驱,主张怀疑一切感性现象所呈现的本质和理性思雏推断出来的结论,通过“悬王判断”获得灵魂的“宁静”。文章详细介绍了古希腊晚期怀疑主义的内涵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原因,分析了其特点、伦理学目的以及对后世哲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比了它与其他学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的封建教权、宗教幽灵在文艺复兴之初还在作怪。人文主义艺术家以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以人权反对神权,追求个性的自由、理性的至上和人性的全面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创作的共同特点。艺术家们从人间生活出发,创作出美的艺术作品,让人们领悟到真正的“天堂”不是在天国,而是在人间。尽管他们大多是借宗教题材来表现,但实际上是与现实生活分不开的,真实的世界和活人的个性是艺术家们描绘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如潮水一般涌人中国,“易卜生主义”也是其中之一,并且由于其直接涉及到当时知识青年特别关注的个性解放问题.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1918年,《新青年》杂志出了“易卜生专号”介绍易卜生。  相似文献   

16.
1926年,斯大林在总结取得政权以后布尔什维克党和党内反对派别的斗争经验时指出:“在我们党内没有一个反对派别能象托洛茨基主义那样灵活而巧妙地以‘左的’和最最最革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机会主义。”托洛茨基这个“最卑鄙的野心家和派别活动者”,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短短几年内,打着极“左”的旗号,向党发起了一次又一次进攻。1918年,他纠集布哈林等人反对缔结布列斯特和约;1921年前后他反对和破坏新经济政策;以及1924年列宁逝世前后他疯狂进行篡党夺权活动,就是突出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照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把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放在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观察”以提高认识的要求,提出冷战之后,在全球范围内精神文明问题之所以被进一步突现出来,既是当代审场经济固有要求的反映,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表现和新科技革命深化的呼求;指出精神文明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成为“显学”,其中也包含着西方政治家在冷战后从意识形态方面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的图谋,我们不能放松警觉文章最后对“四小龙”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有所肯定,特别强调了它们用群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对胡适当年提出的“多谈问题,少谈主义”引起的论争作了具体的分析。指出胡适的初衰是反对当时王捐唐提出的民生主义,并非专为反对马克思主义。他的真实意思意图在提倡一种戒空疏、倡务实的学风。有其值得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陈独秀是提倡“新教育”的先驱之一。他认为:旧教育问题的核心是它不适应今天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更不适应教育科学的世界大势。主张教育应“趋重社会”、“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提出新教育的“四条方针”(现实主义、唯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和“三大改革”(“自动的而非被动的,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世俗的而非神圣的,直观的而非幻想的”、“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这显然是切中时弊、亟需实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陈独秀关于旧教育“主观主义”(抹杀个性)与“形式主义”(应试教育)的批评也是很值得我们留意的。——陈独秀有关“新教育”的改革设计在北京大学“科学长”任上的实践也是本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真理是否包含谬误,在“文化大革命”前,哲学界曾有过讨论。现在刊物上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而且有人认为,承认不承认真理包含谬误,涉及到是否同绝对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划清界限的问题,涉及到是否认真肃清林彪、“四人帮”流毒的问题。这里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从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来反对绝对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