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英语言语行为动词同样具有一词多义现象。本丈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的认知手段及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现象进行了语义认知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结构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或辐射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动词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具有人际意义,它们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讨论主要从逻辑情态和人际功能中情态系统的角度两个方面进行。逻辑情态分为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情态系统是人际功能的主要实现手段。韩礼德把情态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两个语义系统,其中认识情态与情态化系统相对应,道义情态与意态化系统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桑明铭 《考试周刊》2014,(47):19-20
学术界将言语行为研究划定为语用学范围,国内外学者对于言语行为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跨文化语言的使用研究是主要焦点。本文所介绍的抱怨言语在听话人看来是一种带有面子威胁色彩的言语行为,不同文化的国家因受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抱怨言语行为的表现上也不尽相同。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抱怨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抱怨言语行为中的差异和使用策略,希望可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国际交流场合中理解和使用抱怨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祈使言语行为与祈使句不同,除由祈使句表达外,还可以由其他句类来表达。本文据言语行为理论,对汉英祈使言语行为从句法结构形式和言语行为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不同语言祈使言语行为表达式的异同,以及不同文化价值观造成的不同交际风格,以期对跨文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发展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它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的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对比英汉语言当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发现英汉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哲学观等差异是形成英汉间接言语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语中的重复现象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汉语异质性的表现之一,它与奈达的“冗余”概念虽有交叉,但范围更广。文章分类探讨了汉语中的语义重叠、同义重复、反义重复、同词重复、叠词等五种不同的重复现象,以及对它们进行英译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不连续的语言体系.英语学习者的早期中介语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错误,或诸多不确切、不妥当的言语现象,称之为拙涩言语现象.该现象主要可从语言意识差异、句法取向差异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问的一种不连续的语言体系。英语学习者的早期中介语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错误,或诸多不确切、不妥当的言语现象,称之为拙涩言语现象。探究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思维习惯差异、句法取向差异等,分析汉英中介语的一些拙涩现象,可以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教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物理行为到言语行为:嘱咐类动词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雁 《中国语文》2012,(1):3-16,95
本文考察"属、付嘱、嘱付、分付、交代"等嘱咐类动词的产生过程,这些动词在不同时代从表示物理行为演变为表示言语行为。汉语史上反复出现的这种词义演变是导管隐喻、重新分析和诱导推理在相应的句法、语用条件下共同作用所致。本文以嘱咐类动词的产生为例,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不少词义演变从起点和终点看是隐喻,演变过程中却看不到隐喻作用?2)同在隐喻作用下,为什么有的词义演变得以实现,甚至跨越范畴产生新词,有的却不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用学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对中日交际过程中的寒暄、致谢道歉、请客送礼、邀请拒绝等言语行为,联系中日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进行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有助于中日两国人民交流和交际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英国的约翰·兰索·奥斯汀(JohnLangshawAustin),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对语言功能的研究影响很大。他曾在美国的哈佛大学作了一系列的讲座,题为《论言有所为》(Howtodothingswithwords?)中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那么什么是“言语行为”理论呢?所谓言语行为就是交际中的功能单位———话(语)句(uttence)。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句具有下面几种意义:1.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meaning),也就是言内之意(locutionarymeaning),或字面意义。2.言外之意(illocuti…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汉英插入语的结构形式、汉英插入语的语篇意义和汉英插入语的语用意义三方面,对汉英插入语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汉英插入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商务英语中直接与间接言语行为在合作原则四准则的框架之下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在商务活动中,采取直接还是间接言语行为不是绝对的,关键是由言语行事所带来的取效行为决定的.因此,将语用原则理论导入商务英语教学中指导商务英语对话活动,是一件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VNN构块式中的言语行为动词语义认知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NN构块式包括双宾结构和宾-补结构,这两种结构都具有给予性特征。由英语言语行为动词构成的这两种结构同样具有给予性特征。本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距离象似性、客体移动方向和意象图式的分析方法,对二十七个英语言语行为动词进行了语义认知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认知语言学的这三种分析方法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构成的双宾结构和宾-补结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重复,在一些情态动词或半助动词之后,以及一些表示“意愿”的词之后,可用不定式符号to代替整个不定式。  相似文献   

16.
何英 《考试周刊》2011,(42):33-34
词性转换在汉译英口译中是一项技巧,其关键在于源语与目的与之间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差异较大。本文旨在探索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中的适当形式,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意识差异、句法取向差异以及交际表述习惯差异等方面入手,引用大量语言材料,分析了汉英中介语的一些拙涩现象,以期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教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渗透语言.本文从汉英文化差异入手分析和探讨了其对各自言语交际模式的制约和影响.旨在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在语言的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中英文化的比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的中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对批评言语行为的研究都非常薄弱。但事实上中国人的批评实施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而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是否会用同样的方式实施这一行为呢?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了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实施批评言语行为的情况,从批评观念、批评策略的选择、批评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句式、社会批评化心理四个方面与中国人的批评实施方式进行全方位对比,可发现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运用J.L.Austin及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言语行为的区别和差异,并为今后适应不同的交际条件,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