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凯 《青年记者》2005,(1):52-52
经济风云人物、商界风云人物、影视风云人物……现在,又有了“记风云人物”。在2004年中国记节前的一个月,中央电视台的《讲述》栏目推出了第二届中国记风云人物的评选,网友和观众可以在央视网站上投票。网上投票于11月5日结束,虽然央视那时还没有宣布“风云人物”的名单,但网上投票的结果已经公布,结果本身似乎并不重要,投票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游戏。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2008,(1):61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记者柴静回答解放日报“解放周末”记者采访。 问:在你看来,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的“了望者”和文化与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记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坚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关注社会需要,关注民生疾苦,唤起人们的爱心,并不畏艰险地揭开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维持了媒体的公信力,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2004年11月8日“第五个记者节”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以“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为题推出了“第二届中国记者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10名记者获此殊荣。栾俊杰等十大记者的英雄事迹鲜明而充分地体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三贴近”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4.
董惠安 《今传媒》2004,(2):13-15
在中央电视台“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评选中,《华商报》首席记者江雪从一百多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关于她的推介词是“夫妻看黄碟事件的报道,意义不仅限于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记者江雪对此事长达半年的持续报道和追踪评论。显示了这位记者对于转型期最具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敏感。”  相似文献   

5.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6.
陈媛媛 《记者摇篮》2005,(3):49-49,3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26日,一位普通的地方电台记者李惊涛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用近30分钟讲述他当“傻瓜”的特殊经历。一个小电台记者为何能走进影响中外的中央电视台?让我们随记者走近这位“傻瓜记者”。第一次当“傻瓜” 1976年的春天,李惊涛降生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爸爸给儿子取名惊涛,希望儿子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惊涛骇浪,搏击人生。  相似文献   

8.
说长道短     
采访中的“正确引导” 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结束了,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了全部七项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们靠的是什么?不言而喻,靠的是爱国主义精神,靠的是顽强的意志,靠的是精湛的球艺。 然而,看了5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女主持人刘爽对世乒赛冠军王涛的采访,却另有一种感觉,似乎王涛夺得世界冠军,靠的是在现场的妻子的祈祷,靠的是随身携带的吉祥物小佛爷的保佑。我们要质疑的是:作为国家级新闻单位,应该宣传什么?怎样宣传?如何引导人民? “东方之子”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表现的大都是中国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所以,更  相似文献   

9.
中华 《新闻采编》2007,(1):12-12
为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表彰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残疾人事业的新闻工作者,树立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由中国记协、中国残联联合主办,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人民网承办,天狮集团爱心支持的首届“十大爱心记者”评选活动于1月27日揭晓。人民日报记者潘跃、新华社《现代快报》记者钟晓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淑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鞠萍、成都晚报记者傅艳、重庆日报记者刘春帼、长沙晚报记者陈国忠、河南电视台记者潘菊兰、海峡都市报记者林丹、山西日报记者孙荣祥等10人榜上有名。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文燕、中央电视台记者白玛央金、法制日报记者陈丽平、生活日报记者壅坚、陕西电视台主持人周娜等20人获“十大爱心记者”提名荣誉。  相似文献   

10.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新闻直播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新闻1+1”等栏目的开播,一批以采编见长的编辑记者型主持人脱颖而出。他们以对新闻资讯的精心筛选、编排和节目主持能力的有机融合,对电视新闻直播的整体参与和把握,比较好地发挥了电视直播和新闻传播的优势。编辑记者型的新闻主播已经成为新闻直播节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8,(13):41
他被同事称为“工作狂”、“理想主义者”。38岁时他获得了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他在工作上不竭奋斗的动力是什么?请看《张亮:常立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档案》2008,(5):6-7
【本刊讯】2008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播放了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的新闻.以档案为依据,驳斥“藏独”谎言。  相似文献   

14.
报载,召开全国“两会”期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萧灼基成为海内外记者追访的焦点。面对干劲十足但水平参差不齐的年轻记者,两位专家回答问题的情况,委实发人深思。当记者连珠炮式发问:“吴老,您怎么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是处于上升周期吗?”“您怎么看待中国的税收结构?”对于记者这些热切的提问,吴敬琏显出不知所云的神态,他反问:“什么叫上升周期?”“什么叫税收结构?”他还频频自言自语似地说:“什么意思?我不太懂。”对有些记者提出的问题,吴敬琏早已详细说明过了,他索性请提问的记者先去读读有关这方面的书,如有不同看法,请再找他…  相似文献   

15.
谭天 《视听界》2006,(3):69-71
1993年11月8日早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播出《牡丹江畔的老人》,在节目结束时打出这样的标板:“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而诞生了一个贴近观众走近百姓的短纪录片栏目。近年来,重庆卫视一档电视剧栏目《雾都夜话》悄然崛起,同样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获得不俗的收视率,尤其是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拔得头筹。在数十个卫星频道争奇斗妍的中国荧屏,缺少大制作,讲着方言的《雾都夜话》是以什么来吸引眼球呢?原有的影视理论无法解释它。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理念,看看它于中国电视,到底改变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电视台众多主持人中,王志的主持风格是冷静、质疑、尖锐,特别是质疑,旗帜鲜明的“质疑”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被观众认可的质疑风格。 进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他们有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有新闻话题中的权威人物,有时代变革中的风云人物,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而与他们面对面的就是王志。在王志与嘉宾那独具风格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将我列为本年度“中国记者风云榜”的20位候选人之一,虽然最后没有入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我仍然感到满足与感动。因为这是对我及奔忙在社会新闻一线的记者的肯定与鼓励。今后,我将更努力地为党的新闻事业奉献青春与汗水。 我1995年参加新闻工作,在时近9年时间里,先后从事过版式设计、编辑、记者,现在在温州都市报社会新闻部担任记者。在我的采访经历中,主要采写批评报道或暗访类报道。近两年来,我用报社配备的针孔式摄像机,先后采写、拍摄了《揭开席梦思肮脏内幕》、《大门紧锁出演“淫舞秀”》、《千里卧底揭火车偷渡黑幕》、《七天七夜追踪黑心猪肉》、《戳穿“联络员”的把戏》、《接客上路?先交保护费!》、《三万盗版带藏地下》、《记者亲历“招工陷阱”》等系列报道。曾多次有人打电话或发短信给我,甚至找上门来,进行威胁恐吓。但报道刊发后,许多读者拍手叫好,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我尽到了一个记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出版参考》锁定阅读,开设了“特别关注”栏目,栏目定位高端、深度,先后采访了十余位大家名家畅谈阅读,引起业界较大反响。在栏目设立一周年之际,《出版参考》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著名红学家、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请他讲述精彩的读书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有新闻的地方‘我’在场。”这是记者的心中所想。也是从事十年电视新闻报道的笔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对于这个“我”在场,笔者个人认为它应当是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美国电视界认为,新闻记者就应当站在观众的身边,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新闻记者就应该站在新闻现场,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当然,由于我国的电视新闻起步较晚,报道形式也受题材和内容的限制,现场报道采用的频率和具备的水平还很有限。但近几年,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央视《焦点访谈》,《直播中国》,《新闻调查》等栏目的相继出现和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度中国“风云记者”风云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记节前夕,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推出第二届中国记风云榜,央视《新闻调查》记张鸿勋、新华社驻加沙记周轶君、央视《经济半小时》记周人杰,《西安晚报》记黄亚平、《成都晚报》记傅艳、《辽沈晚报》记栾俊学、安徽《现代农村报》总编陈伟、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都市110台记程光,以及衡阳特大火灾中表现英勇的记四人组等榜上有名。2004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