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之风盛行,追求较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得力措施即教学反思.反思要稳中求变,要调动激活,突出重点,拓展延伸,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孟红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3):27-29,,46,
不管是李清照前半生的悠闲消遣之作,还是她后半生的颠沛流离之作,都不开女性婉约的本色。只是她的生活境遇不同,词风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从原先的清空隽永、情真意切,变为沉郁悲凉、跌宕昭彰;由原来的潇洒疏落、幽怨缠绵变为低徊窈眇、回肠荡气。特定的社会生活和个性心理历程对李清照的词风形成和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教育研究》2012,(5):F0002-F0002,F0003,F0004
深抓党建 固本强基 学校坚持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把党建与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有机结合.深入持久地开展“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活动。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的理想追求,用振兴石油;台金行业的使命感强化师生的教育责任.用老一代重科人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优良传统激励师生的拼搏精神。校园内勤奋学习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爱岗敬业之风、开拓创新之风日渐浓厚。  相似文献   

4.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百花开。教学依旧,观念在变。抓住时代之风,抓住生活之风,让教学从美开始,让语文教学的导入充满诱惑,充满激情:我尝试语文课堂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导入: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在填写表格、交流感受中,总结、巩固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2.自读《四时之风》,大概知道诗句的意思,了解四时之风的各自特点,熟读成诵,积累语言。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阅读、积累、运用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去神奇的宫殿探秘,如何?(播放神奇宫殿的多媒体画面)我们先来做一下准备吧!二、补充能量——教学“交流平台”1.导言: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说明文这一文体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懂得要把一个事物说得清晰、明白,…  相似文献   

6.
乐书     
宗璞 《中文自修》2011,(Z1):64-65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  相似文献   

7.
清人姚鼐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或称义理、考据、词章)姚鼐提及的“义理、考据、词章”三方面,是我近十余年潜心探究,乐此不疲的所在。  相似文献   

8.
安东 《江苏教育》2008,(5):35-35
2008年2月22日,省教育厅召开2008年教育厅机关作风建设大会,教育厅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和直属单位的领导出席会议。王斌泰厅长作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2007年教育厅机关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提出了2008年教育厅机关作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即大兴开拓创新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会议并对加强厅机关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9.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  相似文献   

10.
李向明 《考试周刊》2009,(28):25-26
一、课堂教学方法不当的主要表现 1.一讲到底,满堂灌。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此种情况至今仍然如此,语文教学是这样,其他学科教学也是这样。讲风太盛,是各科教学的通病,教师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有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1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和广大中学教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学生学习方式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教师的教学方式、考试和评价体系等,其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的。因此,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为避免单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和你总是手牵着手.嘴里咬着棒棒糖.蹦蹦跳跳地走在路上。我们是很好的伙伴,大家都说我们是“傻瓜二人组”,边叫还边笑。你总是说:“笑什么笑.我们又不是笑话书。”我回过头看到你生气的样子,还真好笑。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课既是小学语文教师最棘手的一个环节,又是小学生乃至中学生最头疼的一门课。其实,教师之难、学生之难归根到底是如何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了内容又该如何表达。笔者想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4.
乐书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十分重视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保持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之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治,身体就健康,否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因时养生成为中医养生的要诀。一年四季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之交天气反复无常,容易使幼儿出现种种不适症状,患上各种疾病,因此更应注意保健养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以下介绍几种营养食谱。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为经典的写景抒情游记,以景、人和情为切入点,选择《醉翁亭记》中朝暮之美、四时之景、人物场景图和“乐”之情感四个点进行教学,聚焦课文的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风”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春风 春风也叫东风、谷风。春为四时之始,春风和煦轻盈,带来勃勃生机,因此在唐代诗人笔下,春风常有如下意象。  相似文献   

18.
“风”与“骨”是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的文艺美学范畴,从构成文章的两大要素——情、辞角度看,“风”侧重对情的美学内蕴的规范,表现为一种灵动的活力;而“骨”则侧重于对辞的美学内蕴的规范,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品质。“风”、“骨”都源自作家的“气”,它们是作家之“气”赋予作品的内蕴之美。“风骨”和“采”达到圆练的统一,才是作品理想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看了各种优秀教案。听了各类公开课,深感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公式化的倾向:不管什么文章,先导入,再感知课文,再分析课文,尤其是导人伊始之风日趋猛烈。毋庸讳言.好的导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步人思考的殿堂,在一节课中起着风头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清代西域诗是西域诗歌史上的高峰。不仅作者、作品数量之多为前代所不及,而且还有自己的突出特色.比如关注农事稼穑.富于田园之风等等。国梁的诗作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无论从意象选择还是意境营造来看,国梁诗都体现出富有西域特色的田园之风.表现出诗人昂扬而又务实的精神面貌和对西域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