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亮剑>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军旅文学的热潮.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文章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伊始,军旅小说热销,军事题材电视剧热播,中国的军旅文学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尤其是<亮剑>,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相似文献   

3.
周大新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伤大体可分两类-战争小说与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在战争小说创作中,周大新在英雄形象的平凡化塑造及战争小说形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创作中,他对军人价值进行了多层次的开掘,并且于农村和军营的艺术交叉点上进行描摹,显示出他作为农村出身的军旅作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战火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中国文学,在对战争的反映上显得很低能。出现的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说,都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文化启蒙主题对战争小说的挤压与排斥;二是中国现代战争小说传统的缺失;三是作家战争经验的匮乏。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通过对斯蒂芬·克莱恩的战争及心理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的颜色及动物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来展现小说的自然主义特色,阐释克莱恩对战争、人性及人的生存状况的认识.说明该小说真正表现的是人在战争环境中的动物性和被动命运,谴责了战争把人非人化的残酷本质.这些特点使得该小说成为美国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争是清末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世界性"战争,影响深远,清末民初有大量的戏剧、诗歌、小说涉及到这场战争。尤其在清末的政治时事小说中,有着丰富的、多侧面的叙述,表现出中国人对这场战争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认知。文言寓言小说《蜗触蛮三国争地记》由于其艺术上的完整性,对历史进程的宏观视野及对日俄战争的理性评价与反思,使其在这些小说中颇具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今战争小说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些战争女性在中国古代战争小说中常常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异数;在中国现代战争小说中是通过革命战争寻求妇女解放的榜样;在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中则是按照男性标准塑造出的女英雄。透过中国古今战争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可以解读男权社会对于战争女性不无苛刻的道德和情感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今战争小说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些战争女性在中国古代战争小说中常常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异数;在中国现代战争小说中是通过革命战争寻求妇女解放的榜样;在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中则是按照男性标准塑造出的女英雄。透过中国古今战争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可以解读男权社会对于战争女性不无苛刻的道德和情感要求。  相似文献   

9.
6.25战争在韩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场悲剧.这场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引发的动乱从1950年6月25日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27日.这场战争除了一般战争的特征外,还具有理念战争、同胞相争以及参战国多而国际化等特殊性相交加的战争,至今仍没有完全结束,并作为引发许多现实问题的导火线尚存在着.6.25之前韩国民族获得了解放,南北方于1948年分别成立单方政府,但是在当时人们的心理仍抱有国家统一的希望.在战场上、俘虏收容所里、在大丘到釜山的避难路上匿名地流浪的生活状况,即使是战争结束后,从这种体验的黑影中解脱出来也不是容易的事.6.25是战后作家们像生命一样对待的题材,从而出现了战争小说、分段小说、离散小说、乡愁小说等小说样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为客观而详细地论述了 2 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在寓意构造和审美形态上的趋同性和差异性。中、苏战争小说在寓意构造上表现为战时表层直接寓意的“政治———功利”模式与战后深层的非直接寓意的“文化———哲学”模式。如对战争中的生存意识、民族意识、英雄意识、国家意识的强烈突兀和人道主义、历史主义、心灵拓展、世界话语等终极性审美目标的深层挖掘。由于各自的环境差异 ,国情区别 ,政治背景及文化传统的诸多因素限制 ,中、苏战争小说又呈现出不同的思情趋势、文化意蕴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来,我国美国战争小说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了大量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基金.一些院校还为本科与研究生开设了美国战争小说课程.但美国战争小说的研究还存在布局不平衡、视野不开阔、研究不深入等问题,需要我们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流行小说是从战争小说开始的,最重要的几部是《平原烈火》《风云初记》《铜墙铁壁》《保卫延安》和《铁道游击队》。这几部小说的流行各有原因,总体上来看都是为之后的小说创作探索道路。一是确定了流行小说的战争题材;二是确定了正确的政治态度;三是给了新中国人民一个关于重大政治问题的直观解释。正是由于这几部小说的流行,才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战争小说流行大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接受美学理论,从对读者的分析入手,剖析了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认为读者与作者在政治上的视野遇合促成了五、六十年代战争小说数量的丰收和艺术上的粗糙,读者的审美期待孕育了八十年代战争小说在思想与艺术上的创新但又不免过于肤泛,而九十年代读者审美的多元化则使得战争文学回归文学本体,体现出史诗化的美学追求,并对学术界普遍流行的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为军事文学创作的两次高峰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4.
雷铎,原名黄彦生。潮安彩塘人。中国作协会员,是现今广东文坛一位富于活力而又引人瞩目的青年作家。其小说创作以军旅题材为主。本文勾勒了这位作家军旅小说创作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力图在整体上把握他的战争小说的思想特色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是俄罗斯当代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的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小说于1974年在杂志上连载,后来才印刷出版,发表后在苏联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最终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性格特点鲜明。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达了小说深刻的内涵,同时深化了小说进行道德探索的主题,表现出作者拉斯普京精深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6.
《红色英勇勋章》中弗莱明是英雄和懦夫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英勇勋章》一直被视为美国第一部"现代"战争小说,第一部不含英雄主义色彩,完全以讽刺和怀疑的态度创作的战争小说。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分析远远超过了其对外在暴力的描写。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也是一篇心理小说。斯蒂芬.克莱恩在《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亨利.弗莱明便是这样一个集合了英雄和懦弱的统一体,为我们揭示了人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张恂 《安顺学院学报》2012,(4):17-18,30
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是一部以美国西部边境为背景的小说。文中,麦卡锡基于美墨战争后在美国西南部发生的大肆屠杀印第安人事件,将小说的中心人物霍尔顿法官塑造成为战争的代言人。作者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阐析了小说中霍尔顿法官的战争本性,以血淋淋的场景来反思战争的残酷,并提出战争将会永远存在,只有认清引起战争的本源,并与其不断抗争,人类社会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8.
朱蕾 《考试周刊》2013,(94):16-16
伍尔夫不仅在小说的创作形式、艺术手法上锐意革新,还在小说的创作主题上深入挖掘,勇于探索。《到灯塔去》是她的代表作,充满了她思想成熟时期的哲学阐述与伦理思辨,蕴含了丰富多元的创作主题,其中的战争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她对战争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战争的欺骗性和残酷性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使他对这次战争作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小说艺术地表达了他的厌战情绪和反战思想。本文试图以海明威的小说《在另一个国家》为主线,将他的其他战争小说贯穿起来加以分析:海明威的反战、厌战情绪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描写参战者的反常心态和表现他们的精神毁灭而流露出来的;海明威的反战思想是他世界观在战争问题上的反映,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在二战期间,仍然笔耕不辍,发表了代表性的六篇掌上小说,这六篇掌上小说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态度是支持战争呢?还是反对战争呢?本文从文本挖掘的方式入手,把这六篇掌上小说作为语料进行数据分析,以期从多角度对作品进行解析,挖掘出川端康成对战争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